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I 鹿锡俊《中日外交战略的博弈(1931—1941)》·国际解决战略的形成

文摘   2024-12-23 08:03   河南  




内容简介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是引入第三方因素国际性地解决中日矛盾,还是局限于中日两国而单独解决中日矛盾,此为中日之间的重大分歧点。本书以中国外交为主线、日本外交为辅线,探究双方围绕这一分歧点而展开的战略博弈。


方法上,本书在兼顾中日、双向比较的同时,重视将中日双边关系置于中日美苏德等多边关系之中加以宏观检讨。布局上,第一章至第五章以1931—1937年为对象,通过考察两国在处理九一八事变的方针与对待“直接交涉”的态度等问题上的政策演变,追踪双方在大战略的对峙中走向全面战争的过程;第六章至第十二章以1937—1941年为对象,基于对重大节点与事件的连续性的个案研究,论证中方对国际解决战略的修正与坚持,剖析日方在大战略上背离单独解决的初衷而挑起多国战争的路径与背景。




作者简介


鹿锡俊,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日本一桥大学法学部博士。先后任职于复旦大学、一桥大学等校,并在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北京大学等任访问学者,现任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教授、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江南大学历史研究院特聘教授。

专攻东亚国际政治与中日关系,著有日文专著『中国国民政府の対日政策(1931-1933)』『日中全面戦争への中国の選択(1933-1937)』『蒋介石の国際的解决戦略(1937-1941)』,并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中外文学术论文多篇。



图书目录

凡例
导论
一、 研究现状的反思与本书的目标
二、 本书的资料与使用方法
三、 本书的架构及各章要旨


第一章 九一八事变之初的中日交锋
一、 国民政府对日外交的国内条件
二、 解决中日纷争的三条道路
三、 军事抵抗的失败
四、 围绕若槻内阁“大纲”的角力
五、 孙科政权的转向与犬养内阁的推诿


第二章 “三路并行”的曲折
一、 “三路并行”方针的出台
二、 上海抗战与《全国防卫计划》的流产
三、 “安内第一”与“对日接近”
四、 日本的反应与中国的挫折
五、 “接近”的继续与“推迟”方针的提出


第三章 热河危机中的分歧
一、 热河危机与“彻底抗日”
二、 “一致强硬”中的不一致
三、 表与里的矛盾
四、 日本对华认识的谬误


第四章 国际解决战略的形成
一、 “对日绝交”的顿挫
二、 热河惨败冲击下的反思
三、 局部妥协与国际解决战略的形成
四、 日方的单独解决方针


第五章 在大战略的对峙中走向全面战争
一、 分歧与修正(1933—1934)
二、 华北事变背景下的攻防(1935)
三、 纠结中的决断(1936—1937)


第六章 开战初期的危机、 转机与欧局应对
一、 中日双方的战略原则
二、 国民政府的危机与动摇
三、 日本从“不刺激”转向刺激
四、 日美矛盾的激化
五、 中国迎来转机
六、 对欧局的负面评估
七、 外交政策的调整
八、 对德意日关系的定位


第七章 欧战冲击下的中国——对德关系的曲折与“两个同时”的出台
一、 苏德订约前夕蒋介石的时局认识
二、 对苏联动机的误判
三、 围绕对德方针的争论
四、 挫折中的反思
五、 中途媾和的否定与“两个同时”的出台


第八章 欧战冲击下的日本——日美关系的恶化与三大方针的登场
一、 对美国废约通告的反弹
二、 欧战爆发后的两大变化
三、 对美缓和的落空
四、 与中国殊途同归的“世界规模解决策”
五、 美国的劝告与日本的拒绝
六、 三大方针的登场


第九章 1940年夏季危机对中国的考验
一、 欧战剧变与蒋介石的忧虑
二、 “两全”方针与“唯以日本为敌”
三、 制止两种“一边倒”
四、 从拒绝媾和到摸索媾和
五、 支撑中国抉择的两大基石
六、 四个注目点


第十章 针对日德意三国同盟的多角外交
一、 对日德意三国同盟的最初反应
二、 下、中、上三策比较下的“中立”态度
三、 围绕苏联因素的思考
四、 以“另谋出路”促英美加强援华制日
五、 以国际环境的好转对日谋公正和平
六、 多角外交的效果


第十一章 对苏德关系的预测及对策
一、 对苏德关系走向的观察
二、 对英德战局的展望
三、 “苏德必战”论的正负两面
四、 《日苏中立条约》诞生前后的正反作用
五、 苏德战争爆发后的对策
六、 党政军大员对“蒋氏三问”的回答


第十二章 围绕日美交涉的较量
一、 日本的对华目标与“中国问题优先”方针
二、 围绕对华条件的日美对立
三、 苏德开战后的再选择
四、 蒋介石的对日误判与对美不满
五、 “近卫文书”的虚与实
六、 中国问题的地位与日本的“最低限度要求”
七、 东条英机的“心脏”论与御前会议的决定
八、 中国的反应与日本的开战


结语
一、 如何评价1931—1933年间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
二、 如何评价国民政府的对德因应及结盟选择
三、 如何评价国民政府对日苏关系的处置
四、 如何评价中日战争扩大化的原因
五、 如何评价“自助” “敌助”和“友助”
参考文献
附录 中日两国相关论著
索引
后记

转载来源:民国老报纸


书讯 I 塞德里克·迪朗:《技术封建主义》

书讯 I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第二卷):社会场境论中的市民社会与劳动异化批判》

书讯 I 史力竹:《第三重文本——中国早期电影思想史研究(1896-1937)》

书讯 I 精心编纂,功不唐捐——谈《废名全集》的出版

书讯 I 曾攀《新南方写作:地缘、经验与想象》出版

书讯 I 肖铁《群众: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书写与想象》

书讯 I 李竞恒《爱有差等:先秦儒家与华夏制度文明的构建》2024版

书讯 I 韩孝荣:《国家与农民: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知识分子的想像》中華書局(香港)

学人 I 木山英雄:也算经验——从竹内好到“鲁迅研究会”


响箭 I 詹瑜松:人文学术及教育的困境与(没)出路

旧事重提 I 山东大学《公寓之声》编辑部往事

朱丽丽 I 985学子焦虑 · 功绩社会阻碍主体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思想史研究 I 心纯笃,则日进而不已;心恶杂,则流荡而不息。

联合 I 阿甘本:“邻人”并未消失,生命依然充盈

书讯 I 沟口雄三《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2024版

书讯 I 鹤见俊辅《挣扎中的决断:竹内好传》已上架

聂敏里|我们应当如何做古典学


编辑:陈云昊
排版:凌傲然

文学思想史
人们越是表现伟大的性格和强烈的情感,就越要放进去一种高贵而热心的朴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