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存在一种不太健康的习惯叫穷思竭虑,它指的是反复回味某件事。
比如领导在公司批评了你,或是父母冲你发了脾气,你便不停地在脑海里回放当时的画面,任由这件事不断内耗你的时间与精力,这无疑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这种情况容易引发抑郁和焦虑,还会导致饮食失调。
很多人之所以生病,正是因为常常被过多的负面情绪所困扰。面对一件小事,想不明白,爱钻牛角尖,把事情无限放大,进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情绪,最终致使身体不适。
情绪不佳时,胃容易生病,随后还会慢慢影响到其他身体器官。
不少人明知不该内耗自己,却又控制不住,陷入了死循环。这是因为长期内耗的人往往会超前焦虑,对任何尚未发生的事都设想最坏的结果,下意识地质疑自己的能力。
比如在做事前,会想 “如果我失败了怎么办?会不会造成很大损失”;在做事过程中,会想 “这件事会顺利吗?万一结果不好”;好不容易做完了,会对结果各种挑剔。
而且,他们常常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想做一件事时,非得等自己觉得完全准备好了、万无一失了才去做,这种心理状态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过度准备综合症”。
一旦结果没达到心里预期,就觉得自己很差劲、一无是处,却从不思考是不是目标定得太高了。这往往源于小时候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设立了过高的标准,让孩子觉得只有达到父母心中理想化的标准才是好的,才能获得父母认可。
那么,如何解决内耗问题呢?
是否有这样的感受:越是为一件事焦虑,就越没精神去做,结果越发焦虑。
其实,可以用行动代替思考,凡事先做起来,这样就能解决 80% 的焦虑。
心理学上有个真相,那就是该你做的事,只要踏踏实实做了,就一定能得到积极的反馈。
大部分人处于一边做、一边怀疑、一边对抗的状态,而实际上,一件事能否成功,取决于你尝试的次数。
想多了全是问题,做多了全是答案。
倘若暂时没办法让自己停止内耗,那就主动将其纳入日常生活中,设定一个思维反刍的时间,比如每天固定某个小时,什么都不干,专门用来思维反刍。
通过主动审视、反刍信念,更容易发现其中不合理的成分,对自身也能有更客观的评价。
说到底,一个人最大的内耗就是不放过自己。要接纳自己不好的一面,允许不好的事情发生,不断建设自己的内心,让它变得越来越强大。
当内心强大起来时,会发现,以前很多问题其实都算不上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