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桥头,这是我小时候经常听到的地名,古时候人们南北往来物质运输是要通过摆渡过江的,到宋朝的时候建造了浮桥,直至上个世纪60年代初通钢筋水泥的大桥。摆渡与浮桥总有不大确定的因素,加之古时的永宁江江宽浪急船翻人亡的事时有发生。
这就是现如今摆放在江北桥边三圣庙里面的龙槽。
这个龙槽是怎么来的呢?民间有个传说,前面说过由于古时候经常发生船翻人亡的事故,对百姓造成很大的困扰,人们请来法术高明的老道士,老道士说:“永宁江是群龙汇聚的地方,西有寒坑龙,东有白龙岙的白龙,要想永宁江安宁须建造一口供蛟龙洗涤的神器。”为了安宁,大家请石匠打造了这口巨型的石槽,放在普光寺内,长年蓄水供奉香蜡烛,祈求龙神保佑一方平安。
普光寺原名古天光寺,始建年代不祥,《民国黄岩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改名普光寺,到上个世纪50年代初还占地6亩多。到60年被冷冻厂征用,普光寺后来迁建至北城的竹岭。
可能龙槽太重的原因,就一直搁放在冷冻厂内,雨打日头晒,当地村民担心这件贵重的文物损坏,商量运到三圣庙保存,那龙槽是怎么运到现在的三圣庙的呢?龙槽长4米多,重达上千斤,那时没有起重机械设备,抬是抬不动的,办法总比困难多,人们在龙槽下面垫圆木,就这样一点一点的移动到三圣庙内精心保存。
昨天去了一趟普光寺,十多年前去过一次还吃了一顿斋饭,现在的普光寺大变样了,殿堂宽敞宏大,瑰丽壮观,庄严肃穆。当年的老师太听说七八年前也走了,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一切都在变,只有那老龙槽到目前为止仍保存完好,赋予新的使命,述说着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