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即将结束,当心这四大「节后综合征」找上门

文摘   2025-02-05 19:05   湖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虽说每天都是固定的24小时,但却好像有时候长有时候短——就好比年前的每一天都过得很漫长,而春节假期却好像“八天如一日”,“嗖”的一下就过去了。

每逢长假结束后,都有一部分人会莫名地出现一系列症状——恶心、眩晕、反胃、疲倦、失眠、厌食等等。

如果复工后发现自己出现了这些症状,那么可能是「节后综合征」找上门了。


什么是「节后综合征」?为什么会得「节后综合征」?[1]


所谓的“节后综合征”主要是指在长假刚结束后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疲惫、头痛、头晕、恶心、食欲不振、精神不振、失眠、心烦、焦虑等生理及心理症状。


那么为什么会得「节后综合征」呢?


从生理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因为在假期期间,我们平时在饮食、睡眠、运动等方面固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了:暴饮暴食、吃饭没规律、动得少、昼夜节律紊乱扰乱了人体正常生物钟......这一系列的因素会导致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非正常工作,进而出现各种生理症状。



从心理方面来讲,假期时我们的精神往往处在一种放松愉悦的状态,而假期结束后这种轻松愉悦会被工作中的紧张忙碌所取代,突如其来的心理落差可能会导致出现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心烦、焦虑等症状。


四大「节后综合征」,如何一一应对?[1-4]



“睡眠综合征”


假期期间熬夜太多,节后即使到了晚上,大脑仍然会认为现在还没到睡觉的时间,从而导致失眠。而第二天我们又需要早起,就会导致睡眠不足,白天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疲倦等。


应对“睡眠综合征”,重要的是保证良好的睡眠


我们可以在假期的最后一天结束所有应酬,调整规律的作息时间,按时上床睡觉,睡前不要过于兴奋,也不要玩手机等,可以冲个热水澡或是听听轻音乐来帮助放松,以便于更快的入睡。



白天如果过于困倦,可以选择午睡半小时左右,但不要睡太久。


此外,适度的运动也有助于睡眠。如果出现长时间的入睡困难、早醒,就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


“肠胃紊乱综合征”


过年期间,很多人都免不了放纵一下自己的胃胡吃海喝一番,不过一味放纵的结果就是肠胃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痛、恶心、腹泻等不适症状。


我们可以在假期即将结束时就开始调整饮食,规律进食,也就是按时吃饭。


其次,可以适当地减少进食量,同时尽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瓜果、粗粮薯类(比如燕麦、紫薯等),从而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等的摄入,还可适当地吃些山楂片、酸枣糕等开胃助消化的食物来缓解恶心、厌食的症状。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这样有助于减轻胃肠道负担。



此外,适当地运动也有助于刺激我们的胃口,改善恶心、厌食的症状。


“上班恐惧症”


“上班恐惧症”具体表现为一上班就精神萎靡,工作效率很低,甚至害怕、抗拒去上班。


其实对于节后出现的与工作相关的各种情绪,刻意地去压抑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最重要的是进行适当的情绪调整。比如:


在假期即将结束时暗示自己即将复工,在假期结束前处理完假期期间的事情;


在上班前一天准备好工作相关物品;开始工作后先从一些简单的工作开始,逐步调整工作状态;



当出现不良情绪时,尝试做几次深呼吸,想象些美好的画面来排解郁闷的心情,下班后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来放松一下;


此外,适当地运动也有助于帮我们释放焦虑情绪。


“退潮后抑郁症状”


大脑经历了长假的过度兴奋后,回归到日常工作的我们难免会有心理落差,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退潮后抑郁症状”。


应对“退潮后抑郁症状”,可以尝试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比如告诉自己下一个假期就在不远的未来、现在的工作生活也很充实等,让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适当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此外也可以进行适度地运动锻炼,来帮助我们改善低落的情绪。



春节假期结束啦,如果你也遇上了「节后综合征」,不妨试试上述方法来调整一下吧~


新的一年,我们也将继续与各位癌友携手,共同抗癌~

参考文献:

[1]陈晶. 赶走节后综合征[N]. 人民政协报,2022-02-16(007).DOI:10.28660/n.cnki.nrmzx.2022.000879.

[2]崔玉艳. 六大“节后综合征”来袭医生开出“收心处方”[J]. 祝您健康,2020(4):32.

[3]阮光锋. 合理调整饮食缓解"节后综合征"[J]. 中国食品,2022(4):153. DOI:10.3969/j.issn.1000-1085.2022.04.066.

[4]刘倩玮. 工作伊始巧妙克服节后综合征[J]. 绿色中国A版,2016(2):74-75. DOI:10.3969/j.issn.1672-7789.2016.02.020.

封面及插图:摄图网



遇到健康问题,
点这里,0元问医生!

- 扫描二维码,关于肿瘤知识为您答疑解惑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科普文章,不提供专业诊疗意见,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医脉通癌友指南
肺癌、乳腺癌、肠癌等肿瘤诊治与康复护理科普,分享病友经验、探讨新药进展、提供专家指导、传递正能量,延长生存、降低复发、少走弯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