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发现,23年的12月28日我在宿舍写了年终总结,24年的12月28日仍然在宿舍写年终总结,这也算一个巧合吧。在这一年里,在忙碌之余坚持读书,用公众号记录下来。(虽然我是一季一更哈哈( •̀ ω •́ )✧)也发展了一些爱好,比如篆刻和缠花。
25年就要忙起来了,希望一切顺利!
2022级河南师大文学院 樊冬婉
往期推送
已读书目
叶朗《美在意象》
肖锦龙、唐建清《欧美文学》
汪正龙《文学理论》
罗念生《论古希腊戏剧》
宇文所安《中国文学思想读本》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
刘小枫《海德格尔与中国》
叶维廉《中国诗学》
钱穆《中国文学论丛》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米盖尔.杜夫海纳 《美学与哲学》
(还读了小说和戏剧……)
在读和待读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
郜元宝《鲁迅精读》
张新颖《沈从文九讲》
王德威《现代文学新论》
卡尔维诺《新千年文学备忘录》
赵一凡《西方文论关键词》
丹纳《艺术哲学》
从艺术品的本质开始谈起,艺术活动目的在于是否表现某个主要特征,艺术来源于实际生活,却比现实表现得更深刻。第二、三、四编分别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尼德兰绘画及希腊的雕塑为例,探讨艺术品特征表达对民族性格的体现。最后又落回艺术的评价标准——特征的重要程度(相较于他者)、特征的有益程度(对于自身发展)及特征表达效果在艺术品中的集中程度(比如优秀小说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及风格都应集中表现某种特征)。通读这本书,我们可以知道每种艺术风格或风气的诞生跟它所处的环境是分不开的。艺术是环境的产物,什么样的自然社会环境就会诞生怎样的艺术风格。此外,民族性格与地质环境也有关,比如17世纪富庶的荷兰地区诞生了璀璨的荷兰画派。另外,艺术家必须是生性孤独、好思的人,优秀的艺术家必须具备善良的本质且有一定的责任和使命感,把积极的人生观表现在作品里,去传达有益的东西,去传播幸福。
面对礼坏乐崩的处境,孔子选择了以复古(复兴周礼)、开新(创新理念)的方式拯救社会,他的态度是积极入世的。而老子的思想则与孔子的思想形成了价值倒置。老子选择以“回到朴素”的方式来拯救文化,主张不尚不贵,推崇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在个人修养上,老子提出了道家修养的主旨为“至虚极,守静笃”,认为“虚静”是生命的本质。虚内,则精神洁净;静外,则无知无欲。他认为只有“涤除玄鉴”,排除一切杂念,保持内心的澄明和宁静,才能以明了的眼光去观察、体悟大千世界。徐梵澄先生践行了老子的“虚静”,真可谓“虚静的圣人”啊。
严羽的《沧浪诗话》的核心是批判宋代诗风,扭转诗学道路。他提倡以禅喻诗,认为论诗如论禅,“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强调诗歌有“别材”和“别趣”。从心物关系上来说,诗歌不是理性的知识,而是直观的默契,领会诗歌的意蕴和参禅一样,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去心领神会。此外,严羽还主张“师法盛唐”,标举盛唐,以汉魏盛唐诗歌为典范。总之严羽的诗学观一方面有益于诗歌审美特征的探讨,但也造成了后世诗论中复古思想的蔓延。
李泽厚《华夏美学》
华夏美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美学。它的悠久历史根据在于非酒神型的礼乐传统之中,它的一些基本观点、范畴,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所包含的矛盾,早已蕴含在这个传统根源里。从而,如何处理社会与自然、情感与形式、艺术与政治、天与人等等的关系,如何理解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成为华夏美学的重心所在。一般来说,中国艺术固然不同于西方那种细致模拟有限现实场景、故事的“再现”性的古典作品,也同样少有西方近代那种以强烈个性情感抒发为特征的“表现”性的作品。相对来说,中国作品中个性情感一般很不突出,大都是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它的情感表现中有比较具体和具象的自然的社会的再现内容,而它的这种再现具体现实又不离开情感的表达,这两者经常混同交融,合为一体。所以,华夏文艺及美学既不是“再现”,也不是“表现”,而是“陶冶性情”,即塑造情感,其根源则仍在这以“乐从和”为准则的远古传统。
