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I 盖晓星:钟孟宏的“台北物语”——简析《停车》和《瀑布》

文摘   2024-12-30 08:00   河南  

我一直认为所有的电影都要回归“写实”,其实“写实”本身是最疯狂的,它可以是暴力的、荒谬的、不知所云的……若回归到“写实”,电影就会变得很开阔,虽然我的电影常被说成关于社会议题或社会关怀。

但我拍电影并未带任何社会批判,也没有议题导向。

对我来说,拍电影就纯粹是拍电影。

盖晓星,东京大学文学博士,文教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现当代中日电影研究。









钟孟宏的“台北物语”

——简析《停车》和《瀑布》


本文原刊『Walpurgis』2023

(日本國學院大學外国語文化学科紀要)。

引用请参考原刊,

感谢作者授权“文学思想史”推送!



(台湾导演钟孟宏)

前  言

钟孟宏在台湾电影界乃至世界电影圈内都可以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他一人身兼编剧、导演、摄影(化名中岛长雄)三职。他的电影作品多次入围国际影展,获得多项提名和奖项,并斩获两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一届最佳摄影奖、两届最佳剧情片奖及一届最佳原著剧本奖。他执导的六部剧情长片当中有三部代表台湾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除此之外,他还担任了《大佛普拉斯》(黄信尧、2017)、《小美》(黄荣升、2018)、《同学麦娜丝》(黄信尧、2020)的制片和摄影以及《腿》(张耀升、2020)的制片、摄影和编剧,并于2021年出版了散文集《我不在这里就在往那里的路上》。本论文聚焦钟孟宏镜头里的台北故事,对以台北为背景的两部剧情长片《停车》和《瀑布》进行文本分析,试图从中解读钟孟宏作为一名“作者导演”的影像风格及社会关怀。

《我不在这里就在往那里的路上》

一、钟孟宏的从影经历与先行研究

钟孟宏1965年出生于台湾南部的屏东县佳冬乡,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资讯工程学系,之后赴美留学,在芝加哥艺术学院获得电影制作硕士学位。1993年返回台湾时,正值台湾电影界的萧条时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台湾电影圈已经变成一块荒地了,干旱的程度完全不输戈壁沙漠[1]。于是,一个热爱电影,于高中时代因受日本导演大岛渚《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1983)的影响而立志投身电影界的年轻人[2],通过勤工俭学好不容易学成归国时,“发觉台湾电影已经死了,而且已经死到连灵魂都召不回来,那时候心里着实茫然,不知道人生的下一步要怎么走[3]”。

就这样,在梦想与现实之间“闲晃”[4] 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为谋生计,1997年钟孟宏开始拍摄广告片。于2002年成立甜蜜生活制作公司,至2016年,其电视广告的作品数量达到数百部。2006年钟孟宏执导了第一部记录片《医生》,引起很大反响,荣获第九届台北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等多种奖项,并入围瑞士真实电影节“新关注”单元,参展纽约现代美术馆纪录片双周展。

2008年,钟孟宏自编自导自己担任摄影(化名中岛长雄)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停车》引起了更大的关注与反响。至此,钟孟宏终于以一名并不年轻的“新锐导演”的身份跻身电影界,以其个性鲜明的叙事风格和影像特点为台湾电影注入一股新的文艺风。它有别于同年上映的票房冠军《海角七号》(魏德圣导演),是一部不卖座的“黑色幽默”影片,以关注当下台湾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困境而受到好评。接下来至2021年,他又接连创作了五部剧情长片。分别是:《第四张画》(2010、与涂翔文共同编剧)、《失魂》(2013)、《一路顺风》(2016)、《阳光普照》(2019、与张耀升共同编剧)、《瀑布》(2021、与张耀升共同编剧)。其中《阳光普照》和《瀑布》双双获得多项金马奖,并代表台湾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另一部是《失魂》)。

