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 I 豆子:告别与新启、记忆与回响——我的2024关键词

文摘   2025-01-06 00:48   河南  


2024年:上半年,师大的毕业;下半年,北京的学业。

上半年,在熟悉的校园中我和朋友们一起度过最后几个月相伴的时光。校园中的春夏两季总是那么宜人,天气渐渐回暖,晚饭后我们习惯在校园里或卫河漫无目的地走,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和搞怪的事。


6月,我们最终迎来了告别。在离开校园的那一天,过去四年在此地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化为记忆,记忆的洪流却在我离开此地后不受控制地被事件、照片、文字触发。每每看到老师和去往各地的同学们的朋友圈,我总是禁不住怀念起在一起的日子;下半年,我开启了新的校园生活,去适应不同的学习方式、生活节奏和城市环境。

豆子

2024届的汉文学姐
目前在首师大文艺学读研第一学期




2024年一月份,校园里的大雪还未完全消逝,没过多久就开始了寒假。这次寒假却是我四年来最期待开学的假期。2月末我返回校园,在这个学期主要完成毕业论文,这段时期大部分读的是与毕业论文选题相关的文章与专著。

3月末突然收到爷爷住院的消息,姥姥的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 四年来我第一次在这个季节回家,凉爽的清晨,舒适的午后都预示着这是一年中难得的好季节,但是面对亲人糟糕的身体状态以及梦中关于死亡无法控制的幻想,我来回在从医院到家的公交车上只能沉默发呆,还未经历过亲人逝世的我无法想象没有他们关爱的世界以及如何走出来和适应。无处消解,我在QQ空间日志草稿中写下了自己的心情,这个小时候很喜欢的功能我已经很久没用过了......


在写作时我从自身亲历的视角再一次感受到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中所说:

小说围绕某个个人的生命经历的呢喃与人生悖论中的模糊性和相对性厮守在一起,陪伴和支撑每一个在自己身体上撞见悖论的个人挨过被撕裂的人生伤痛时刻。


好在四月中旬,爷爷出院了,姥姥的状况也稳定了下来。返回师大校园时发现蔷薇花都已经开了许多,我终于在季节末尾收到属于春天的信笺。



4月东区门口的蔷薇花开得茂盛,人依旧很多,覆盖整个南门的蔷薇花是这个季节东区的标志,也许是最后一次在这里拍照了,那天和朋友我们在这里待了很久。这个月我们在格子答系统中提交了毕业论文初稿,意味着有短暂的空闲时间,我和阁去了安阳殷墟博物馆,这个早就计划好但总是被搁置目的地,28日我们终于出发啦。


5月份,校园里穿着学士服的身影、寝室楼下待寄出的大包裹逐渐变多,阳光下开始慢慢漂浮起一些柳絮,离别的夏日就要到来了。这个月成为了我拍下照片最多的一个月,和朋友一起听了最后一场校园音乐会、最后一张完整的合影、最后一次难得的聚餐。在这个月我们陆续完成了毕业论文答辩以及终稿提交,部分同学已经离开了校园,我们的楼层也变得比以往更加安静。


       6月份我们接连参加了学院和学校的毕业典礼,拿到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6月20日我最后一个离开寝室,拍下最后一张照片。


曾经寝室中属于我的小小的床、书桌和衣柜构建起我的在此地的空间,借助于这个空间我和朋友们从陌生到熟悉,此后它只能作为记忆中的一角,也许会在新的记忆洪流下被不断冲淡,但是在新学校求学的这个学期以来它却不断回响,带给我前行的力量,这正如阿斯曼所说:

回忆空间是通过对于过去的某部分的关注产生的,因为个人或者是群体为了意义建构、为了打造身份认同的基础、为了瞄准他们的生活方向、为了激发他们的行动,对过去有不同的要求。


在师大的四年,良师益友总伴我左右,尽管我们还缺少面对未知工作和环境的勇气,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已然在这四年中收获了成长与改变。


9月份,我坐上了往北京的火车,途中路过新乡站,我贴着车窗希望能看到学校的建筑或者是否能在站台看到熟悉的身影,最好他/她走上车来,我们命运般地又坐在一起哈哈哈,想到这我紧张焦虑的情绪也得到了放松。


 九月初在完成新生教育等一系列事情后,我和朋友开始漫游附近的公园和图书馆。

(在地坛书市,人很多,书很优惠)

(以竹为题的紫竹院公园)

(北海公园很适合漫步的小道)

(景山公园,可以俯瞰故宫全貌)

(玉渊潭和北京动物园,很活泼的萌兰)

(图书馆中一些很有趣的装帧和内页设计)

(在首师大旁听的第一场学术会议)


十月,我们正式开启了一门被调休耽搁了三周的课程《英国文化研究》。老师对待课程非常严谨认真,每节课我都收获很多。我们需要基于阅读和拓展引申完成读书报告,我开始按照新的格式要求撰写读书报告

(保持读书笔记手写的习惯!)

