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说:真正的人生从四十岁才刚刚开始,在那之前,你只是在做调研而已。
当然这其实跟我们的年龄无关,任何的时候,大家都有觉醒时刻,也都有成长的可能性。
大家好奇了,今天是纯鸡汤时刻吗?
啊对对对对对对!
触发这次的思考主要来自,友人送我了一本胡适先生的《四十自述》,点破不说破。
突然发现我已经在人生的版图上,肆意的奔跑了噶西多年。
老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而当我发现真过了四十岁,还真不是不困惑,反而是很多问题,都很困惑,遇到了很多之前没有遇到的命题。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否也有同感。
反思了一下,可能是我们之前面对的很多问题,都相对确定,或者说是有标准答案,而现在我可以察觉的问题,不确定性增加了很多,当然还有很多无知无觉的问题哈。
那我们暂且回到《四十自述》这本书,这本小书其实是胡适先生自己使用白话文写的自己四十多年的成长和求学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入私塾学习、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读书留美和文学革命。
通过他的描述和文字,我们可以有幸了解民国时期文人的所思所想和社会风貌,当然我们也可以借助他的叙述去体会那个“胡适“的四十年。
分享诸君几个有意思的片段:
“胡适先生在自己准备自述时,也邀请了同时期的很多大师和顶流,但很多大师公务劳身,都未能从愿,至此也成了很多憾事,我们也无法借助他们的眼去体验和观察“
“这本小书计划之初,是想以新的文体,比如小说的第三人称视角去表达,但写着写着就会情不自禁的回到严谨的历史叙述上,但他就这样自然而然的让这个小书这么长着了”
“他在介绍上海求学过程中,居然经历了四所学校的变迁和发展,在那个时代,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载体,也会经历分分合合,这背后除了时代背景,更多是人在这个时代下的沉浮”
整本书的内容不是很多,纵然胡适先生在学术和政治上都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绩和贡献,在人生的四十岁这一幕,不能说是人生得意,也不是能少年得志,而更多是人生与命运的寂寞,也许跟我们一样,越长大越寂寞,而追溯这些寂寞的来源的种子,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孩童、少年和青年时代。
那说好的鸡汤呢?
那必须有啊。
经过我这几天的反思和外求,发现了一个破局的方法,那就是推荐大家另外一本书《水平思考》的另外一种看待问题的方法,然后我们再回看目前遇到的命题,有点柳暗花明的赶脚。
《水平思考》是《六顶思考帽》的作者爱德华.德博诺的作品,如果大家之前没有接触过《六顶思考帽》那一定要找来科普下。
那为啥水平思考的方式可以解决我们每个人遇到的不确定命题呢?
坦言说,不一定是解决,至少可以让你发现这个问题背后的广袤,或者说是不确定的问题背后可能是无限游戏,而我们希望解题的冲动是本能,而这个是有限游戏,那么有限游戏 vs. 无限游戏,终究是无限游戏完胜,那么反言之,“无限游戏” vs. 无限游戏,有可能是正解。
那先回到,我们目前遇到的很多命题,为啥不确定性很大,要么是以我们目前的信息和认知,是完全不对称的;要么是这个问题牵涉的角色甚至环境复杂,无法着力一隅而发全身。
那大家说了,这么玄乎么,说人话呢就是,有些问题压根不是问题,有些问题也许不需要解题,那么四十不惑的真谛应该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意志不改,而解题思考不再一味追求100%正确,而是不断行动去尝试多种解题的方式。
那大家又好奇了,那么《水平思考》到底是啥?是躺平了思考么,有点类似,总之我在看这本书就前后两次躺平在火车的座椅上,感受到祖国大地的延绵不绝。
一图胜千言,水平思考是跟垂直思考的相对概念。
从图片大家就可以观察出,水平思考是希望看到这个命题背后所有的可能性,很可能当下发现的解决方案不是最正确的,或者最优解,但它会让我们不断行动和不断探索,这何尝不是我们四十岁所面对困惑的方法论呢。
最后,用最近刷到的四句话,与大家共勉:
“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液的骨气,刻在生命的坚强”
四十岁啦,让我们继续饱吹饿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