关于钟孟宏电影的先行研究,目前尚未出现专著,大陆有一篇关于钟孟宏电影的硕士论文[5],还有一篇题为〈《停车》导演钟孟宏〉的访谈收录在《台湾电影的声音》[6]一书中。除此之外,杂志上(不包括网络)的影评、采访和学术论文共有30余篇(台湾10、大陆26),其中关于《停车》的有4篇。《瀑布》因为是一部新电影,目前只有2篇,而且仅仅是简单的观后感。钟孟宏的电影尚未在日本公映过[7],因此日本的报道为数极少,目前尚未出现相关研究论文[8]

徐胜男的硕士论文〈钟孟宏电影研究〉可以说是大陆学界对钟孟宏电影最全面也最具有权威的研究成果。这篇近6万字的论文从“题材与主题”“影像风格”“风格成因分析”三个章节入手,对纪录片《医生》和剧情片《停车》《第四张画》《失魂》《一路顺风》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论述。第一章由“庶民故事” 、“当代台湾人的精神危机和焦虑”两节构成。第二章由“画面:冷峻压抑”、“声音:传情达意,营造氛围”、“长镜头与蒙太奇”三节构成。第三章有四节,分别是“‘作者电影’理论的影响” 、“对前代电影人的继承和发展”、“实践自我意志与商业考量之间的权衡”、“黑色电影的影响”。

在“题材与主题”一章中,徐胜男对钟孟宏电影做了如下总结:

钟孟宏的部分影片在形式上呈现出一种公路片的特质,但其实质上正是以汽车、出租车等交通工具来强化影片叙事主题中的漂泊意识。《停车》,名为“停”,但灵魂在停车格般逼仄的困境中表现出来的恰恰是“停不下来”的状态。《一路顺风》主人公更是自始至终都在狭小、破旧的出租车上,甚至一度被扔在车的后备箱中。《失魂》用灵魂与身体的分离,表现了灵魂因失去现实的载体,所呈现出的无所依靠的漂泊状态。 

在这种巨大的、仿佛能吞没一切的困境之下,一种仿佛“集体狂欢”似的焦虑与不安呼之欲出。自上世纪以来,台湾经历了日本的殖民统治、短暂的统一、国民党的统治、政党的不断更迭,文化传统、族群结构等相继被打散、重组。新世纪以来,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是精神压力与快节奏生活所带来的焦虑和冷漠。在这种困境之中,每个人都是漂泊者——既是城市中的漂泊者,也是精神上的漂泊者[9]

作者提出了理解钟孟宏电影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漂泊者”。就连导演本人又何尝不是在“漂泊”呢?他出版的散文集,书名叫《我不在这里就在往那里的路上》,书写的就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漂泊和精神漂泊。直到他功成名就的今天,不是依然在电影和广告之间、在创作和资金之间漂泊吗?虽然据说钟孟宏在拍片现场“是出了名的火爆、偏执”,但他作为一名创作者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低的姿态。他说:

我们往往用我们的理解去理解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其实,我们能理解的大概就是眼前这一尺之方、一尺之圆而已。超过这一尺,就是陌生的、未知的。(中略)做电影,或是任何一种创作形式,我觉得都是想去了解、去explore(探索)一种你不了解的东西。那是最可贵,也是最花时间的。我不想去做一个已经有答案的东西。我做那种东西干什么?给你一个答案?然后那个答案是我知道的?那我不是在骗你吗?

他认为拍电影不是要开布道大会,不是要让人去体悟什么,“好电影就是看一个好的故事,好的表演,好的声音,好的演出,这就足够了[10]

正是因为基于这样的创作姿态,钟孟宏的电影才会让人如此过目难忘。

言叔夏在〈正午的黑暗:钟孟宏的《阳光普照》〉一文中这样评价钟孟宏的电影:

小众的,具有强烈的作者意志的,影像永远走在叙事之前的,属于梦或者噩梦的作品。那些摇晃且突然拉近的特写镜头,逼近脸部肌理的每一条皱褶与起伏,将角色统一的性格解构异化;那些(中岛长雄)操持的摄影镜头下,即使再寻常不过的日常风景,都会在光影流动的影像语言里,搭架起奇异的超现实色彩;还有那些与其说是类型,但其实“类型得很有风格”的杀人故事……这些种种奇妙的违和,构成了钟孟宏电影高度的辨识性与强烈的风格化影像,几乎是他多部长片的共性[11]

