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文
之
光
/
点
亮
生
活
【图片源于网络】
题记:小时候印象深刻的记忆总与吃食有关,年纪大了回忆起与此相关的情节和情结,真是五味杂陈,令人唏嘘。
《其中味》36:过油肉
要说山西菜,名气最响的首数过油肉。要说过油肉最地道的,莫过于咱崞县城庆丰泉。想当年,慈禧老佛爷……老舅咂巴一下嘴,纸烟从嘴里拔出,白色烟雾里,涎水拉成晶亮绵长的丝线。
庆丰泉是崞县城西街的一家饭铺,门面早毁,招牌不知换过多少次了,现如今叫辰龙饭店。掌勺的师傅据说是庆丰泉老板的后代,也不知几世孙了。好多食客说,吃过油肉,正宗,有旧日味道的,全山西再没得选,只能到辰龙饭店。这名头越传越远,以至呼市、太原、晋南的乡人携亲唤友,蜂拥而回。本来逼仄的西街,被乡愁拥挤得连自行车的车把也摆不正了。
辰龙饭店就做四道菜:除招牌菜过油肉,其它三道分别是家常豆腐、豆芽拌细粉、荞面碗托,两冷两热。主食也就两种,金裹银和荞面河捞,一炒一汤,有荤有素。菜和主食,都是传统乡食,真是组合的好,可称绝配。
做过油肉看似简单,要炒得口感正宗,有旧日的味道,其实很难。山西厨子考级,据说过油肉是必考课目,你就知道它的技术含量有多高。选材、配料、刀工、火候,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有半点差池。
从腌制、勾芡、煸炒到二次翻炒,辰龙都会将身边的旁人支开,生怕别人偷学了他的秘籍。炒豆腐、拌豆芽细粉、调和荞面碗托却从不避人。食客多点两盘炒豆腐、一盘豆芽拌细粉,或者打包几盘荞面碗托,都没问题,他会多抓把小葱芫荽,蒜末调料也会多舀几勺。独独过油肉不行。只准吃,不给打包。一桌人再多,就一盘,你若再要,问题就严重了,辰龙会瞬间黑脸,就给你们吃哇!从古至今,哪有过油肉能紧肚饱?自然有食客会不满,你看看,我们十个人,一个人轮不到一块……他会瞬间笑开,敢是谁不让你们分桌坐来?食客眼看要发火,服务员过来笑盈盈解释,我们店每天过油肉出多少跟桌走,一桌不管人多少,只上一盘……旁桌的客人也会劝,辰龙饭店就这规矩,谁也破不得。
这规矩立得好,为多吃几块过油肉,来的一伙人多,就得分开坐。辰龙老婆为多坐几桌,将大桌全换成小桌,至多能挤五六个人。两冷两热四道菜,一大盘金裹银,每人一碗荞面河捞,量刚刚好,也避免了不必要的争吵。
故事传得比网红还神乎。生意偶尔不好时,辰龙闲得蛋疼,会说,人家们不是死断人根了哇?生意好时,辰龙忙得抽筋,苦哈着脸边炒菜边嘟囔,敢是家家都塌了锅灶啦?这些话本来是对着老婆说的,可不知怎么还是从灶间传了出来,却并没影响他的生意。
辰龙一个小饭店,钱挣得手软,人们眼红,沿西街又开了四五家饭店,都打着老崞县过油肉的招牌,食客们排队等得不耐烦了,才拐进这些饭店。吃完出来,眉头皱着,这过油死顽圪精的,真没法和辰龙比。
有一家老板实说,哼,咱要是也用泔水桶里的油炒,肯定又酥软又嫩滑……话是传开了,可别家人的生意还是没红火起来。
有一天,辰龙去肉铺买肉,被汽车撞飞。人没死,可不能掌勺了。秘方想是传下来了,儿子上位掌勺,过油肉依然酥香嫩滑,有旧日味道,可来的食客日渐稀少。
原来口口相传,令人向往的,不止是过油肉的滋味,还有大师傅的调性。江湖捧的原来是人场——能超越辰龙过油肉的人也许很多,但有个性的,大概只有辰龙一个。
特别鸣谢
林欣 | 从观看时光读书会十周年庆典雅集说开去——致敬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
【时光课件】第395期 | 越接近童心,越接近智慧——共读《小王子》【上】
【时光课件】第395期 | 越接近童心,越接近智慧——共读《小王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