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灯的扎制

文摘   2025-01-26 23:57   浙江  
孙庄孙圣文老人是个地道的农民,他幼年父母双亡,与姐姐相依为命。但是老人乐观豁达,年轻时跟着师傅学习篾匠手艺,闲暇时,打篮扎筐,尽显匠人的灵巧。近年来,因为外村扎匠手艺局限,不能很好地表现侯咀鱼灯的精气神,于是孙圣文老人在灯会玩灯者的帮助下,不断探索,终于扎出灵动活泼、易于舞蹈的鱼灯。
然而2024年春天,老人家永远离开我们。在他家二楼的工作间,老人一边破着他从周家大山拖回来的毛竹,一边用铅笔在烟盒纸上计算着鱼灯的各部位尺寸。三妮想,老人家心中一定有鱼神的样子。
谨以此文献给孙圣文小爷爷!
孙圣文老人扎制鱼灯(视频源自学习强国)
相比较其他地方的鱼灯,侯咀鱼灯色彩艳丽,造型小巧,鱼身纹样更具象、鱼的形似度高,具有独特的 灯彩艺术。正是这种小巧的造型,使得侯咀鱼灯在表演时 灵活多变,精巧的鱼灯在欢快的锣鼓节奏下,欢腾舞动,每每都令人目不暇接、拍手称赞。 
侯咀鱼灯主要由一条鳌鱼灯(也称为“龙灯”)和八 条小鱼灯组成,外加一盏引灯和若干手提的平安小灯笼。 每个灯都有专人负责,表演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传统的鱼灯都是篾制框架,裱糊牛皮纸,上骨胶,再彩绘纹样,鱼灯肚子里面可以点蜡烛。近些年来,制作工艺已经有所改进,主要是用布代替了纸,这样鱼灯更加结实,用电灯泡取代了蜡烛,防止了灯被蜡烛烧掉的危险,电灯主要靠蓄电池供电。
鱼灯扎制主要分为小鱼灯和鳌鱼灯,虽然鳌鱼鱼小鱼造型不同,但是扎制工艺流程基本一致,大体分为:扎鱼架、裱鱼身和绘鱼彩。
下面以小鱼灯为例介绍鱼灯的扎制工艺。 
1. 扎鱼架 
(1)制篾条 :第一步就是选竹子,先要选用中等大小的毛竹,尽量选择无虫蛀、无霉烂、少疤痂、干直、节稀且竹龄为五年左右的毛竹作为上材。侯咀鱼灯的毛竹基本来自于附近的周家大山。选好竹子后要破竹子,将毛竹用蔑刀破成截面1立方厘米的竹条,再用破蔑机分成篾片,后用刮刀、砂纸刮磨、打磨光滑。篾条分为主篾和副篾,主蔑较粗,用于鱼灯的骨架扎制,副蔑较细,用于鱼灯细部廓 形的勾勒。
(2)固定篾条 :传统采用棉纸绳(俗称皮捻子)扎绑,但易松动。现改用细铁丝、塑料丝扎绑,结实牢固。
(3)扎鱼头 :鱼头结构包括鱼嘴、鱼眼、鱼鳃,由横向竹圈和纵向篾条构建。鱼头主体部分扎好后,再扎鱼鳃和立体的鱼眼睛。
(4)扎鱼身 :鱼身包含鱼肚、鱼尾鱼鳍三个部位,鱼肚造型 要求圆正、匀称,在扎制过程中难度最大。鱼肚子扎好后,再扎制三角形鱼尾,再扎鱼鳍,不同的鱼鳍结构不一样,侯咀鱼灯共有四种鱼鳍。鱼鳍上安装了直径10厘米的篾圈结构,是为满足后期在鱼鳍上书写鱼灯主题文字的需求。 
(5)上鱼把子 :在鱼腹中部安置一根约长140厘米直径约3厘米的竹棍作中轴支撑整个鱼灯。部件左右两边各安插一支蜡烛,用于照亮整个鱼灯。该结构可以进行360度的旋转,在鱼灯表演过程中蜡烛则可以不同方向的转动。
2. 裱鱼灯 
传统鱼灯多以棉纸裱皮,故多称“纸扎”鱼灯。棉纸着色鲜亮、质地轻薄,做成的鱼灯透光度较好,但是纸质鱼灯防水防火性差,也易碎,随着材料工艺和品质的提升,扎制材料逐渐由棉纸改为绢纺绸布等纺织物,其称谓也因此由“纸扎”变为“彩扎”。裱鱼灯时先根据鱼头、鱼腹、鱼尾的大小量体裁纸,然后用浆糊糊裱鱼灯表面,如果用布装裱,则用缝纫线缝制。要尽量做到鱼灯熨帖,型体不变形,接头边缘规整牢固。鱼身可先安装鱼把子再糊裱。鱼嘴空隙处,从内部糊裱一块红纸封口,待点香开喉。
3. 绘鱼彩
(1)刷骨胶 :在鱼灯彩绘之前,要给鱼灯表面均匀地刷上骨胶,骨胶呈颗粒状质地坚硬,可先温水泡24小时,再开水冲,也可慢慢煮熬,达一定黏稠度后上胶。
(2)勾线稿 :用白描手法先在鱼灯各部勾勒出五官、鱼鳞、花卉和暗八仙(即仅勾八仙所持葫芦、团扇、宝剑、莲花、 花笼、鱼鼓、横笛、阴阳板等器物)纹样轮廓。通常八条鱼灯 的鱼腹用花卉图案装饰,鱼头及背鳍用暗八仙装饰。 
(3)施彩色 :上色顺序为先浅后深,主要采用“平涂法”和“推晕法”。先上浅色 ,再上重色 。最后整体墨线勾轮廓,使画面图像清晰、规整有序。所有鱼鳞处理,都采用“过粉线”即在鱼鳞轮廓墨线之间用白色或黑色填涂一条线,使图形鲜明、色彩鲜亮、鳞甲清晰。


泡虾行走日记
泡虾和你一起读书、旅游,发现新奇,探索未知,找到很多很多的好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