有这么两个00后,姑且称A家庭的儿子为李雷,B家庭的闺女为韩梅梅吧。两个年轻人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如今迈入了大学的校门。
他们的家长舒了一口气,孩子们中考没有被分流到职高,高考虽然考入的不是一流大学,至少也是公办本科,拿到了大多数企业招聘的入场券和考公考编的报名资格。现在再也不用鸡娃了,终于可以好好享受一下人生。
大雷的妈妈说,谁说女人最美好的时光是退休以后?退休后体力不行,最美好的时光分明就是现在,说走就走的旅行,小时候想上没上的兴趣班统统安排,把自己当女儿再养一遍。
梅梅的爸爸不用在晚上十点多去学校门口等闺女放学了,现在想跟狐朋狗友混到几点就几点,也不用担心第二天起晚了耽误送闺女上学。
然而看到有关部门号召大学生毕业后进军吉祥三宝行业,去干保安、保洁、保姆,大雷和梅梅的父母仿佛看到一个美丽的肥皂泡轻轻地碎了。
《好东西》里面王茉莉的同学都去过国外,没去过的王茉莉担心被同学看不起,撒谎说自己去过法国。大雷和梅梅在中学阶段都有过欧美国家旅游和上夏校的经历。他们从小学习琴棋书画、运动健身,高考前在线上请教育机构清北名师辅导,所有一线城市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的条件,两个家庭都做到了。虽然生活在小地方,两家对孩子的教育都是照着精英模式培养的。
从精英到保姆,那个轻轻碎掉的肥皂泡是“知识改变命运”,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家长们为什么以前无比笃信这种话,因为他们的命运就是读书改变的,虽然他们付出的努力和所在家庭付出的代价,远不如现在的00后大,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也不如现在的00后多。
而这些关于读书的励志名言虽然功利,在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都是成立的。反观现在,无论文理农工商医,无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前途渺茫是当代大学生们前所未有的普遍感受。
以前的家长大都在孩子大三大四才考虑孩子的就业问题,奈何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00后的家长好日子没过几天就又开始焦虑了。孩子高考前还有个憧憬,有个幻想,现在可以预见未来经济会越来越差,和房价下跌一样没有个期限。
梅梅的妈妈有一次跟梅梅爸爸说,我想出一个让咱闺女月薪过万的好办法,梅梅爸以为她认识什么大神,有什么野路子。谁知道梅梅妈想出的办法是,既然大学生月薪三千,爸妈每人给闺女三千多补助,加一块不就一万了吗。
梅梅爸一听说不用,她妈以为他将要说出女儿也当自强之类的话,谁知道爸爸说不用的意思是自己不用花什么钱,可以每月给闺女五千。
梅梅是个好强的女孩子,她如果知道爸妈这样为她打算,是会感谢还是会惭愧难过呢?
大雷妈妈最难过的是,大雷小的时候眼睛又大又明亮,是多么有灵气的小男孩。现在她即使很想念大雷也不再跟他视频聊天,每次看到大雷不知是看电子屏幕时间过长,还是熬夜过多导致的双目无神,她就感到心痛。
曾经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拥有旺盛的求知欲,喜欢专注地阅读,是谁偷走了小男孩眼中的光呢?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大雷妈妈什么要求都没有,只希望孩子健康。后来,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开始有了很多的要求、无限的期望,甚至因此跟孩子有了一些非常大的矛盾。
大雷妈妈觉得还是自己不够努力,卷自己卷得不够,如果有足够的实力就不会把孩子往应试教育的道路上逼,大雷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为什么非要上大学?十几年的教育导致孩子运动缺少、睡眠不足,鲜活的生命由荣到枯,而那些记忆型的学习真可以适应未来吗?
然而大雷妈妈还要多努力呢?2015年一个夏天的凌晨四点,她挤在售楼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排队买房,那是她买的第六套房子,最多的时候她同时还着三笔房贷。2017年,大雷妈妈每个周末高铁三四个小时辗转两个城市创业。
如果大雷妈妈生活在北京上海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即便在小地方,因为投资时买进卖出的理智和果断,她已经积累了与自己认知相匹配的财富。
达尔文说,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
大雷妈妈以后会给大雷在工作地全款买房买车,不让大雷背任何贷款,她不想大雷活得那么辛苦。关于金钱,虽然她有时候调侃养个孩子就是养个吞金兽,但是她对大雷说得最多的是,钱只有花出去才能体现它的价值,而用在人生体验和个人提升上都是值得的。
大雷和梅梅生在这样的家庭是幸运的,不是父母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而是他们的父母能够认清形势,不管曾经鸡娃多严重如今都接受孩子将来有可能啃老的现实。
他们都是中等收入家庭,除了物质,没有可以给孩子就业时能提供帮助的资源。
那是什么样的资源呢?