刘小枫《柏拉图四书》
《柏拉图四书》十分清晰完整地呈现了苏格拉底的爱欲观。《普罗塔戈拉》讨论智慧是否可教,因为对智慧的爱欲不可教,所以智慧也不可教,最后引到德性也是不可教的,智术师们对智慧的的追求不是源于对智慧的爱欲,而是当成一种工具,所以他们的智慧并不算真正的智慧。《会饮》则是讨论爱欲本身,讲了属天和属民的爱欲,苏格拉底借第俄提玛的口吻道出了最终的爱欲是对智慧的、美的本身的学问的爱欲,只有这样才能孕育出真实的德性,而非德性的虚像。《斐德若》中对灵魂的描述是本篇的核心,灵魂不是被创造出来的,是自体自根的开端物,是不灭的,灵魂如一位御马者驾驭着两匹形相相反的马,必须要让好马引领着劣马,朝着真正的爱欲,才会长出羽翅飞翔起来。《斐多》是苏格拉底在临终前进一步讨论灵魂的不死不灭,所以不仅要为了今生,还要为了后世而关心自己的灵魂。
希望是存在的,但要等待希望的实现是未知的,等待就意味着幻灭。尽管如此,人类还是应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梅里美《卡门》
“她像一匹野马,或是野兽,像乌鸦的翅膀一样闪着蓝光,像破壳而出的一朵杏仁的苗,像是月亮的不为人知的背面,像是文字出现之前的一块钻木的燧石。她的每一个缺点都附带着一个优点,每一个优点都附带着一个缺点。她是野性,是犷悍,是倔强,是果敢,是性感,是刚烈,是宿命,是自由。她是未被洗礼的生命脉搏”。
叶朗《美在意象》
肖锦龙、唐建清《欧美文学》
这本书是南大的考研参考书目之一,里面主要收录了欧美文学研究方面一些中外学者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性论文,按照欧美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大致可分为古典文学、中世纪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启蒙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等九章。我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还挺吃力,因为这本书对原典阅读的要求很高,也很考验学生的学生的理论阅读能力,后来读着读着就顺畅了,读完之后我对一些问题也有了更深的思考,打算寒假把这本本书的思维导图做完。
汪正龙《文学理论》
“在这环境中,换进别一个人来,不见有什么不同,这就算做俗。高雅的人则不然,应有他一番特殊的情趣和意境。画到最高境界,也同诗一样,背后要有一个人。即如我们此刻,每人面前看见这杯子,这茶壶,这桌子,这亦所谓现量。此刻我们固是每人都有见,却并没有个悟,这就是无情无景。而且我们看了世上一切,还不但没有悟,甚至要有迷,这就变成了俗情与俗景。”
响箭 I 詹瑜松:人文学术及教育的困境与(没)出路 批评 I 蛋先生:即使是直接的师徒之间,也不必然存在所谓的学术传统 教学记录 | 反脆弱、反平庸 · 以爱欲,求诚朴,造风气。 转载 | “学生满意”不等于教育成功 “有志气”的学生要能看破主流学术 经典 | 屠友祥老师推荐的文艺学书单 西方文论 | 杨宁老师语录:“文学理论课程的参考书目读不懂、很困难,是非常正常的。” 旧事重提 I 山东大学《公寓之声》编辑部往事 观点 I “高中化”的大学里,晚熟的大学生们 2024「中国文化」何去何从 立秋 I 本雅明《历史哲学论纲》精读会(野人) “崇高与焦虑”读书会(上)|《浪漫地理学》《持续焦虑》讨论纪要 “崇高与焦虑”读书会(下)|《日本的思想》讨论纪要(丸山真男) 读书会 | 《世纪的诞生·第一章》讨论纪要(上) 读书会 | 《世纪的诞生·第一章》讨论纪要(中) 读书会 | 《世纪的诞生·第一章》讨论纪要(下) 青衿 I 10-12月文学阅读记录(2021级付艺卓) 好树花生 | 春天读书的小结·2023年2-4月(付艺卓) 青衿 | 周裕锴著《宋代诗学通论》读书笔记(贾曼) 青衿 I 杨宁老师《美学原理》哔站笔记(郑伟杰) 青衿 I 2024年一月的寒假阅读(2021级童美玲) 青衿 I 2023年1-12月的读书轨迹(2021级童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