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日直达:
定性和定量方法如何选择?数字时代如何做田野?丨社会研究方法论坛DAY1
day 2
下午,《学术月刊》资深编辑带来题为《面向知识生产的学术论文写作》的主题讲座。编辑老师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必须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讲述了大数据时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期刊的评价体系、学术发表如何进行二次传播等内容,同时展示了学术期刊审稿制度的相关规定和工作流程,并结合案例对学术论文写作中需要注意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
干货整理
▶
耿曙
《学术月刊》资深编辑
构建“三大体系”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准确处理好三大体系及其与中国发展实践的关系。
2.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认真处理好中国特色与国际化的关系。
3.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要处理好“术语革命”和概念范畴体系建构的关系问题。
4.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要处理好学术概念的内容创新与形式手段之间的关系。
5.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要处理好社会科学的学科、学术体系创新和学术评价体系重构的关系。
一些重要会议与讲话
1.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2020年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3.2023年4月3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2023年6月3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期刊评价体系
1.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2. 北大核心(《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也称“北大版核心期刊”)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HSSCD)
4.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
5.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6.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7.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三级审稿责任制度
1.初审是三审制的首个阶段,负责全面评估稿件的导向、价值和内容。审稿人需细致审查书稿的政治导向、思想倾向和出版价值,稿件的具体内容、体例、文字以及是否有学术不端情况等方面,并分析稿件优劣,预测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审稿结果以“审稿意见”形式呈现,包括是否采纳、修改建议及是否需外审,随后提交复审和终审以作出最终决策。
2.复审是三审制的第二阶段,复审者需通读全部稿件,全面理解稿件内容,对初审意见进行审核和判断,尤其要特别注意分析初审中提出的原则性问题。复审者还需解决初审遗漏的问题,必要时要求初审者重新审查。如果与初审者的看法不同,复审者应充分说明自己的意见。最终,复审者需明确对初审处理意见的态度,并对某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进行更为仔细的审读。复审者应站在比初审者更高的层次上,以更高的要求去审视稿件,并撰写复审意见为终审者提供决断依据。
3.终审是三审制的最终阶段,重点在于检查稿件的政治导向和思想倾向,确保稿件符合法律法规与有关的方针政策。终审者还需评估稿件的学术价值或文化艺术价值,判断其是否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需从单位的业务范围、特色、结构、品牌和经济实力等方面综合考虑,避免重复出版等浪费资源的情况发生。
*外审是出版单位为补充内部审稿工作而采取的一种措施,通常在出版机构因缺少专业编辑而难以对书稿的专业性内容进行评估时开展。其目的是通过外部专家的评估对稿件做出准确评价,避免错误,以提高出版质量。外审不属于三审制的基本组成部分,不能替代初审、复审或终审中的任何一个审级。外审者可以是特约编辑、特约编审或顾问等,但不能担任责任编辑,更不能取代复审者和终审者。外审意见仅供决策参考,不作为最终决定。
写作中的注意要点
1. 文章质量是第一标准
2. 坚守学术伦理
3. 要注意标题、摘要、关键词、注释的写作
4. 准确性
5. 字数和结构
6. 要留意文章涉及的基金、致谢,关注期刊对通讯作者的要求。
相关图书推荐
扫码试读
◀
现场图片来了~~
▶
(照片来源:贵州师范大学 张弘)
扫码查看:
人文分社重点好书
会议议程
线上参会:
仍可持续报名
文字 | 李欣蔓 杜婷
图片 | 马俊 李兴应
注:以上内容为嘉宾演讲中的部分内容,由会议志愿者共同整理。
请读者朋友们尊重知识产权,引用或使用时,注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