钟孟宏的电影,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呈现出来的大都是一个“废墟、苍凉、挫败的台湾[12],也是在他眼里最真实的台湾。他影片里的角色多以挣扎在边缘、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主,这也是研究钟孟宏电影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然而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能投石问路,首先从两部以台北这一具有标志性地理空间为背景的剧情长片《停车》和《瀑布》入手,围绕钟孟宏电影里的“台北物语”展开分析,试图从中打开一条探索钟孟宏影像世界的通道。


二、简析《停车》

图1《停车》海报

1.形形色色的台北人

《停车》的主人公陈莫(张震饰)是一名年轻的公司职员,他和做摄影模特的妻子小镁(桂纶镁饰)处于感情降温期。两人计划要一个孩子,却因为精卵相斥无法受孕。在妇产科经过多次检查最终被告知这一结果时,妻子情绪失控,致使两人发生争执,不欢而散。这个场面通过陈莫的回忆被交代出来,观众可以看出他们夫妻两个人的性格都是比较隐忍、克制的。妻子一时冲动说出过激的话,陈莫忍无可忍,最终也只是站起身指着对方的鼻子说了一句:“你他妈的说够了没有”?两人的争吵便嘎然而止。紧接着便是小镁独自靠在水泥管道上抽烟的中近景,一个女人所面临的爱情、婚姻和生育的困境,简洁地呈现出来。

显然两人很少发生这样的正面冲突,双方都倾向于把自己的感受尽可能地克制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陈莫正如他名字的谐音“沉默”一样,他并不是一个擅长取悦女人的男人,在两人的感情危机里他不知不觉地选择了逃避。争吵后的那天晚上,他一直呆在公司没有回家。第二天晚上,妻子小镁到他一个人还在加班的办公室里向他道歉,可陈莫依然是一副冷冷的面孔。小镁追忆起两个人的热恋时期,有些心酸地说:“你大概都忘了吧”。他立刻说:“我没有忘”。青春会消逝、爱情会褪色,虽然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但每个人在经历的时候,都难免伴随着只有自己才能体会的隐痛。

而在陈莫夫妻之间还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巨大阴影,即由于精卵相斥这一特殊的不孕病例,两人将永远失去拥有一个共同孩子的可能。小镁讲了当天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睡觉时做过的噩梦:生了一个小孩,产房里却空无一人……梦醒之后的恐惧使他渴望丈夫能在身边。生育之于女人的具体感受和男人的抽象感受完全不同,至此陈莫仿佛终于从一个狭隘的“小我”当中跳脱出来,他说出“对不起”并拥抱妻子。两人相约翌日一起吃饭。

当晚,陈莫依然留在公司熬夜工作。其实不难看出,两人虽然表面上言归于好,但心理的芥蒂却并非那么容易就能消除。翌日是母亲节,陈莫因为逃避心理作祟,显然在刻意拖延回家的时间。它在自己的车里从早上睡到下午,直到被妻子打来的电话叫醒。陈莫答应妻子买了她想要的蛋糕就回去一起吃晚饭,可是竟因为别人的违章停车,使他的车被困在路边的停车格内无法动弹,直到影片结束的时候他都还在回家的路上。时间从下午5点到午夜时分,陈莫为了找到违章停车的人,在一幢面临拆迁的破旧公寓里遇到了一个独臂理发师、一对失去独子的老夫妇和他们早慧的小孙女、一个正在躲避黑社会追债的香港裁缝和一个皮条客以及被他控制的“大陆妹”妓女。

