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予书房▲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能守之;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予解】
水满则溢,月圆则亏,做人也应该懂得适可而止。
一件器物,把它锻造打磨得过于锋芒毕露,这样的锋利态势是很难保持长久的。
一屋子的金玉珍宝,是藏不住也守不住的。
拥有富贵的同时却更加骄纵,那就是在给自己招祸患。
建功立业后,懂得退让敛藏,这才符合自然之道。
【释义】
本章老子终于从形而上学的道,直接降落到世间的人如何遵循天道,以实现长保。
世间道通俗易懂,几乎不用译白。
因为这些道理已在传统文化中流传千年,无论是“狡兔死,良弓藏”式的明哲保身。还是“水至清则无鱼”的和光同尘。
都是本章智慧在生活中的化用。
它们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相信事物的发展一定是相辅相成,相对立又相依存的。也就是第1、2章中反复说的观点,同出异名,有无相生。
那么一旦事物发展抵达某个极端,必定就要朝着相反的方向走了。“反着,道之动”是必然趋势。
既然如此,那么已经身居人上人的高位者,已经金银满仓处在资本链顶端大财团们,已经手握国之重器牵一发而动全球的老大哥们,已经坐拥千百亿粉丝的头号网红门......
如按照老子之“道”,你们是不是离那个“盈”“锐”“满”“富贵”“功成”的极端已经无限接近了呢?是不是可以考虑,适可而止,退而守中,避免一朝不慎,自遗其咎呢?
既然,天之道如此,那作为人间天之骄子,天纵之才的人,才是最应该率尔遵守天道之人。
这些人,才是老子《道德经》具体的劝戒对象吧!
我等草民,在老子的时代是没有资格参与任何国事民事的,更不要说识字看书。不被去修长城,修河渠,不在一年到头混战的诸侯杀伐中,当肉盾,做炮灰,能活到30岁有后代留下,都已经是天选之民了。
至于后来,时代变迁,经过历朝文化精英们的不断解读,读出了许多普通人的生活智慧,甚至劝草民无为而治,安分守己,那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道德经》早已经不是老子一人的《道德经》,而是中华文化传承过程中思想的不断加料、炮制、再输出的过程。它自有生命力,一直在不断进化,直到今天,到我们每个人的眼前,笔下。
如果你读出了活用化用后的生活智慧,且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美满自洽,那么依然值得恭喜!至少你读出了属于自己的《道德经》。
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解法,能自圆其说就好。不必孤芳自赏,也不必附庸他论。
以上即予解,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必求同。
【予说】
2025年继《牡丹亭》后,开启第二本传统经典《道德经》白话解读,意译为主。
翻阅《道德经》时,我发现很多版本的译文写的要不就是过于古雅,半文半白。
或个人主观阐述过多,歧义纷纭,于是,萌生出想要自己解一遍的想法。
解译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译者。
喜欢传统国学的朋友可以关注公众号,我将用81天时间全书逐句全译《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