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年中总结报告
随着沙特“2030愿景”等经济转型计划持续推进,包括美国顶级律所在内的众多国际律师事务所如过江之鲫,纷纷涌入沙特市场,通过直接设立分支机构、并购本地律所等方式来拓展业务。沙特法律市场正变得愈加开放和具有吸引力,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法律专家和律所的注意。
四、商业与争议解决增长
沙特政府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型经济发展计划中投入了数万亿美元。随着这些计划的逐步实施,沙特的商业活动越来越复杂,也催生了大量高价值的法律争议。沙特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国之一,近年来不仅加大了在能源、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同时还在娱乐、房地产、酒店等多领域启动了大规模项目。这些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直接推动了法律争议的增长。
不仅仅是传统的合资、并购争议,预计随着更多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启动,涉及领域将更加广泛,尤其是在跨国交易和跨境投资方面。沙特的争议解决市场将迎来更多挑战,律师事务所需要具备更加复杂的法律经验和技术手段来应对这些挑战。例如,沙特的房地产行业正在迎来一波新的开发热潮,涉及的商业争议规模庞大,案件处理复杂性高,这为法律服务市场提供了更多商机。Morgan Lewis的Sara Aranjo特别提到了近期一个十分吸引眼球的争议案件,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旗下房地产开发企业Roshn的前首席执行官David Grover在今年4月被解雇后,对老东家Roshn提起诉讼,声称后者需向其支付总计1亿美元的未付奖金。
与此同时,沙特市场的争议解决也在不断深化,不仅仅涉及商业领域,还包括劳动争议、金融债务问题、环境争议等。随着新法规的实施,沙特政府对于法律案件的处理将逐渐趋向透明和标准化,这为外国律所提供了更加可预测的司法环境,但同时也要求律师事务所更加注重专业化和本地化,以确保有效应对沙特市场的特定法律需求。
沙特市场并非一片光明。Baker McKenzie的Karim Nassar指出,各种新法律法规的颁布“确实为沙特的司法程序注入了更多可预测性”但“对于这些新法律法规的解释和应用似乎仍大量滞留在沙特法院的办公楼内”。
五、更多律所进驻沙特市场
为了应对沙特市场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许多国际律所已经在沙特设立了正式的分支机构,并通过并购的方式扩大在沙特的业务版图。2023年3月,总部位于纽约的Latham & Watkins成为首批获得沙特执业许可的外国律所之一。同年10月,来自芝加哥的Kirkland & Ellis也成功获得沙特执业许可证。纽约的White & Case则在2023年12月获得执业许可,并计划迅速在沙特开设新的办事处。此外,来自迈阿密的Greenberg Traurig和纽约的Curtis, Mallet-Prevost, Colt & Mosle等律所也自2024年4月以来相继在沙特设立了分支机构,计划通过并购本地律所的方式进行业务拓展。
与此同时,英国的Herbert Smith Freehills、Clifford Chance、Linklaters、Mishcon de Reya和Allen&Overry等顶级律所在过去18个月里也纷纷进入沙特市场,扩展其在当地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业务版图。这些律所的进驻不仅推动了沙特法律市场的国际化,也加速了其法律服务行业的竞争和创新。
随着沙特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国律所将在沙特继续拓展业务,未来沙特的法律市场将变得更加成熟,成为全球法律服务企业的重要战场。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跨国交易,还是复杂的法律争议,沙特市场的需求都将为全球顶级律所提供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六、中国同业在哪里
据不完全统计,在沙特展业的中国律师事务所主要有京X、汇X、华X、兰X等几家,均与当地一些律所通过签署谅解备忘录(MOU)或法律服务合作协议等形式进行合作,间接为在沙特市场的中国企业提供法律支持,个别在当地开设了办公室。至于国内做涉外法律服务名气更大的金X、盈X则更多是通过国内机构或在海湾地区其他国家设立的办公室来辐射沙特业务。最重要的是,截至目前,尚无任何一家在沙特展业的中国律所拿到当地执业许可,也没有任何一名中国籍律师获得SBA颁发的律师执照。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沙特作为新兴法律服务市场的灰色地带。整体上,沙特法律服务市场对外资机构开放的时间并不久,整体仍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相关监管还不够规范和严格,因此提供了一些打“擦边球”的活动空间。严格来说,目前活跃在沙特或其他海湾国家的中国律师,基本上只能就当地的法律问题提供一些咨询服务,但不可以出具法律意见书。至于中国律所,仅可以在中国国内提供相关法律服务,如果是在沙特当地开设了办公室,按相关规定甚至于咨询服务也不可以提供。律所的执业许可须由沙特司法部颁发,咨询公司的执业许可则是有人力资源部颁发。如果甲乙双方黑不提白不提,自然相安无事,可以浑水摸鱼。而一旦因“出格”而被检举揭发,涉事机构和个人将面临被重罚甚至驱逐出境的巨大风险。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中国律所和中国律师不能走合规渠道获得沙特的执业资格?
这里仅以律师的执业资格举例说明。根据SBA网站上的信息显示,个人想要在沙特持牌必须申请获得职业资格认证。以下截图内容来自于SBA关于职业资格认证的指导文件,简单圈出几处重点信息:
1. 资格认证的覆盖范围目标是所有法律服务相关的从业人员,包括律师、律所实习生、咨询顾问以及伊斯兰教法等专业的毕业生等。
2. 资格认证对申请者的学历背景有严格要求,总体上要求在沙特有相应专业的学习时限和学位要求。对于非沙特籍的申请者来说,还需要有当地工作证。
3. 资格认证本身有较长的审核时间,基本上半年起步。此外,资格认证也是分级的,且有3年的有效期时限。
4. 资格认证需要缴纳一定费用,4600里亚尔倒并不是很贵。
综上来看,原本有说法是执业资格证仅对沙特本国人发放看来已发生变化,但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外籍律师而言,申请的门槛依旧很高。正因如此,美国、英国等国的上述顶级律所大多通过收购本地律所的形式进入沙特市场。
中国律所能不能也这样操作?理论上,这个路径已然得到了美英两国律所亲证有效,但这对有意如法炮制的中国律所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比如资金实力方面。早年的大成也仅仅是通过与Dentons结盟才实现了国际业务的突破。曾经,我问询过国内一些律所的朋友,为什么中国律所很少“走出去”?得到的答案汇总起来主要是两点:
首先是动力不足,特别是在疫情前的国内市场状况好,大大小小律所不敢说都能吃好,但大多可以吃饱,至少不大能饿到。疫情后的市场情况急转直下,越来越多的律所与很多行业企业一样,都迫于现实动了出海的念头。这就引发了第二个问题。
其次是能力不足,无论是对沙特当地的伊斯兰法律体系,还是对海湾地区部分自由区和经济特区适用的英美法系,中国律所的业务能力短板都较为突出。虽然曾有人建议可引入香港的律所来弥补,但除了香港律所收费偏高这一成本考量外,一些中国公司也反映现如今香港律所的专业能力似乎也不如往昔。
基于以上这两方面情况,中国律所和中国律师似乎很难跟上全球顶级律所当前快速进军沙特市场的节奏,即便有一些中国律师在沙特当地摸爬滚打了多年,对当地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已经有了十分深刻且专业的认知,但依然无法合规执业。这一方面对个体乃至机构有着莫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对中国企业整体“出海”带来风险。在贸易、投资、工程等各类企业大举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的法律、金融等服务业的机构迟迟顶不上去,无法给其他中国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撑。这是过去20多年里一直存在的短板,似乎这块短板短期内也很难补得上。
年中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