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只有二十多岁的青年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勇闯”亚马孙河流域和巴西高地森林,在丛林深处寻找保持最原始形态的人类社会。他将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创作了人类学最出圈的作品《忧郁的热带》。
《忧郁的热带》以一种田野传记形式的民族志书写敏锐地触及了一种所谓文明的人类学忧郁的无可避免,并基于此拓展出了更多关于人类发展道路的思考。在巴西的亚马逊雨林,面对那些成群结队、各自孤立存在的族群和文化,我们着实读到了列维—斯特劳斯笔下极为细密描述中的独特性的民族志想象,这真实触及一种文明间的差异与冲突,让我们看到了当地人在面对现代性生活来临时的狼狈与无奈。
而人类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不仅是上个世纪的列维—斯特劳斯在追问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当下的人同样不能不去思考的问题。这本书很是厚重,但也显示出人类学家自我意识的深刻与包容。这本书不仅遍布具有启发性的名言警句,更是人们如茂密丛林中混乱不堪而又要不得已而为之的命运向导。
10月19日晚7点半,北京三里屯梓驿,让我们从《忧郁的热带》谈起,共同探讨斯特劳斯的人类学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的回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师从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
2010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称号。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青海民族大学兼职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文化转型人类学研究,城乡社会学、法律人类学、政治人类学等。研究领域包括:1.文化理论与社会人类学;2.乡村社会结构与纠纷解决过程的法律人类学研究;3.中国意识与现代中国观念的成长;3.艺术人类学与民间传统文化;4.民族地区习惯法社会、生态与文化机制的比较研究等;5.文化转型与基层社会创造性研究。并先后发表过中英文论文百余篇,具有较大影响力,代表性著作为《权力与公正——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与权威多元》、《否定的逻辑——反思中国乡村社会研究》(2008年民族出版社)、《文化的表达——人类学的视野》、《法律与文化——法律人类学研究与中国经验》、《费孝通与乡土社会研究》、《本土异域间——人类学研究中的自我、文化与他者》《结构与再生产:吉登斯的社会理论》、《文化转型人类学》、《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等。
时间:
10月19日 19:30—21:30
(一个半小时分享,半小时互动)
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街道soho1号商场B1-137
(1)人类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多大关系?(2)列维-斯特劳斯是谁?它对于人类学和人类思想史来说意味着什么?(3)《忧郁的热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好看”在哪里?为什么成为了人类学的“出圈”之作?(4)怎么看待斯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里对人类文明的思考,在这么卷的现代社会,抽出时间去思考人类的文明和命运,还有意义和必要性吗?(5)我们可以怎么理解人类学这种“无用之用”?它能够解决我们现在的苦恼吗?(6)现代生活的我们,如果去模仿斯特劳斯做“日常人类学”的研究,研究原始部落和土著肯定是不现实的,可以做什么“特殊人类观察”呢?用人类学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意味着什么?(7)现代人更应该去注意到人类文明走向的问题,这背后的原因何在?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作为当代法国思想界的永久性“纪念碑”,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人类学宗师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学术影响波及人类学、语言学、哲学和历史学等诸多领域。
他出生于1908年,早年就学于巴黎大学。青年时代爱好哲学,并醉心于卢梭、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嗣后致力于文化人类学研究达50余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他曾在巴西考察当地土著社会多年;40年代旅美期间钻研英美人类学与结构语言学,陆续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1959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教授。
2009年,列维-斯特劳斯去世后,《经济学人》评价他:
在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变革这门学科之前,无论在法国,还是世界其它地方,人类学普遍是下面的情形:又小又冷的讲堂,冷冷清清的课堂,各色的羽毛和鱼钩(作为人类“原始”族群文化多样性的证物)。列维-斯特劳斯让人类学变成了和哲学、诗歌一样时髦的东西,并把这两种元素融入自己的民族学著作中,这恐怕只有法国的知识分子才办得到。研究人类就应该纯粹去研究人:不是披着政客、士兵或银行家外衣的那类人,而是赤身裸体、肤着油彩、猎熊捕鸟的这类人。这里存在着关于人类思考模式及人之本性的普遍真理。
事实上,作为结构主义人类学之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是一位并不严格遵循西方传统学科分类的学者,其研究著作从内容到风格,都介于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和哲学研究之间。其作品在哲学界、社会学界、历史学界、艺术学界均影响深远。
《忧郁的热带》是人类学历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青年时代,列维-斯特劳斯亲访亚马逊河流域和巴西高地森林,在丛林深处寻找保持最原始形态的人类社会。苏珊·桑塔格评价它是“这个世纪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它生动、细腻,思想大胆,它写得美,有鲜明的个人印迹,它以人的声音说话。”在《忧郁的热带》出版后,法国文学界的重量级奖项龚古尔文学奖因为这本书无法被归入文学类别而不能参赛,评委会特意印制了公报表达遗憾。大师早期文章中的遗珠,首次结集面世
解锁结构人类学的史前宝藏
大师的思想从来没有保质期
本书收录了列维-斯特劳斯1941—1947年在纽约生活期间发表在部分期刊等媒体上的文章,共17篇。本书旨在呈现列维-斯特劳斯一些不应被遗忘的学术思考,它们在今日世界仍具有熠熠生辉的现实意义。
《结构人类学》介绍了作者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书中指出,人类世界是二元对立的,这就是一个分类的体系,这就是作者所要揭示的结构。
《月亮的另一面》收录了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于1979年至2001年发表的关于日本的人类学、神话学研究的演讲稿及文章。
1986年春,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第四次出访日本,在此期间他应石坂基金会的邀请在东京做了三场演讲,这三场演讲正是此书的三个部分。
法文原书的标题是“诺言”(ParolesDonnees),意思是他暗地已经向时而堕入五里迷雾的听众们许下了诺言我们在讲义中看到了《忧郁的热带》《结构人类学》《图腾制度》《野性的思维》《神话学》《面具之道》《遥远的目光》等著作的雏形。
列维-斯特劳斯从人种学家的视角,讲述南美印第安人通过神话创造自己特有的艺术作品的故事,来阐明美学判断的一些基本原则。
列维-斯特劳斯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一扫学术著作枯燥、呆板的语言方式,代之以丰富、饱满、韵味十足的新叙述语体,为人类学赋予了诗学韵味。
本书通过大量的田野考察资料,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未开化人类的“具体性”与“整体性”思维的特点,认为未开化人的具体思维与开化人的抽象思维没有高下之分,而是互相平行发展,各司其职。
《致亲爱的二老》收录了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1931年到1942年间写给父母的两百多封家书,记录了列维-施特劳斯人生中动荡、艰难但也至为重要的10年。
斯特劳斯对当代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多位代表人物的影响《列维-斯特劳斯和他的同代人》回顾了列维-斯特劳斯对当代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多位代表人物的影响,及其引发的讨论和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