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妮的母亲农活干的不太出色,但是针线活确是全村数一数二的。
每年腊月,孙庄年轻的妇人们,都要亲手给家人准备新年的鞋子,单鞋棉鞋家里老老小小每人一到两双。做鞋最重要的是糊鞋壳子(一种鞋衬)和剪鞋样子。
趁着天气好,母亲把房门板(卧室的门)卸下来,先把门板上去年的年画,用水清刷干净,然后在上面裱糊鞋壳子。
母亲真是个会过日子的人啊,平时的小布头破衣服一块也舍不得丢弃,她将簸篓里积攒的碎布头一块块的比对分类,再按照一定的顺序裱糊在门板上。
结实的大块布就糊一层,将来做鞋面内衬;普通的碎布头按照不同的大小和形状拼接裱糊在一起,大约要糊四五层,这个四五层厚的壳子将来用着鞋底衬。
裱糊也有讲究,一层浆糊(籼稻米糊)一层布,要糊到门板边缘,这样太阳晒的时候不容易翘起来。
这边鞋壳子糊好后,那边就要剪鞋样子了,鞋样子一般是旧报纸或者孩子们的旧作业纸剪成的。一些新式的鞋样子,会在不同的村子妇人间迅速传播。冬日的暖阳里,孙庄的小妯娌们头靠着头、肩比着肩,争相描绘着鞋样子。三妮的母亲尤其聪明,她会把鞋样子按照一定的比例放码缩码,放缩后大人孩子的鞋都可以实现人人定制。
做鞋真是一个大工程啊,整个腊月,孙庄的小妇人们一有空就聚到一块做鞋。互相指点互相品鞋论足。
好几个月前母亲就上开城街上买了几段做鞋的布,三尺黑色的灯芯绒,一尺大红色的灯芯绒,几尺白棉布,几尺黑棉布,五团白棉线。这些都是做鞋必须用的,省不得。
几个太阳后,鞋壳子已经硬邦邦的贴在门板上了,母亲把它们轻轻地揭下来,单层壳子按照鞋帮样子裁剪,多层鞋壳子按照鞋底样子裁剪。
鞋帮有一层鞋面布(灯芯绒)、一层壳子、一层里布(黑棉布)组成,像三明治一样夹好,外围用黑棉布滚边,值得注意的是灯芯绒面料有方向性,千万不能一双鞋搞成倒顺纹了,滚边条也要斜着裁剪,这样鞋帮的边缘处才能包得圆顺。
鞋底也是个三明治,最底下是两层厚壳子叠在一起,外口用白色的滚边条滚好,中间平整地填上一些废布头,最上边盖上一层白棉布,三明治摞好后,先用白棉线大体把四周假缝一下(后面这个线还要拆掉),这样鞋底三明治的胚子就完成了。
接下来就看母亲的巧手了——开始纳鞋底,从鞋头到鞋跟,一排排星星点点的针脚,错落有致。三妮后来在收音机里听小说,一直不知道什么是“电报密码”,于是她就把它理解成鞋底上针脚的样子。针脚那是母亲指尖里的时间密码。
最后鞋帮绱到鞋底上,鞋子就成功啦,如果做棉鞋,就分别在鞋帮内和鞋底中间绗缝上棉花即可,方法雷同,这根本难不倒孙庄这些年轻的小妇人们,她们把鞋子一双双排在屋外的矮垛上,一边拿鞋楦子楦着鞋子,一边还说哪儿做的不好,她们对待鞋子就像自己的脸面,总是有无尽的追求。
大年初一,新的一年开始啦,父亲已经燃放了新春的第一支鞭炮,三妮揉揉眼睛,她看到床头,躺着一双灯芯绒棉鞋,大红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