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之困
职场
2025-01-05 20:30
上海
如果你深受严重拖延症的困扰,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事情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去做。其实内心明明很想把事情做好,可总是想着 “没事,还有时间,要不今天再放纵一下自己,明天再开始改变”,就这样一拖再拖。 拖延不仅拖出了焦虑,最后还会让自己陷入自我厌恶的情绪当中。明明可以用半个小时做完的事,却常常耗费 8 个小时,结果 8 个小时里只做了半个小时的事。甚至连睡觉这件事都喜欢拖延。 在拖延的时候,大脑常常陷入一种模糊状态,不清楚手上正在做的这件事能给自己带来何种反馈,感觉现在做也行,不做似乎也没什么影响,于是就在纠结中选择做些满足自己的事,结果一个晚上就在刷手机中度过了。 另外,很多有拖延症的人存在一定的完美主义倾向,希望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完成的每一项任务都是完美的,要符合所有人的期待。这使得他们在对自己高要求的同时,对不完美和失败也产生了更大的恐惧,无法理性判断自己真实的实力以及所面对的实际情况,导致真正要做一件事的时候十分犹豫,直到最后一刻才开始行动。 或许你已经意识到自己在拖延了,可大脑里塞满了恐慌和焦虑,整个人被困在了一个拒绝行动的身体里。拖延最大的坏处并非只是耽误事,更在于会使你丧失信心。 其一,心理学上有个 “行为一致性” 理论。比如早上闹钟响了,躺在床上会让大脑意识到自己还很困,所以就会继续赖床;但当身体真正离开床后,又会发现其实根本没那么困。不想学习的时候,让自己坐在书桌前几分钟,很快就会进入状态,因为这种学习的动作会让大脑意识到你想要学习。这就是 “行为一致性” 理论,即想法能够影响行为,同时行为也会影响想法。所以当想要拖延时,行动起来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其二,要学会利用内驱力。内驱力是促使我们积极主动做一件事的原动力,它基于我们对这件事本身的需要,而非对结果的期待。如果做一件事是被外驱力驱使的,那 “我想要” 就变成了 “我应该要”。很多文化观念认为过程不重要,结果才重要,可现实是,很难通过一个糟糕的过程收获好的结果。比如运动过程很痛苦,那想通过运动获得的好处往往就会落空,因为很容易拖延、放弃。我们要做的是把注意力从结果转移到过程中,不断优化过程体验,让自己在做事的过程中就能体验到开心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