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文
之
光
/
点
亮
生
活
太行散记之杂说大寨
大寨之名,在我少年时就如雷贯耳了。小学初中时就唱学大寨歌,写学大寨作文。知道了七沟八梁一面坡,虎头山下是大寨,大寨有条松溪河,知道有个农民作曲家史掌元,高小时就唱上了史掌元的《唱得幸福落满坡》:“南山岭上南山坡,南山坡上唱山歌;唱得红花朵朵开,唱得果树长满坡……”后来又唱《敢叫日月换新天》:“一道清水河,一座虎头山,大寨那个就在这山下面。七沟八梁一面坡,层层梯田平展展,层层那个梯田平展展……”唱“换新天”时,已革完文化之命,荣膺回乡知识青年,成了光荣的人民公社社员,学习大寨赶大寨,大寨红花遍地开;一出勤三送饭,吃住都在地里边;学大寨人,修大寨田,深翻壕土,建万方蓄水池;宁叫厥死牛,不能退了车;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那时,常组织人去大寨参观,但只有县干部、公社干部,大队支书、主任的份,我等小民没那个资格。听回来人讲大寨经验,谈大寨观感,心生歆漾,却无缘得去。等到有了资格,有了经济能力去大寨时,大寨已经虎落平阳,陈永贵去世后,郭凤莲复出,大寨已没有往日的耀眼光环,在中国的屏幕上渐渐淡出。再以后听到的便多是否定的言论,看到的多是反面的文字。
但想去看看大寨的想法,仍不时沉渣泛起。2006年,陈永贵孙女陈春梅写完《我的爷爷陈永贵》一书书稿后,有她亲戚,我的朋友给我从北京带回书稿,让我给文字上把一把关。在审读书稿中,我对陈永贵这个农民“宰相”有了进一步了解,又激起我想去大寨看一看的夙愿,但忽忽五六年过去,仍未有机会成行。但我知道,机会总会有的。今年8月下旬,我乘作协走太行采风团的顺车,来到了大寨。
在我印象中,大寨是在一个远离县城的偏僻山沟里,那里有座虎头山,七沟八梁一面坡,山下有条松溪河,南山岭上南山坡,南山坡上唱山歌;唱得红花朵朵开,唱得果树长满坡。万没想到,大寨就在昔阳城边五、七里的地方,不过,仔细一想,便即豁然,典型不会在深山老林,不会在人迹罕至之处。所谓不患无能,患在人主不知故也。正因为在县城边,有点响动才能有所惊动。陈永贵有多大响动,县城就会有多大惊动,县城惊动,省城就会惊动,省城惊动,京城才会惊动。这个道理极为简单,是我的思维太简单,所以把简单想得不简单了。
参观大寨是在下午,站在虎头山上,七沟八梁看不出当年荒凉旧貌,一派谷丰禾茂景色,梯田果真平展展,楼房果然齐崭崭,虎头山成了花果山,松柏山。大寨村变成了大寨镇。大寨的窑洞也多变成了旅游礼品的销售部,招徕游客的旅馆房。虽然展厅中还陈列着大寨人战天斗地的照片,陈列着大寨当年旧貌的照片,但都远远淡出了,如大寨淡出中国屏幕一样。眼看着今日大寨,听着人们对陈永贵的议论,晚上回去住在昔阳宾馆写了一首手机诗:“初秋采风昔阳来,大寨非复旧大寨。七沟梯田禾稼茂,八梁果木已成材。是是非非陈永贵,谦谦让让贾进才。是非任由人评说,治村之功史已载。”
无论陈永贵有多少是非,但他的治村之功,如平顺李顺达一样,功不可没。
在大寨幸逢孔令贤先生,承他惠赠大作《回望昨夜星》,使我对大寨对陈永贵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特别鸣谢
林欣 | 从观看时光读书会十周年庆典雅集说开去——致敬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
【时光课件】第395期 | 越接近童心,越接近智慧——共读《小王子》【上】
【时光课件】第395期 | 越接近童心,越接近智慧——共读《小王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