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个高中,设了一个就餐区,叫学霸就餐区。这个就餐区,看网上的照片,吃得是挺好的,有菜有肉有饭。
但是很多家长就不高兴了。觉得这个区,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搞特殊化。
其实刚看到这条新闻,我也觉得有点不舒服。虽然人跟人就是不一样,但很多事情,可以做,不能说,而且,他们虽然上高中了,但还是孩子。作为一个学校,不可以把“等级”分得如此森严。
在舆论的声讨下, 学校也道了歉。也说了其中的原委。
有一个情况,其实可以注意,就是——
学校为激励学生,对12月考试中表现优秀进步明显的高中学生给予一顿就餐奖励,于12月16日中午就餐时设立了“学霸就餐区”。
也就是说,日常学生就餐并未分区。换言之,这些学霸们,也就这一餐吃了一顿好的。
特殊对待,也就是一顿饭,并且,这些学生还不是那种真·学霸,而是进步明显的学生。
本质上,这也就是个玩笑。如果是学霸,然后区别对待,那是学校一碗水端不平,但为了激励学生,内部搞一搞这个,其实也不是不行。
但问题是,这个事情,通过一张图传出来了,事情就变了。
在学校里,这个逻辑说得通,学生们也都认,但到了社会上,大家就不会这么看了,并且还是仅仅一张图,没头没尾,就更好发挥。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成人的世界里,已经是惯例。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明显的,有领导专座,VIP席位,不明显的,有各种优先级,大多数人甚至都不知道。
所以家长不忿的是什么呢?恐怕并不是这种潜规则。而是这些潜规则,不应该被放在学校里。
学校,确实是很多人此生呆的最平等的地方了。因为它的评价标准是非常透明且精准的。就是成绩,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老师就对你高看一眼。
不像你进了社会,相貌、家世、背景、职业……种种种种,都会形成一个鄙视链,此链套彼链,就组成了一个逃不脱去不掉的星云锁链。
学校自然也是可以拼爹的,但一般用处不大。学校也是可以排名的,但那仅限于小红花、光荣榜,但绝对不是单独设一个就餐区,给人一种“学渣无法入内”的感觉。
这种感觉,成年人觉得自己可以承受,而孩子不可以。尤其是那些不属于学霸阵营的孩子,就更不可以。
确实,孩子不应该提前被这个社会的名目去评价,去分类,那是成人要过的关,孩子迟早要过,但没必要早过。
但孩子被奖励,其实是可以的。吃一顿好饭,也没有什么不妥。
要说不妥,就在于那个“学霸就餐区”的牌子太扎眼了。你改成一个“学霸激励餐”,是不是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就像这个世界上,其实很多人在意的,也并不在于是不是实质上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只要这些东西到来的时候,名目可以好听一点,那就都是可以接受的。
有名无实跟有实无名,社会人很难选,但学校只想着给学生实惠。相比之下,真的又实在,又单纯。只是这个环境,一旦被搬到了舆论场上,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贝塔说
我吐槽,我赞美,我认真吐槽与赞美。
我活着,我呼吸,我呼吸自由的空气。
你可能不爱看。
但我有我的坚持。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