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文化   2024-09-22 22:41   北京  
这是一篇知识星球的提问回答,分享给大家。对更多内容感兴趣的,欢迎加入知识星球:
开头概括三点:
1、接下来的财税体制改革力度并不大,是在2013年基础上的小修小补,不会像许多财税专家说的那样来一场类比1994年的大改革。

2、税负、税制基本稳定,增强中央财政是基本方向,在这两个前提下,未来更多是对某些税种的调整,比如消费税征税环节后置,新税种还不是时候。

3、技术性改革也很重要,比如转移支付体系完善、规范清理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等,也可能会将一些地方支出责任由中央承担。

以下正文: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今年又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30周年,于是有很多财税专家认为今年要开始搞一轮财税体制大改革,话里话外跟1994年的改革并列。

财税专家们地位、学识都很高,但总是一厢情愿地希望来一场大改革,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个人发展机遇。但在当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对财税体制进行大改,条件不具备,也没有必要。

实际上,早在2014年审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就提到“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2023年底再提“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不是新提法,更像是延续2013年启动的改革,并对此前几年持续降低宏观税负进行调整。

1994年是破旧立新,分税制成为中国财税体制的基础,之后一直不断修补完善,2014年之后进行了营改增、央地税合并、调整央地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等等改革,一个主线是增强中央掌控力,30年才奠定了这套体系,根本不可能突然来一个1994年这样的大动作,把现在这套体系给打破。

目前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最直接的出发点是地方财政困难,造成地方财政困难的原因很复杂,最核心的是建立在土地财政基础上的财税体制面临巨大困难,而数字时代经济结构也出现重大调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也滋生了很多问题,而且每年转移支付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元,继续增加的空间也很有限,重点是优化而不是继续增长。

但无论地方财政有多少困难,都不可能动摇加强中央财政的主线,未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越多,越需要有更加强大的中央财政。

在做强中央财政基本方向不变的情况下,也就不可能大幅度打破当前的财税体制,在财税体制上也无非是小修小补。比如对地方主体税种有所增强,中央加大对地方债务的监管,优化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等。

今年3月大会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注意预算报告在谈到税制改革时,提到“在保持宏观税负和基本税制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研究健全地方税体系,推动消费税改革,完善增值税制度”。

注意“保持宏观税负和基本税制稳定”是前提,其他一切改革都要遵守这个大前提,又怎么可能进行大改呢?

财税体制无非收多少、怎么分,前者是宏观税负,后者是央地以及地方之间的切分,也就是税制。

1994年对税负和税制都进行了调整,提出提高两个比重(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中央税收收入占税收收入比重);2013年则是稳定税负、完善税制,2016年首次提出降低宏观税负,2019年开始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最终“十三五”期间大规模减税降费超过7.6万亿。

但经过这一轮宏观税负下降后,财政收入已经到了很危险的程度,2021年提出要稳定宏观税负,既然连税负都要稳定,显然新一轮财税改革,在改革力度上别说跟1994年比了,比2013年这一轮还要弱,也就是小镇前面说的,更倾向于是2013年这一轮的延续和回调。

地方缺乏稳定的税收来源,从长远来看,需要增加如房地产税等新税种,但现在要求税收法定,在经济比较困难的时候,增加新税涉及面非常大、难度也很高,可能性很低,未来几年顶多就是进行试点探索,不仅是房地产税,更是探索匹配数字经济的财税改革,涉及增值税、所得税以及未来可能征收的数字税。

财税专家的呼吁不代表政策方向,打消会有一轮财税体制大改革的想法,在可预期的未来也仅仅是小修小补、循序渐进。当前的重点是消费税征税环节后移,在地方之间进行税收分配调整,先把这个落实了才能说后续更难的,比如增值税改革完善,健全以所得税和财产税为主体的直接税体系等。

另一个重点是一些难度很大的技术性改革。

一是优化中央转移支付,具体做法有很多,包括转移支付跟常住人口挂钩,增加地方财政合理调配空间,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

二是清理、规范各地的税收优惠政策,这是2013年就明确的的改革,当时要求由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统一规定,2014年还印发了《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然而地方阻力很大,仅仅半年这个通知就收回了。

如果接下来,能真正把各地税收优惠政策统一,完成全国范围的优惠政策清理,全国统一大市场就可以大进一步,已经足以载入史册,但这真的很难。

其实,财税体制改革只是表,更本质的还是政府事权的改革,也就是政府跟市场的关系,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果政府包揽的事情越来越多,财政支出也必然越来越多,而财政收入终究是有限的,就会导致财政收支的矛盾更加激烈。但未来几年无论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产业扶持还是科技创新,政府干预的力度只会增强,短期内政府支出也不可能缩小。

更现实的就是将一些原本地方承担的财政支出转到中央,毕竟相比地方,中央终究有更强的财力。

其他文章推荐

■  经济到底怎么了?何时才能走出低谷?

■  发展思路的博弈结束,未来五年改革主线已定

■  楼市刺激政策加码,普通人又该如何买房?

■  如果解决问题这么简单,国家何苦硬撑?

■  别在网上挂人,很可能违法犯罪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大树乡谈
讲逻辑,说人话,有意思。让我们一起穿越时代迷雾、共同成长至少20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