钟孟宏的“台北物语”就这样拉开帷幕。影片当中有非常突出的台北标记,停车被困的地点:承德路;陈莫的住址:明志工专附近;另有大陆妓女李薇试图逃跑时路边矗立的巨大广告牌:“上林苑”等。而且承德路、明志工专还多次出现在登场人物的台词里。黄诗娴在〈台北的都会地理与都市流动—电影《停车》研究〉[13]一文中分别对这三个地点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承德路一带在台北是一条日渐衰败的街区,成为城市底层人物的生活空间。泰山路明志工专位于新北市泰山区的城郊,附近聚集的多是无力承担市中心昂贵房价的中产阶级年轻人,而位于内湖的远雄上林苑则是当时正在售卖的豪宅。

图2《停车》剧照

《停车》展示的是一个多元的台北。

独臂理发师曾经是黑道大哥,如今清心寡欲地经营着一间小小的理发厅。他虽付出过惨重的代价,心里却没有恨意。从他对陈莫的谈话里可以听出他对周围世相不仅仅只有了解,还有关心。影片里他虽然戏份不多,却是一个重要的牵线人。因为他记错了车主所在的楼层,陈莫才误进老夫妇的家。后来也是他告诉陈莫老夫妇失去独子的缘由,才使陈莫因为同情,想给一出生便失去双亲的小女孩妮妮送一块蛋糕而错失可以把车开走的机会(违章车走了一辆又来一辆)。后来也是因为他的劝解才使躲债的裁缝得以逃脱。

很多评论提到钟孟宏关心底层社会这一问题,而导演本人在接受采访时却说:“我对于底层什么的没有兴趣,就是想表现每个地方不同的生活方式,然后男主角通过看到这些人的生活,反映出他自己的问题”[14]。《停车》就是这样的,孤苦无依的老夫妇、投资失败的裁缝和依靠剥削女人肉体谋生的皮条客在同一栋公寓里生活、开店,可他们完全属于毫不相干的两个世界。陈莫如果不是因为“停车”这个偶发事件,同样不会和这些人有任何交集的机会。


2.钟孟宏的关怀

停车被困3个多小时是导演的亲身经历,最后他看到一个男生搀扶着女生从妇产科诊所走出来,默默地把车开走,这一情景也被用在了电影里。那个女生脸上痛苦的表情让钟孟宏猜测她可能是刚做完堕胎手术。他想“那个女生可能做了她人生中最难过的事”,因此钟孟宏的不满和愤怒顿时化作乌有,取而代之的是对不同的生命风景的理解和体谅[15]。试想在母亲节这一天,一名女性出于某种原因放弃或者说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那样的痛苦和无奈远比车被困在停车格内惨烈的多吧?电影里中产阶级上班族陈莫也籍此看到了另外的世界,以及在那个世界里挣扎的比自己更不堪的人生。

影片通过各种具有象征和隐喻的画面及污秽恶心的意象让观众和陈莫一起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例如泡在肮脏厕所洗脸池里的巨大鱼头(后被陈莫不小心掉进马桶)、马路边的女人内裤(后被陈莫塞进皮条客的嘴里)以及理发店客人饮用泡假牙的水、皮条客将插入妓女Y部的手指伸到陈莫鼻尖让他闻嗅等。黄诗娴认为这是在挑战中产阶级追求美丽假象的品味和习惯。这些污秽丑陋意象在情节之外铺陈复层影像叙事,制造黑色幽默和诡异质感,也挑战了洁净/污秽和异/己的疆界”[16]

说得通俗一点,我觉得除了黑色幽默,还有一种与命运的对抗。那些影像是一个导演用他的镜头对这个世界发起的挑战或者说捉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曾遇到或将会遇到被世界和命运捉弄的时刻。

关于《停车》,钟孟宏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主人公这个角色的设想,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中产阶级面临危机的例子,他还提出了两个赏析这部影片的视点:

第一看电影中的台北。我们的前辈导演如杨德昌最会拍台北,后来的一些年轻导演也都拍台北,但台北到底是什么样子?台北在电影里好像永远属于一个不明亮的世界,是一个很灰色的城市。以现实生活来说,台北这几年又更灰暗了。第二是看在台北生活的个人,现在到底变成什么样子?中产阶级每天过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回家,穿插着吃喝玩乐,我觉得这些人是最不会处理生活上偶发的小危机的,他们完全活在自己的行为模式里。我们怎么看这个人,并且透过这个人,看到更多台湾所谓的中下阶级到底是怎么回事?[17]