就像王茉莉不知道,在现实中,家长带着孩子参加平遥国际电影节,并且有机会和贾樟柯见面交谈,也许是比去国外旅游更有用的资源,就像扮演王茉莉的小女孩是梅婷的女儿。
引用网上的一句话,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瑞士卷,有的人分到了瑞士,有的人分到了卷。
家长们唯有在孩子们将来是否考研问题上有了分歧,有的认为抓紧时间就业是上策,无非是现在和一群本科生竞争,读研后和一群研究生竞争,有的认为学历提升后会有更多机会和选择。
至于考公,“学好文武艺,货于帝王家”,看看庞大的考公报名人数和极低的录取率就知道比高考更难。最优秀的大脑想的和几千年前一样,读圣贤书,走科举路。
梅梅的爸爸和大雷的妈妈问我焦虑吗?我说,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孩子回报什么,他平安快乐就好,现在我们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吧。
我如果说自己挺焦虑,能焦虑过单位保洁大姐吗?她含辛茹苦供孩子读书,没想到孩子毕业后要跟自己竞争上岗。
最悲哀的还不是孩子跟自己抢饭碗这件事,而是她自打孩子上一年级就跟孩子说,你的任务就是学习,除了学习你啥也不用干,妈妈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现在只能伺候别人。如今掏空家底培养出来的孩子,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家政领域还竞争不过自己的妈妈。原来并不是上辅导班而是教孩子干家务,才是不输在起跑线上,而这才是最可悲的。
做家政就做家政,但非要从出生就一路卷,最终才去做家政吗?
如果少部分的大学生就业困难,也许是这些年轻人能力有问题,如果成千上万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家长们要学着李佳琦的语气问一句:是什么举动让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变成了今天这般?是否有人要反思一下自己,在赶走国内外资本家的过程中,在挂倒档的时候都做过哪些努力?
至于梦想着创业的大学生,不知道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不怕富二代玩物丧志,就怕富二代踌躇满志。大小民企们都在如履薄冰,头部民企更是刀尖上跳舞。大佬们黯然离场后,贸然跳入商海的大学生都有王健林那样的爹可以托底吗?有多少把锋利的镰刀等着收割做发财梦的韭菜?
有人说就业难是大学盲目扩招,是文凭通货膨胀的恶果,这句话当然不对,我们国民受教育程度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那是因为疫情吗?跟疫情关系也不大,看看日本的就业率,看看新加坡、越南、阿根廷等国家的发展就明白了。
不过不能否认,我们的大学教育有问题,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要做三件事:职业训练、完整的人的教化和科学研究。
大学才是真正开始求知的时候,而现在的国内大学,有多少应付课程和玩手机玩游戏两种模式切换的行尸走肉,他们毕业后又能有什么创新能力?
00后的家长遇到了好时代,70后80后成长的四十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四十年,改革开放后加入WTO,世界接纳了中国,我们搭上了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
然而现在很多先进的科技成果被人为阻隔,比如Open AI公司开发的ChatGBT等。有些门在缓缓关上,比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与我们无关,再看看我们朋友圈剩下的那些个“朋友”,让人忍不住叹息。
财富是对认知的补偿,不是对勤奋的奖赏。这句话也并不完全对,如果大环境不对,认知高的穷人将会遍地都是。
任谁也无法想象,走了那么多年弯路如今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起点,回到了号召年轻人去广阔天地的起点。
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作为普通人很难去左右,想的多了只是内耗自己。00后的父母们,做好被啃老的心理建设吧,即便没有实力给孩子啃,也要降低期待,更不要期望孩子能回报什么。
打起精神继续卷,只是这一次别再卷孩子了,不能让他们吃了学习的苦再去吃生活的苦,再卷卷自己吧。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