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AIGC时代:传播新生态与媒体新实践丨新传团建DAY2-3

文化   2024-07-28 14:52   贵州  

一年一度新传团建——
2024年全国新闻传播学骨干教师研讨会
圆满落幕~

从本篇文章,你将看到活动第二、三天的:活动总结、嘉宾演讲要点归纳、现场图片、图书推荐、人文分社重点好书。(错过直播没关系,现在仍可参与课程!)


第一日直达:
新闻学概念重思?怎样问一个好问题?怎样设计研究?丨新传团建DAY1

活动圆满落幕,
我们期待明年再相聚!


day 2、3

7月27日,为期三天的2024年全国新闻传播学骨干教师研讨会圆满落幕。


7月26日上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单波面向“技术向左,人文向右?”的人机伦理关系之问,剖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人机互动”所表现的人机纠缠、人机叠加的关系。单波教授提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可以执行更为复杂命令的人工智能导致了“普遍”和“个别”两种类型的恐惧。单波教授表示:“人机关系互动看似彼此分离、排斥,但其实是互相纠缠的,积极的人机互动关系的基础在于,必须维持亲密与距离、包容与排斥、类人与异己(他者化)、自我与第二自我的紧张关系,甚至保留必要的恐惧与焦虑,才能拓展人机共生的交流空间。”

单波老师讲座现场

26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媒体大数据中心首席科学家沈浩带来题为《人工智能前沿:AIGC趋势与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主题讲座。他首先梳理了人工智能在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中的应用与发展现状,引出人工智能纵深发展的方向话题。在沈浩老师看来,人工智能的核心是采用文本条件扩散模型和使用“时空补丁”的新方法。与此同时沈浩老师指出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时要关注事实核查问题、溯源问题、版权问题、话语体系问题、网络舆情问题等等。

沈浩老师讲座现场


随后,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通用产品部总经理刘静华从媒体融合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全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的赛项内容,回顾了大赛优秀作品,希望各地院校通过大量新闻实践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7月27日上午,澎湃新闻党委副书记、副总编黄杨老师带来题为《澎湃的AI革命:重构技术底座、重塑产品矩阵、重建管理流程》的讲座。黄老师以一系列可视化的数据向大家展示了澎湃新闻近十年的发展历程。“技术赋能,守正创新”。黄杨老师指出澎湃新闻的运营理念为“用户至上、内容为王”,在做好内容保障的同时也精准打造“用户画像”。技术赋能下坚守做好内容、做好品牌、做好服务的理念,才能在AI的革命浪潮中实现媒体的创新发展。

黄杨老师讲座现场


27日下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喻国明带来题为《生成式AI浪潮下的传播革命与媒介生态——传播实践逻辑的嬗变与传播学的学科重构》的讲座。喻教授以ChatGPT和Sora为代表,剖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传播革命和媒介生态的深远影响。 喻教授指出生成式AI下的智能格局是:人工智能力量“向后”编织,人类智能“向前”。生成式AI是对于人的又一次重大的赋能赋权,这为我们理解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提供了新的视野。喻教授的讲座为我们理解生成式AI在传播学和媒介生态中的革命性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描绘了宏伟蓝图。

喻国明老师讲座现场


讲座结束后,2024年全国新闻传播学骨干教师研讨会举行闭幕式。

本次研讨会评选出最佳组织奖1名、优秀组织奖6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杨宗元为以上组织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喻国明教授为9名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优秀学员代表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曹素贞老师、沈阳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谢欣老师、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传播工程学院王雪老师、广州华商学院传播与传媒学院赵安琪老师、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刘雨农老师依次上台发言,分享参会心得体会。   

最佳组织奖:

郑州财经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优秀组织奖: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广州华商学院传播与传媒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传媒学院

新疆科技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颁奖现场图


最佳、优秀组织奖


优秀个人奖


优秀学员分享参会心得





干货整理


单波





技术向左,人文向右?
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文思考

01

人的机器化与机器的人化:陌生性的双重建构

1. 模仿欲望导致了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嫉妒关系” :