钟孟宏和杨德昌一样,他们镜头里的台北虽然没有那么光鲜亮丽,但那是他们真正热爱的一片土地。也正是源于那一腔热爱,他们才会对生活在其中的人(无论台湾人、香港人还是大陆人)充满好奇和关怀。《停车》的开头有一段很幽默的对话,陈莫在承德路巷子里的一家小蛋糕店买蛋糕时,对老板娘说:“你们那个巧克力怎么长这个样子?看起来好像很没精神。”他只是随口开了一个自己并不擅长的玩笑,没想到弄巧成拙。老板娘一脸严肃地回答道:“我的巧克力卖的是口感,不是卖精神的。你如果觉得我的巧克力没有精神,我建议你到便利超商或者超级市场去买,那里的巧克力很有精神。”关于这个情节,徐胜男从中推理出“商品化的高速发展对个体经济产生的冲击[18]”。我认为这正是刻画台北人的传神一笔,他们在艰难中倔强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并向周围的人传递出没有丝毫矫情与伪饰的善意。影片临近结尾时,蛋糕店虽已打烊,陈莫还是莫名其妙地敲开门说他要再买两个蛋糕。此时的老板娘却不急不躁,非常关切地问陈莫的伤,让他坐下来休息,并给他倒水。最后还把做失败了打算留着自己吃的“比较没有精神”的蛋糕送给他带走。

这些形形色色的台北人,或者说生活在台北的人,她们不在大众的关注之下,他们是一群在角落、在暗处打发日子的边缘人、小人物。可他们走进了钟孟宏的聚光灯下,在他的影片里成为“台北物语”的主角。


三、简析《瀑布》

图3 在《瀑布》里饰演母女的贾静雯和王净

1.母亲的崩溃

《瀑布》的风格与钟孟宏以往的电影完全不同,他说拍这部电影是从一个朋友对他讲的自身经历得到灵感,还有他妻子说过的一句话:“你可不可以拍一个没有人死掉、没有告别式、没有人被断手断脚的电影”?从《停车》到《阳光普照》,他的作品主要围绕男性角色展开,而《瀑布》可以说是一部纯粹的女性电影,而且还是发生在当下疫情时期的故事。不过疫情只是电影里的一个时间背景或者说是参与剧情发展的外在因素,钟孟宏说它并不是一部疫情电影,即使没有疫情他也会拍这个电影。

图4《瀑布》剧照

这也是一部和台北・都市有关的故事,影片开场便是位于台北市松山区的台北小巨蛋前面的交叉路口,这块高级商业区里林立的高楼大厦在人行道上投下大面积的阴影,烘托出令人压抑的氛围。不仅市井景观和《停车》大不相同,它的人物构成及情节叙事也都单纯了很多。讲的是单亲家庭一对母女的不尽如人意的生活状况。身为外资公司高管的单亲妈妈由于工作压力和女儿的叛逆导致精神抑郁、思觉失调,最后从一名强干的白领高管变成了一个失业的落魄妇人。

电影以抽丝剥茧的手法一层层、一步步地把女主人公的精神崩溃、心理畸变过程刻画出来。

贾静雯扮演的母亲罗品文三年前和丈夫离婚之后,独自承担起抚养女儿和偿还高额房贷的重担。当公司效益下滑,要求高管带头减薪时,她那表面上富足的生活便一下子捉襟见肘起来。原本就入不敷出的经济来源更是雪上加霜,她已经连续三个月拖欠房贷、公寓修缮费甚至钟点工的工资。罗品文的生活压力虽然不同于中下阶层的柴米油盐,但她为了保持原有的生活质量已经精疲力竭。可她惧怕面对这样的现实,因为经济能力是她作为单亲妈妈的唯一保障,也是她认为可以在孩子面前获得尊严的条件。这就是她极力对女儿隐瞒家里的财政赤字的原由,非但如此,她还产生了抽屉里藏有金条和外币的幻觉。当她把所有衣柜抽屉都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她幻想中的财富时,她问小静:“是不是你偷了?那是我用来准备给你出国留学用的”。

