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萍 | 锅盔和麻叶

文摘   2025-02-06 18:11   山西  


/


【图片源于网络】







锅盔和麻叶


文 \ 康美萍


70岁的欧阳正在小镇原平的街头溜达,寻找记忆深处的烘烤味道。

顺着一股胡麻油的香味,欧阳走进一家饼店。

白花花的面粉,黄澄澄的胡麻油,红中带蓝的炉火,还有鲜美的香甜味儿和烘烤味儿。

一个小时后,酥脆香甜的锅盔大饼就会新鲜出炉。

胡麻油,糖稀按照比例加入面粉,不断揉搓,直到油、糖、面亲密无间融为一体。面团醒一段时间,香甜的糖和诱人的胡麻味儿强强联手,已经为点亮锅盔的美味做好准备。

面团碾开,现刷的胡麻油瞬间包裹面皮,以保原汁原味,擦一层酥,把擀好的面皮上下左右折叠,然后扎几个小孔,以确保做好造型的锅盔在炉火中能自由畅通地呼吸。最后放入泥火炉中,蔗糖的甜、酥油的香、小麦粉的鲜在炉火的烤炙下渐次登场,美味也开始层层铺陈。

原平的锅盔和本地的风俗紧密相连。有人说是食品店的小学徒在冬日夜间饥饿,把手头仅有的食材,放入火炉膛中烧制而成,不想竟一炮而红;有人说是炉火炙烤后的糖锅盔携带方便不易腐坏又耐饥,是走西口闯关东的后生爷们行路时的干粮,后来,口外的当地人也认同了锅盔的酥脆口感,于是,在当地的集市也渐渐崭露头角,形成特色。

如今,人们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还会拿上现出炉的锅盔拜亲访友。

原平锅盔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原平市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是当地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体现。现在,原平锅盔已经远销各地,成为了三晋大地一张亮丽的名片。

老兵欧阳和饼店的老板闲聊着往昔的慢节奏和苦岁月,回味着儿时锅盔三尖的香甜味儿,念叨着渐老的味觉怎么就尝不出当年的鲜香?也探讨着信息时代的生意新模式……

第二天,欧阳辗转原平的另外一个小镇,找寻记忆中的油炸食品——麻叶。

崞阳麻叶外表金黄,内里柔软,口感酥脆,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刚出锅的麻叶,外形呈花环状且色泽美观,内里更是柔软香甜,咬一口唇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这独特的风味,使得崞阳麻叶在晋西北乃至整个山西省都享有盛誉。

崞阳麻叶的制作过程颇为复杂。需要选用精制面粉、自制的发酵粉和糖稀,并以油、盐、碱、矾等原料相辅,按照一定比例加水配制搅拌成松软面团。制作时,将面团用刀切成约半两重的小面块,中间切开拉长,两根面团扭两圈,形成粗细不等的圆形面团。把这些面团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后即可食用。油料一般选用当地的胡麻油,不过现在多用色拉油,两种油料制作出的麻叶风味也大同小异。

欧阳大口嚼着麻叶,问了段大爷一个颇为刁钻的问题——为什么山西境内的麻叶,崞阳的最好吃?没有想到,土生土长的段大爷给出一个完全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一是崞阳水润,二是崞阳人勤,三是慈禧太后大夸。这个看似离题万里又极不靠谱的回答,竟然把崞阳麻叶和地方文化、饮食文化紧密联系到一起。

崞阳麻叶是原平各村各镇集会或庙会时的头牌吃食,卖麻叶的摊主总是热情地招呼过往的行人,邀请他们品尝这一传统美味。

乡下人朴实无华,登门拜访亲朋好友时,也常常提两串麻叶作为礼物,足见其至情至诚。

此外,崞阳麻叶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承。据说当年慈禧太后路过崞县时,曾品尝过崞阳的麻叶,并对其赞不绝口。这一传说使得崞阳麻叶的名气更加响亮。

在崞阳境内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上等糖稀上等油,上等石磨春麦面,一钱食盐二两碱,三两糖稀十斤面。”这句顺口溜不仅描述了崞阳麻叶的制作工艺,更体现了当地人对这一传统美食的喜爱与传承。

目前,欧阳仍然在找寻原平美味,她计划写个小册子来记录原平美味。锅盔作为原平烘烤食品中的翘楚,麻叶作为原平油炸食品中的状元,应该是她小册子中的首推吧!

明天一早,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依然会排起长蛇一样的队伍在门口等候新鲜出炉的锅盔;段大爷依然会骑着三轮赶着各村各镇的集会;欧阳也依然会走街串巷找寻记忆中的原平小吃;而我们,依然会循着美味,奔赴下一个幸福的站点。


编辑 | 申奋平
审核 | 付小平    刘芳芳









投稿热线:  付小平 15903501555
邮箱:shiguangdushu@163.com



特别鸣谢


山西佳诚液压有限公司
山西东昌实业有限公司
山西晋龙汽车运输服务有限公司
山西天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阅读:


时光读书会乙巳新春贺词

贾耀中 | 读书会嫁闺女

彭文礼 | 娘,来家过年吧

林欣 | 从观看时光读书会十周年庆典雅集说开去——致敬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

【时光课件】第395期 | 越接近童心,越接近智慧——共读《小王子》【上】

【时光课件】第395期 | 越接近童心,越接近智慧——共读《小王子》【下】

彭图 | 太行散记之杂说大寨

郭新英 | 无间(武松)

时光读书会
读书会活动预告;读书活动总结;书友作品选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