当人类落入不得不与机器人竞争的地步,模仿冲突将也随之显现,人类不仅被迫模仿机器人的所作所为,还被迫模仿机器人的“应有欲望”。


2. 机器人本身就是人类的“第二自我”


人类开始被认为能够以“赛博格”(cyborg)的形式而存在。这便构成了一种“后人类”的陌生性转移,即由于人类的身体成为一个可操纵的假体,可以通过与不同的技术相结合来安排或塑造。


身份认同不再需要由灵魂或理智来彰显,而是被技术与行为所决定,陌生性转化为对一个新问题的疑惑:人的肉体被一点点替换为机器之后,甚至连人类的“大脑”都变成机器后,这种状态下的存在是“人”、“类人”还是“异己”的?


最终,对于我们来说,“似人的机器”与“似机器的人”都成了被预设的“陌生人”,失去客观看待彼此的可能。

02

人工智能时代人文主义的新取向:人机互惠

1. 在文化差异的理解中建构互惠性关系


目前,大部分社交/文化机器人学的研究都致力于解决机器人接受的问题,跨文化路径也因此主要被研究者用来检验文化差异对机器人的理解、感知和互动方面的影响。但是,差异化会导致文化的刻板印象和机器人文化的地方化。


跨文化的路径更进一步,着眼于差异化背后的互惠性关系。


2. 在理解人机信任关系的过程中建构互惠性关系


研究并设计机器人的科学家把人和机器看成是平等的智能体,倡导人机信任关系,并分离出三种不同的信任观。


工具性信任:机器人作为理解人类自身的工具。            

协作性信任:机器人与人类共享任务和目标。

适应性信任:机器人适应不确定环境,强化互惠关系。


3. 在文化互动情境中建构互惠性关系


当文化附着于机器人,人机交互将面临更复杂的互动关系。文化维度被引入社交机器人学的研究中,文化应该被视为一种从互动中产生的层展现象(emergent phenomenon),它观照着所有地方化、情景化的文化群体而非只服务于民族文化。

03

结论与讨论:

面向自由、完整的人机关系而思

机器人正在与我们建立深厚而亲密的关系,尽管TA们还不具备自主的意识、感觉或情感,但通过其强大的互动性操控了我们的交流。其中的秘诀在于,TA们掌握了作为人类文化操作系统的语言,具备超过人类平均水平的语言能力,成为文化世界和交流世界的替代性移民。



沈浩






人工智能前沿:
AIGC趋势与媒体融合纵深发展

01

社会科学三大理论

1. 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为人们理解微小作用导致社会突然变化的机理开拓了道路。


2. 混沌理论(Chaos theory)复杂而不断变化的系统,即使其初始状态是详尽了解的,也会迅速进入无法精确预知的状态。


3. 复杂性理论(Complexity theory)在大量元体(agent)各自按照不多的几条简单规则相互作用时,如何从中产生出秩序与稳定。

02

Sora AI是什么?

1. Sora的核心是采用文本条件扩散模型和使用时空补丁的新方法。


2. 想象一下,将一个视颇分解成微小的、易于管理的部分,就像一个拼图一样。每个片段或“补丁”都包含视频视觉内容的片段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这些补丁被称为“时空朴丁”,因为它们同时捕获了视频的空间(事物所在位置)和时间(事物如何随时间移动)方面。


3. 通过分析和理解这些补丁,Sora 可以生成视觉丰富且动态准确的新视频。这有点像通过学习最小的句子和单词来学习视频的语言,从而以视频内容的形式创建新的故事。    生成各种持续时间、分所率和纵横比的视频和图像。

03

EMO:人工智能让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

1. EMO AI 开创了娱乐和媒体行业的新时代。


2. 提供前所未有的生成超现实视频的功能内容。从复活历史人物到为小说或艺术品中的虚构人物注入生命,EMO AI模糊了现实与想象之间的界限。


3.音乐家和艺术家现在可以制作视觉上令人惊叹的音乐视频,而无需昂贵的视频拍摄。而电影制作人可以使用EMO AI来创建复杂的场景或角色,否则这些场景或角色将无法实现或成本高昂。