离婚、成为单亲妈妈无疑是让罗品文的人生轨道发生巨变的一个重大事件,那个过程也一定是满地鸡毛、撕心裂肺的。然而影片完全避开了这些情节,反而是从罗品文感到无助,对前夫旧情未泯,依然抱着重归于好的幻想这个角度展开叙事。最后通过女儿小静(王净饰)为了安慰母亲说出的一句石破天惊的台词才把那段日子里的难堪捎带出来,留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女儿看到父亲的新家庭,年轻、漂亮、得体的后母和一个显然是在父亲和母亲离婚之前就已出生的弟弟。她了解到母亲并不知情的真相,即父亲当年的婚内出轨。从小静和母亲的谈话里我们可以知道离婚的原因是因为感情不和,曾经大吵大闹、歇斯底里的罗品文是留在前夫和女儿记忆里的一块伤疤。

那场谈话是在卖掉原来的房子,母女二人搬到租金便宜的小公寓之后一起吃饭时进行的。为劝母亲不要再对父亲抱有幻想,小静说:“他跟我们已经没有关系了”。母亲说:“你干嘛这样讲啊,他毕竟还是你爸”。小静又说:“他只是一个提供精子的男人而已”。患上思觉失调症,早已和从前判若两人,出院后还得依赖药物的罗品文显然已经忘记了让现在的她感到“这么难听”的这句话,是从她嘴里说出的。被她遗忘了的过去竟原封不动地留在了当时尚且年幼的女儿心里。

由此可以想象,丈夫的出轨、离婚以及女儿的叛逆都不是无缘无故的。罗品文原本是一名在职场上呼风唤雨的女强人,在家庭里,她显然没有扮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当然影片并没有去追究或者用审判者的视角对其中哪一方品头论足,就像钟点工阿姨对小静说出的那句话“我可能没念过什么书,我搞不清楚为什么好好一个家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人生的很多时刻,就像瀑布一样,一泻千里,没有挽回的余地。

钟孟宏在接受采访时说:

你有没有发现在家庭里遭殃的都是妈妈,妈妈在整个女性世界里承担更大的东西,如果母亲再面临到职场、婚姻等更多问题的时候,女性的遭殃还是比较多的,男性大部分拍拍屁股就走人了,义无反顾,天经地义的样子。有一百个理由,他们觉得他们的世界是在外面的,不在家庭。但家庭就是一个社会最基础的核心,如果这个核心崩解了,还谈什么社会?[19]

一个父亲缺席的单亲家庭,住在一栋没有邻里交往的都市公寓里,并且因为建筑整修终日被蓝色帆布包裹着,连阳光都照不进来。偏偏又赶上疫情这样一个全球化的灾难时期,因为女儿邻座的同学确诊,她们不得不隔离在家。这使得原本就不和睦的两个人更加剑拔弩张,用钟孟宏的话说就是“最亲密的人,往往离你最远”。她们两个应该怎样“共生共存然后去面对接下来的生活”是导演在这部影片里试图explore(探索)的问题之一。这是一个家庭的问题,同时也是整个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小静的父亲做什么工作,影片里并没有交代,可是从他的居住环境和穿着可以判断出是一个有很高收入的文艺工作者。他和罗品文结婚后买的公寓就是价值4千5百万台币的高级住宅,那个家的客厅里挂着很大一幅用玻璃框裱起来的日本导演黑泽明的《电车狂》(『どですかでん』、1970年)海报。那是小静父亲留下来的东西,从母女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知道他有不少东西还留在这个家里,这也成为罗品文一直幻想他会回来的借口。《电车狂》并不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黑泽明电影,那副海报的颜色以黄色为主,给总是笼罩在忧郁、悲伤的蓝色光线中的房间增添了少有的一抹亮色那是她内心里的渴望,也是她的精神支撑。