第一次的阅读篇目为《究竟什么是文化研究》以及《文化研究:两种范式》,我选择的撰写读书报告的文章是《究竟什么是文化研究》,希望能在阅读中寻找篇名问题的答案。

在这次阅读中我尝试阅读英文原文,对于对英语不自信的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当我真正开始去阅读时我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借助词典查阅生词后,也能够基本明白出句段的意思。


在书写中遇到的另一个困难是对文章内容的概述,这篇文章原文共有79页,不可能对每一段落都进行摘取,这时老师提出的划分段落的方式很好地帮助了我,基于此我将文章大致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文化研究的背景,涉及文化研究学科化与定义文体;第二部分探讨文化研究的对象及具体内容,这一部分共20个小标题,细分为文化研究对象、路线、形式和模式四块;最后探讨文化研究的未来形态。


此外,对于第二篇文章老师要求对文章所论述的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的范式进行表格式的异同对比,令我启发的是在老师的对比表格中他在对比内容后用小括号标注了该句所在的页码和行数,这样既言之有据又方便回顾,因此我在第二篇读书报告关于翻译的论述中也加上了对于所在位置的标注。


这个月,我偶然读了陈映真主编的《人间》杂志,这份在云昊老师关于《谁是当代鲁迅》的课堂上深深触动我的杂志,如今读来还是令人感受颇深。



《人间》杂志从1985年11月发刊到1989年9月停刊共创办47期,始终以图片和文字从事报告、发现、记录、见证和评论的杂志。根据《人间》编辑部的自述:《人间》的每一篇采访稿,每一帧照片,皆费时20天以上,多人深入现场生活采访。


此外,面对读者提出的特铜纸面反光不易阅读的问题,杂志从第六期起还采用了价格更昂贵的雪面铜版纸精印,以提高杂志阅读效果。我虽然无法触摸纸板,亲眼感受杂志为观众而精印的摄影作品,但是借助于报导文字和杂志刊登的读者来信,我发现我与当时的读者在跨越时空中也具有同样的共鸣。在第二十二期的编辑室手札中,他们否认《人间》是摄影专业杂志或者新闻报道刊物,而是以弱小者的眼光去看人、看生活、看自然和世界的杂志。


在介绍樋口建二《我控诉!》一文中开篇是占据一整页篇幅的日本荒滨村乡道反对建设核电站的居民,凝固的表情以及倾斜着身体依靠木杆的姿态,不言而喻他们抗争的失败;与之相对的右页是日本鹿儿岛县的川内核能电厂,巨型吊塔与大大小小的核反应炉与反抗的微小之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人间》还对台湾八尺门事件、白化病儿童、同性恋者、原始森林、河流等不被社会关注的人群和事件不断地发掘和跟踪报导,引入台湾公众的视野。

(校园秋景)

(紫竹院秋景)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北京的秋景在11月份达到顶峰,微风与飘零的落叶展示着这个季节的温柔。

在这个多彩舒适的季节,陈老师回国啦!


🍛☆*: .。. o(≧▽≦)o .。.:*☆第一站双马餐厅


和优秀的学长学姐们第一次见面,很亲切嘿嘿。老师请我们吃的咖喱猪排饭,yummy o((>ω< ))o。

🚌第二站圆明园公园

在福海边的长椅上坐了很久,天气真不错。

很难得,很珍贵。
📚第三站和学长学姐逛万圣书园(*^▽^*)


上午老师推荐的书《毫无意义的工作》,下午就和学长学姐在书店碰到了。


新年元月,也开始对撰写第二篇读书报告,我选择的是理查德·霍加特《识字的用途》


本书描述的是理查德·霍加特对1952年以前的过去三四十年间英国工人阶级文化所发生的变革,对这类变革的描写是霍加特基于个人生活经验和对社会观察的分析批判。前半部分,涉及工人阶级应该如何界定;工人阶级的形象描述、心理探析以及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的联系、矛盾;第二部分是对推动工人阶级文化变革的大众出版物更为具体的文学分析。虽然本书是立足于英国工人阶级的分析但身处中国的我们也能看到许多共性;尽管是对上个世纪的分析但在今天也仍未过时,在阅读本书时,我也从自身出发感受到了许多共鸣之处。


在读书报告的拓展性讨论部分我将韩炳哲的平滑美学和霍加特在书中说提出的向下滑进行了比较阅读:

The magazines go beyond the stories to the 'short short stories' or the 'one-minute stories', of which the most striking quality is not their brevity but the skill with which they have been designed to slide down。(P166 D2)

报纸杂志超越了小说本身,转向“微型小说”或者“一分钟小说”。其中,最显著的特质不是这些小说的简短,而是它们被设计出来向下滑行的技能。(P190 D4)

(表格笔记呈现)

