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文
之
光
/
点
亮
生
活
【图片源于网络】
题记:小时候印象深刻的记忆总与吃食有关,年纪大了回忆起与此相关的情节和情结,真是五味杂陈,令人唏嘘。
老舅喝酒十分讲究
文 \ 刘勇
老舅喝酒十分讲究。
每年正月,三舅会叫他到家吃喝一次。前半晌,他披挂着褡裢开始走街串巷。人问:掌柜的这是咋呀?他答:外甥家吃请!青灰帆布褡裢斜挂肩上,上写“仁诚惠张记”五个毛笔字,字迹虽暗,却也认得出。他像变戏法一样,从这里掏一把杂拌糖给我,那里掏一小瓶酒枣给三妗,最后拽出一个葡萄糖瓶递给三舅,说这是磨脑白,瓮头清,68度。三舅说,你这是败兴人了哇?老舅说,不是,是你供销社打下那散酒,又软又寡,没劲。
老舅北墙正席口坐好,这才掏酒具。依次是:温酒器、倒酒执壶、四只高脚杯。温酒器,腰细口阔,面色苍黑,一看就经历过无数炭火;倒酒执壶,尖嘴侈肚弯把儿,壶盖一条银链和它系着。我一直疑心这酒器是银制的,摸摸弹弹,还是判定不了。老舅食指点住执壶肚皮上奇怪的纹饰,卷着舌头说,锡制,俄罗斯!他用食指又点住温酒壶,三舅歪着头,倒葡萄糖瓶中的磨脑白时,有一线酒洒在温酒器的侈肚下窜,老舅伸长舌头迅速舔掉那一线明亮,将温酒器放在火炉上温着。
我用空杯和他们三个人碰,酒杯还没出响,就移走了。三舅嫌一杯一杯倒麻烦,磨脑白又着实太硬,就取过塑料卡里的散酒,和三妗一人倒了半碗。老舅哼了一声,自己执壶,尖嘴下倾,一条细细的弧线落入杯中,声音由急而缓,由清晰渐至模糊,壶嘴忽像受惊的蚂蚱,向上一跳,杯中的酒满而不溢。你那也叫喝酒?真上不了台面!老舅一口菜一口酒,放下筷子啃骨头,不徐不疾,稳得像“泰山石在此”。
三分酒意,我知道是提问题的时候了。我问老舅绥远铺里白洋和元宝还能找着吗?咋不能?只要铺面在,从沿台向南十六步,下挖六尺……他走漏了嘴似的,其实不是白洋和元宝,那是个酒窖,一坛一坛,一边是山西汾酒,一边是内蒙闷倒驴……他摆摆手,不过公私合营,那就全是公家的了,可不敢再问这事了,狠斗私字一闪念,狠斗私字……一闪……
七分醉了,有好多烟云从老舅的眼中飘过。
三舅和三妗,喝得满嘴酒臭,老舅却满口生香。酒器是神物,凡事有了仪式感,味道也会变的。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