无论在家庭里还是公司里,罗品文都是孤独的。她没有朋友,也没有除了女儿之外的亲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后来交到的唯一一个可以称得上朋友的人竟是她在精神科接受治疗时的病友,一位在美术品拍卖公司工作过的小姐。

2.女儿的成长

影片除了对母亲罗品文从抑郁、出现幻觉到精神崩溃,然后接受治疗慢慢恢复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解剖之外,同时也把女儿小静在应对母亲的一系列变故时的成长过程展示出来。

病发之前,母亲是个咄咄逼人的强者。她每天不耐烦地催促女儿起床,对她的行为指手画脚。这使正处在青春期的女儿非常反感,她总想躲开母亲。不得不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冷眼以对,冷言相向。可是当她从警察打来的电话里得知母亲被送进了医院时,立刻变得无比焦灼和担忧。因为没有健康码而被挡在医院门外之后,她不得已打电话叫来父亲。

接下来的日子里,母女两人的“保护”与“被保护”或者说伦理意义上的强弱关系发生了逆转。母亲不再是强者,而成了一个患有精神疾患的病人,她曾经咄咄逼人的目光变成了飘忽游离的眼神。女儿之前的叛逆情绪一扫而光,她开始小心翼翼地呵护母亲。关心她,容忍她。当然关心的方式并没有立刻凑效,也有适得其反的时候。后来经过医生的指点,她终于慢慢学会了理解和相处的方式。并且一个人跑前跑后,到公司办理母亲的离职手续,到银行查母亲的账户余额。在这个过程里她感受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并且不断地在所谓的“规定”面前碰壁。

小静是一个要强的孩子,她大胆又率直地回应成年人的虚与委蛇。在母亲的公司,当母亲的上司对她说:“你妈妈的事我感到非常遗憾”时,她竟冷冷地又很犀利地回了一句:“你遗憾什么”?在和银行职员交涉查看母亲的账户余额时,当职员以“法律规定满20岁”才可以时,她也敢于据理力争并最终达到了目的。

最感人的一幕是小静去和父亲告别时的情景,以下是二人的对话。

静:(前略)我知道你其实已经不再属于她,甚至不再属于我。

父:我们大人的事啊,有时候比你想的还复杂,甚至无奈。
静:你可不可以不要再用那些什么大人的狗屁理由啊?为什么我要去承受你们的烂婚姻?为什么我要去承受一个我根本不认识的妈妈,为什么我要去承受一个我根本不知道的弟弟,为什么我要去承受你的谎言?为什么?为什么是我?

父亲终于无言以对,最后她说:“爸爸你要好好保重”,然后就头也不回地走了。这是一个女儿的诀别,从此以后,在她心里父亲真的就只是一个“提供精子的男人而已”。不再依赖父亲,独自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小静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


结    论

本文对钟孟宏的两部以台北为背景的电影《停车》和《瀑布》做了简要的解读。《停车》里面出现的是一个光怪陆离的台北,《瀑布》里则是一个冷漠忧郁的台北。《停车》描写的是台北中下阶层的众生相,《瀑布》则聚焦一对单亲母女,他们分别在钟孟宏的镜头里上演着仅属于自己的“物语”。

钟孟宏曾这样说过:

我一直认为所有的电影都要回归“写实”,其实“写实”本身是最疯狂的,它可以是暴力的、荒谬的、不知所云的……,若回归到“写实”,电影就会变得很开阔,虽然我的电影常被说成关于社会议题或社会关怀。但我拍电影并未带任何社会批判,也没有议题导向。对我来说,拍电影就纯粹是拍电影(后略)[20]

一个对电影本身有着无限热爱的导演,他希望他的电影能让观众看到台湾人的生活。不过他也说过“其实我每部片都有政治的角度看社会问题的角度,但钟孟宏虽然对他电影当中的一些政治寓意避而不谈,他认为“很难讲,也不应由导演讲出来[21]。观众可以各有各的解读,无论如何,不难看出他在关心台湾人命运的同时也在关心着台湾的命运。由于篇幅所限,关于钟孟宏电影中的另外一些层面的解读留待日后研究。