4. 除了专业领域之外,EMO AI还具有彻底改变个性化内容的创建和消费方式的潜力。社交媒体用户、教育工作者和内容创作者可以利用这项技术制作引人入胜的定制视频,从而增强受众的体验。


5. 无论是使用历史人物讲授;历史的教育内容还是来自最喜欢的角色的个性化生日祝福,EMO人工智能可以使数字交互更加身临其境和个性化。

04

社会计算与生成未来,生成价值

1.  使用文本到视频生成,以您可以想象的任何风格创建视频。如果你能如象它,你就可以生成它。


2. AIGC可能的趋势: ChatGPT+ GPT+ API+ 内容生产+创意生成+ 虚拟数字人+元字宙=最强大脑

05

強大生成式 AI : 

生成填色和生成扩张

1. 语义记忆:是一种长期记忆,涉及回忆关于世界的概念、想法、事实和一般知识的能力。这包括诸如倾色名称、字母发音、国家首都以及一生中获得的其他基本事实等信息。


2. 情景记忆:涉及及时记住个人经历和特定事件。情景记忆是个人的且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但语义记忆更多的是与个人经历无关的常识。

     

 



黄杨






澎湃的AI革命
——重构技术底座、重塑产品矩阵、重建管理流程
         

 

01

澎湃的媒体融合转型

1.2014年7月22日 ,澎湃新闻正式上线,这是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澎湃新闻是上海报业集团重点打造,全国第一个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整体转型的产品。这一年也被称为媒体融合的元年。


2.澎湃新闻全面、深度参与了全国两会和十九大、二十大、抗疫等宣传报道,创造新媒体参与国家重大政治活动的历史。


3.澎湃新闻始终坚持以用户至上和内容为王的导向。面向全体受众,用户年轻特征明显。

02

重塑产品矩阵:

持续创新内容产品IP矩阵

1.澎湃新闻持续推出“大国”系列、百村安居图、新质生产力周刊、气候变化月刊、网络评论专栏、数据新闻栏目、暖闻视频频道、24小时直播频道、事实核查平台城市形象传播平台、填字游戏等一系列的特刊和节目。


2.澎湃新闻的发展经历了从新媒体栏目中心化到频道的去中心化,再到产品矩阵的再中心化,实现精准推送,满足不同用户的新闻需求。

03

重构技术底座:

持续迭代内容生产IT支撑

1.澎湃系统是以手机App端为中心的媒体平台,统辖各端的内容管理后台,实现在线实时动态舆情监测;监测广告数据,定制广告场景 ,个性化广告分发;长久保存资料和素材,并能快速检索使用。


2.澎湃自研AI大语言模型协同新闻内容的生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的成本,同时还加强了内容和舆情的检测与反馈,既提升了新闻内容的生产效率,又提高了新闻产品的生产质量。   

04

重建管理流程:

持续优化采编团队PI管理

1.结构与产品的变迁:从经营中心到产品技术中心;从视频中心拆分出直播及正能量运营中心;成立深度报道中心、国际新闻中心、生态运营中心。


2.媒体的初心与目标是一心(坚守媒体初心),二用(用好政策、用好技术),三做(做好内容、做好品牌、做好服务),四化(实现主流化、平台化、生态化、全球化)。



喻国明






生成式AI浪潮下的传播革命与媒介生态
——传播实践逻辑的嬗变与传播学的学科重构

01

生成式AI技术及其对传播革命的影响

1.我们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过渡的转型期,生成式AI技术,如ChatGPT和Sora,正在推动这一转型,通过系统化和生态级的方式重构世界。


2.生成式AI技术基于算法、模型、规则,能够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生成各种内容,如文本、音视频和代码。

02

媒介融合与创新发展

1.媒介融合的逻辑是跨行业的“宽融合”,是基于媒介的连接性。


2.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模式是“点对点”和“一对一”,强调连接和整合海量内容与传播力。