霍加特在第六章中提出,报纸杂志超越了小说本身,转向“微型小说”或者“一分钟小说”。其中,最显著的特质不是这些小说的简短,而是它们被设计出来向下滑行的技能。因为任何事物都阻挡不住这种潮流,任何事物都无法让读者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他们要创造的这个世界也就没有任何事物是真实的了。连续阅读二三十份这样的报纸杂志,你不仅会厌倦那些骗人的转折式结局,而且会被生活在虚无、空洞的木偶世界的那种感受压得透不过气来。


在今天人们不再霍加特笔下的描述那样广泛地阅读纸质出版物了,但是在“向下滑行的技能”却更加深入地镶嵌在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翻阅微信聊天信息需要上下滑动、刷短视频更是典型的向下滑动技能,尽管电子书设计有左右滑动的仿真页面,但是左右不方便快速“跳过”不喜欢的内容。


在智能手机的操作中左右滑动的动作存在于不同软件的切换之中,时短时性的操作,最多就是停留两三秒,更多的时间人们是停留在可以下滑的界面之中。毫无阻碍的光滑电子屏幕让我们难以停止不断刷新的想法,也难以感受时间的快速流失,往往在长时间的观看电子屏幕后我们所感受到的和理查德所说的生活在虚无、空洞的木偶世界的感受是相同的。



在这次读书报告中我的内容概括存在不够简练的问题,导致整篇读起来感觉头重脚轻,课堂展示上有同学使用表格的方式来进行内容概括,真的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给了我很大启发。


另外有感触的一点是,通过阅读的积累才能更好地启发灵感,对韩炳哲关于“滑”的讨论我在本科毕业论文里有写过,也正因如此,当读到霍加特的“向下滑”时就产生了联想。

(紫竹院的可爱猫咪)

(方所书店)


(图书馆的落日)


12月份也到了学期的末尾,天气变得很冷了。


跨年那晚我和新月打了很久的电话,六个月没见了我们即使隔着电话也聊得很畅快——对过去的怀念、对当下的迷茫、不适应、不自信都是我们在第一学期所有过的共同感受,但是在对话中我们也感知到了对方的成长与收获。


回顾这个学期写读书报告和课程论文经历,老师曾经分享过的学术箴言总在我迷茫的时候告诉我如何去行动,也想再次分享给大家:


1.没人通晓一切,你也不必如此。阅读与积累并不是需要记忆下多少“知识点”,而是扩大对于世界的未知面,明白自身的匮乏并积极尝试去拓展而不是深陷于自我的漩涡。


2.向混乱进军,因为那里大有可为。在初次写文化研究读书报告时,我的思绪很乱,不知该如何开始,我干脆先写出大概再进行修改,反而发现在修改的过程中我的思路变得清晰了。


3.学会浪费时间。其实浪费时间就是在寻找,迷茫中的相遇、阅读一些杂书,反而会成为之后的灵感。


4. 了解学术研究史,至少你研究的领域要了解。任何事件的发展与人物的思想都不是孤立的,需要注意概念范畴的历史以及其上下左右。


(紫竹院冰雪节)


每一次告别都是新的成长序曲,

再见了2024,

祝大家新的一年万事顺意!



教学记录 | 反脆弱、反平庸 · 以爱欲,求诚朴,造风气。
转载 | “学生满意”不等于教育成功 “有志气”的学生要能看破主流学术
经典 | 屠友祥老师推荐的文艺学书单
旧事重提 I 山东大学《公寓之声》编辑部往事
2024「中国文化」何去何从
立秋 I 本雅明《历史哲学论纲》精读会(野人)
青衿 I 10-12月文学阅读记录(2021级付艺卓)
好树花生 | 春天读书的小结·2023年2-4月(付艺卓)
文学 | KEKE同学的读书小结(2022年9-10月)
青衿论文 | “明暗之间的彷徨者”——论库普林小说译介对鲁迅文学创作的影响(廖梦茹)

“崇高与焦虑”读书会(上)|《浪漫地理学》《持续焦虑》讨论纪要
“崇高与焦虑”读书会(下)|《日本的思想》讨论纪要(丸山真男)
物理学院陈思垚|一条读书的时间轴(2022年7-10月)
青衿 | 周裕锴著《宋代诗学通论》读书笔记(贾曼)
青衿 I 杨宁老师《美学原理》哔站笔记(郑伟杰)
青衿 I 2024年一月的寒假阅读(2021级童美玲)
青衿 I 2023年1-12月的读书轨迹(2021级童美玲)
年末 I 中文系考研的“论文答法”·思维灵活的训练
青衿 I 我的2024被两条主线贯穿:实习和考研——焦虑中的幸福(付艺卓)
青衿 I 2025的可能……新年快乐!“平凡贪看戏剧的人,来到宛如戏剧的人生”

文学思想史 I 2024年总目录
入门 I 温馨导引:本公众号使用方法


关注量:13171

排版:本文作者

文学思想史
人们越是表现伟大的性格和强烈的情感,就越要放进去一种高贵而热心的朴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