-END-



脚    注

[1] 钟孟宏《我不在这里就在往那里的路上》,原点出版社,2021年,52页。

[2] 黄亚琪〈《停车》导演钟孟宏 掌镜10年,终将电影变“工作”〉,载《Cheers》2008年12月,98页。

[3] 同注1,244页。

[4] 期间拍摄过电影短片,并获得台湾新闻局优良剧本奖、金穗奖优等短片奖等。

[5] 徐胜男〈钟孟宏电影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专业,2019年4月通过答辩。

[6]林文淇、王玉燕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7]《停车》于2009年在大阪亚洲电影节上映;《第四张画》和《阳光普照》分别于2010年、2019年在东京电影节展映;《瀑布》于2021年在Tokyofilmex国际电影节上映。

[8] 截至2022年10月。

[9] 徐胜男硕士论文,第14页。

[10]〈钟孟宏专访:用镜头探索台湾的无限可能〉,https://cinephilia.net/73441/(2023年11月阅览,以下同)

[11]《电影欣赏》2019年9月,8-11页。

[12]《天下杂志》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8985?template=fashion

[13] 《文化艺术研究》,第10卷第4期,2017年。

[14] 搜狐娱乐:《专访<停车>导演钟孟宏:喜欢乱七八糟的电影》http://yule.sohu.com/20080525/n257060876.shtml

[15] 同注2。

[16] 同注13,116页。

[17] 同注6,122-123页。

[18] 徐论文16页。

[19]〈专访《瀑布》钟孟宏:我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导演,到处打探别人的苦〉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8985?template=fashion

[20] 郑秉宏・龙杰娣〈回归写实—访钟孟宏〉,《电影欣赏》,2010年第12期,39-40页。

[21] 同注6,123页。



参考资料
《我不在这里就在往那里的路上》钟孟宏著,台湾原点出版社,2021年

《Cheers》台湾天下杂志股份有限公司,第99期

〈钟孟宏电影研究〉徐胜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专业硕士论文,2019年

《台湾电影的声音》林文淇、王玉燕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网络媒体《报道者》www.twreporter.org

《电影欣赏》台湾国家电影资料馆,第29、34、36期

《天下杂志》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8985?template=fashion

《文化艺术研究》浙江省文化研究艺术院,第10卷第4期

搜狐娱乐 http://yule.sohu.com

(推送插图来自网络)




影评 I 王俊文:人与鬼的纠葛——论电影《鬼子来了》的内外

学人 I 王   前:“我叫林达夫”——未能成为藤野先生的日本大学者

史料 | 徐自豪:《藤野先生》里的厦大密码
视野 I 李雅娟:周作人与柳宗悦——围绕“信与美”的思考
学人 I 陈   捷:论新文化“营垒”之流变与鲁迅笔下的“某某派”
青年 I 高   岩:海涅译介与鲁迅革命文学观关系考
書評 I 殷鵬飛:東西之間找尋「革命者」的內在邏輯——評張歷君《瞿秋白與跨文化現代性》
惜别 I 陈云昊:访学的一年(2023-2024)

书讯 I 鹿锡俊《中日外交战略的博弈(1931—1941)》·国际解决战略的形成
书讯 I 陈正国《什么是思想史》三联·乐道文库
书讯 I 沟口雄三《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2024版
书讯 I 鹤见俊辅《挣扎中的决断:竹内好传》已上架
亚洲 I 個體的鬥爭 共同體的反省——訪問櫻井大造
亚洲 I 帐篷剧场存在于都市,却不存在于都市的内部(樱井大造×丸川哲史)
惜别 I 晾晒我们永不停歇的疲倦的心跳吧:留日两年的体验(辛木)


联系小编,请扫二维码


文学思想史
人们越是表现伟大的性格和强烈的情感,就越要放进去一种高贵而热心的朴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