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文
之
光
/
点
亮
生
活
《行走在滹沱河畔》序
《行走在滹沱河畔》是冀俊文的散文自选集,他在忻州师院读书时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发表有小说、散文等多篇,小说曾被《小小说选刊》所选。毕业后先后任教师、大学生村官、街道办干部,工作之余继续读书写作。本集所选作品,从每篇文末所标日期可知,除过少数几篇外,皆为2020年后扎根乡村工作期间近作。
原平市吉祥街道所辖社区、乡村,就在滹沱河岸边,这是作者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他《行走在滹沱河边》观赏着《大地春色》《滹沱初夏》《滹沱夏日》《盛夏滹沱》《雨落滹沱》《滹沱河日出》《大河流淌》,在《大河观鸟》,看着《那些河畔的背影》聆听着《滹沱河的脚步》,赞美着《春天的滹沱河》《冬天的滹沱河》《大河乡土》《乡亲乡情》,吟咏着《秋之礼赞》《迷醉在河边》……他说:“停留在这河边,我常常热泪盈眶,热血沸腾。我的心总是被大河呼唤着,努力去记录每一个欢腾的生命和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大河与飞鸟》)。生命的世界是互相依存的,动物有生命,植物有生命,微生物也有生命,这些生命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构成了自然界全部五光十色的生命世界,构成了自然界全部生命的奥秘。人是生命世界中最高级的生命,人的生存绝对离不开人之外的其它生命,没有其它的生命存在,人一天也活不下去。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这个生命世界中受着其它生命的影响,泛神论者认为一切物都是神,都有神性。应该说是凡一切生命皆为神,都有神性。所以我们应该爱我们以外的一切生命,爱一切生命便是爱护我们自己的生命。“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对这块土地上“每一个欢腾的生命和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爱得深沉,所以他把这本集子名为《行走在滹沱河畔》。
《行走在滹沱河畔》是一本乡土散文集,集中140多篇散文,长者两三千字,短者数百言,文字简洁洗练,春种秋收,风霜雨雪,土地稼禾,河流村舍,鸟飞鱼跃,花开畜鸣,感而赋之,随意道来,散发着浓浓淡淡的乡情、亲情、山水情,是纯纯粹粹的乡土散文。在大力推行城镇化以来,鼓励进城,并乡合村,农民进城打工被称农民工,许多古老的美丽乡村被从地图上抹去,许多大乡镇只剩了一两座小学。进了城的诗人、散文家们除了在回忆中哀叹城镇化以前农村饿肚子缺衣少穿的“乡愁”,就是莫名其妙的“诗与远方”,有些大V之流为了“不止眼前的苟且”,将回忆中的农村着意描写得贫穷丑陋不堪入目……在这样的时候,读着冀俊文洋溢着泥土芬芳的《行走在滹沱河畔》,仿佛油然作云,沛然下雨,一股清爽之气浡然兴之矣。
《行走在滹沱河畔》又是一本乡村基层干部工作日记的“自选集”,或者说是一本日记体的乡村干部散文自选集。所以说是工作日记,因为所写内容主要是乡村、社区工作:入户走访,扶贫攻坚、旱涝救灾、乡村振兴、土地流转,召集村民开会宣讲政策,送村里老人入养老院……所以说仿佛日记。一是时间比较集中,二是行文简洁,无铺垫,无套话,直截了当,尤其每篇开头明确点出上下午晨,文末又标明具体日期:“下午去张村入户,村干部素平带我们去了老乡家。”(《那艰难的人生啊》)“下午五点多,我们来到地里看看玉米的长势”(《我爱这土地》);“2019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再次走进了神岗头村。”(《乡村的呼唤》);“一早上便预报扬沙天气,……唉!又是沙尘暴,三月底风来过。”(《这生生不息的土地》)……
入户去了老乡家,文题是《那艰难的人生啊》,看了这题目看了这开头第一句话,这一篇文章内容写什么不难想出,也勾起你看下去的兴趣。连日沙尘暴狂风给农村带来的灾害和乡、村干部带领村民抗风救灾,尽量使灾害减到最轻程度的过程,也跃然笔端。而这篇文末所标写作日期“2023年4月10日大风作,22日上午完结”,前后呼应,让人在读那主写的一天外,联想到连续12天大风中村民与干部同心抗灾的《这生生不息的土地》。这样的开头,随手翻开便是。因为他是乡村基层干部,所以特别留心节气变换:“今日雨水……”“立秋赶上了阴雨绵绵……”“处暑过,白露至,绵绵的细雨淅淅沥沥,下一场冷一场。”“小寒依旧无雪……”即使回家探望父母爷爷也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无论行走在滹沱河畔,还是驱驰在轩岗路上,字里行间反映出的都是一个乡村基层干部对乡村、土地的热爱,对父老乡亲的热爱,对乡村发展的喜悦与忧思,守护与展望。
散文之散,贵在随意,贵在自然,贵在自然随意中的真情实感,读着《行走在滹沱河畔》一篇篇简洁明了的开头,不由为之赞叹。文章开头难,常写文章的人都知道,一篇作品如果有个漂亮的开头,这篇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冀俊文散文仿佛日记体恐怕与他“总是忙着奔跑,无暇顾及脚下,偶尔停下来打理,才发现生活不仅仅是奔跑。”(《平凡如此美好》)“生活几多忙碌,也只有将自己融进这广阔的天地间,我才能感受到那份放松与希望。”(《行走在滹沱河畔》)“夜里加班,回来时饥肠辘辘。”(《来一碗水饺》)有关。连题目也是如此随意、平淡,而细细品味,随意平淡中却又回味无穷。这些显然都不是作者刻意为之,这也正是冀俊文散文作品最可称道之处。
散文以真实自然为尚,最真实自然的散文莫过书信、日记,很多人的自由写作都是从写日记开始的,很多的散文原本就是一篇日记。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无需隐晦,不待修饰,表现的人之初心真意,所以有许多政要人物的日记被当作最可信的历史资料为人引用。李卓吾《童心说》曰:“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愿作为一方土地守护者的俊文,能保持初心,保持他真实纯净的写作风格,继续写出更好的散文作品。是为序。
2024年9月14日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