3.媒介融合应从市场需求出发,重构生产和分发。

03

生成式AI的标志性进阶与人工智能的升维发展

1.以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AI技术,能够模拟物理世界,生成符合物理规律的视频内容。


2.人工智能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维阶段的专业化能力超越、二维阶段的语义世界整合、三维阶段的物理世界模拟。

04

生成式AI作为未来社会基础设施的展望

1.生成式AI将成为深度媒介化社会的“操作系统”,集成多种功能,如信息获取、智能服务、聊天机器人和创作工具。


2.它将重塑所有行业,推动社会从人力、马力、电力时代进入算力时代。


3.生成式AI的普及将促进社会的微粒化、分布式社会的崛起,以及体验时代的来临。





现场图片来了~~


“重合”

抓住每一次和大佬交流的机会

以赛促学讲解进行时……

主打一个无纸化学习

教育从娃娃抓起

学累了,那就歇会儿吧

从输入到输出

铅笔变发簪 

喜欢就带走

签名墙留念,小小“童工”

拿到毕业证书喽

明年再见👋



图书推荐

《比较新闻学教程:跨文化视角

单波 曹皓 著


《比较新闻学教程》以多学科的比较理论与方法搭建知识平台,建构“新闻文本-新闻记者-新闻生产-新闻消费-媒介体系-全球新闻流与新闻关系”的比较新闻学知识框架,将学习者引向探索立于多元交往世界的全球新闻发展道路。作者在讲解中穿插有大量典型案例。通过案例研究,学习者可直面全球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新闻传播关系事实,消解西方中心主义和民族中心主义的比较观,在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指导下,重建全球新闻多样性互通的世界普遍主义,从而回归人类比较实践的跨文化视角。


《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
[美]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 著

网络时代以我们不可想象的速度发展着,作为网络科学的先驱,巴拉巴西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网络世界,以及未来。读者可以了解网络世界真正的内涵,还能知道如何利用它,影响它。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
喻国明 丁汉青 支庭荣 陈瑞 曲慧 编著

本教材以微观经济学为基本分析框架,致力于回答传媒业“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等基本问题。在回答上述基本问题时,紧扣传媒特殊性,立足现实,阐述了传媒生产场域中多种力量间的作用机制、传媒双边市场与平台经济、传媒领域内的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新技术与媒介融合、传媒消费者等方面的问题。

《数据素养:数据使用者指南》
[美]戴维·赫佐格 著
沈浩 李运 译

《数据素养:数据使用者指南》是一本实用的数据分析和数据素养指南。我们在数据的海洋中遨游,这本书教会我们洞悉数据的意义,识别数据中的陷阱,而非被数据淹没。本书面向那些没有数据分析或者统计学背景的数据领域初学者,使用面向公众开放的数据源来练习Excel软件的各项分析模块,并借此展现如何从数据中洞察有用的信息。

《H5交互融媒体作品创作(第2版)》
周德旭 主编

《H5交互融媒体作品创作(第2版)》结合传媒出版行业内容生产者的工作流程与内容特点,逐一讲解H5技术常识、H5制作流程、H5制作规范与注意事项等,详尽剖析H5作品的策划、设计与制作。本书既是方正飞翔数字版的配套教材,也可以作为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编辑出版学、广告学等专业。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课程的配套实训教材。初入传媒出版行业的内容生产者、新媒体领域的爱好者,翻阅本书亦可了解H5交互融媒体作品从0到1的创作过程。


扫码查看:

人文分社重点好书


会议议程


错过直播

仍可参与课程

文字 | 杜婷 李兴应 席冲

图片 | 马俊 李兴应


注:以上内容为嘉宾演讲中的部分内容,由会议志愿者共同整理。请读者朋友们尊重知识产权,引用或使用时,注明原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文书托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文分社,新闻、社会、中文、历史、哲学类图书出版】 每天,若有空,我来为你读一首诗、写一篇文字、推荐一本书。 我们相信:“仅凭记录和虚构,仅凭唯一的书,我们仍可怀着向往,向往:固若金汤的城邦,倍感温暖的家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