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鹏 | 曇華林的瑞典传教士

文化   2024-07-15 05:11   北京  


 姚鹏 撰文


曇華林如今已成為武昌遊客打卡之地。這塊在花園山與螃蟹岬夾隙之地有著大大小小幾十座花園洋房櫛比相鄰,園子舊主多喜愛栽植曇花,睹物而思名。明清時期有著老城牆拱衛的曇華林曾是官衙和楚地會館聚集處,咸豐十一年1861漢口開埠,曇華林成為武昌的“洋場”,這裏有1862年天主教湖北教區主教明位篤開始修建的主教公署樓、1864 年英國倫敦會楊格非牧師建造的武昌第一座基督堂“崇真堂”、1868 年意大利嘉諾撒仁愛女修會建造的花園山教堂、1870年美國聖公會建造 的聖誕堂、1871 年美國聖公會創辦的文華大學、1880 年意大利嘉諾撒仁愛女修會修建的小教堂、1883年楊格非牧師修建的仁濟醫院、1889年天主 教湖北教區主教江成德【1】主持修建的花園山聖家堂以及神學院、孤兒院等。 

曇華林最為矚目的是“瑞典教區”,這裏曾見證過許多歷史事件。光緒十六年1890瑞典行道會委派韓宗盛、任大德【2】幾位牧師到武昌,籌建瑞典行道會華中總會。他們陸續在曇華林依山修建了 一組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的建築,有主任牧師樓、牧師宿舍、道路堂、行道會診所、孤兒院、真理中學以及瑞典駐武昌領事館等,歷經百餘年風采依舊。瑞典作為曾經的“永久中立國”在歐洲國家與中國交往中扮演著特殊角色,無論政府還是百姓從來沒有將其寫入列強名單,因而除了法國、意大利、英國、美國、德國外,瑞典教會在中國是相當活躍的。儘管瑞典與其他列強有所不同,但畢竟也是受惠於鴉片戰爭後西方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才得以進入中國,本土百姓對“洋人”不分畛域。 

瑞典是北歐人口小國,派往中國的傳教士數目佔人口比例很高,1847 年至 1949 年的一百多年間瑞典向中國派遣了六七百名傳教士。在義和團運動時遇難的外國人共有二百三十一人,包括五十三個兒童,其中有五十六位是瑞典人,包括十五個兒童。

從十四世紀末開始,瑞典和挪威成為丹麥國王統治的卡爾馬聯盟的一部分,十六世紀二十年代, 瑞典貴族古斯塔夫.瓦薩(Gustav Vasa, 1496 1560領導反抗丹麥的民族獨立運動,於1523年建立瓦薩王朝,瓦薩加冕瑞典國王稱古斯塔夫一 世。古斯塔夫一世即位後,1523年寫信給羅馬教宗克萊門特七世要求廢除烏普薩拉教區原主教古斯塔夫.特羅爾Gustav Trolle, 14881535,任命自己屬意的約翰.馬格努斯Johannes Magnus, 14881544為瑞典大主教。古斯塔夫一世的建議被教宗拒絕後,1536年毅然宣佈瑞典脫離羅馬教廷的管轄,自行任命大主教,借鑒路德主義和加 爾文主義宗教學說,在瑞典中部王國故都烏普薩拉Uppsala成立瑞典國教會Svenska kyrkan,自行翻譯瑞典文的聖經和讚美詩,簡化宗教儀式等。古斯塔夫一世去世後,瑞典國教會逐步完成“路德化”,1593 年的烏普薩拉會議正式確認瑞典國教會的路德宗屬性。十九世紀初期瑞典興起宗教自由主義運動,民眾要求打破瑞典國教會一教獨尊的傳統,允許各種教派共存,史稱瑞典宗教復興運動。六十年代自由派的改革訴求獲得國王認同,在維持瑞典國教會的基礎上推行宗教自由,瑞典湧現路德宗、浸信宗、公理宗等宗派,羅馬公教也恢復活動。 

Resa med husbãt

乘舟传道》(明信片)

En av våra kinesiska präster

華人牧師》(明信片)

Kyrkan, Changsha
長沙教》(明信片)
【原注】“此教堂毀於1938年”
1920 年瑞華信義會在長沙藥王街修建外 觀為中式風格的這座教堂。1938 年日軍進攻長沙,國民政府實施“焦土抗戰”,11 12 日深夜長沙城陷入火海,燃燒了五天,長沙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房屋被焚毀,包括這座教堂。

Tempel vid vägen
路邊神龕》(明信片)
在中國傳統民俗裏,田間路邊經常建有 獨立的小神龕,供奉不同神祗,或地藏菩薩,或觀音菩薩,或土地神,或關公 爺,因信而設。

“瑞典信義會”這個稱呼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上人們把瑞典信奉路德宗的組織都泛稱為瑞典信義會,狹義的“瑞典信義會”是指十九世紀前期瑞典宗教復興運動之後瑞典國教會內部形成的路德宗差會“瑞典國信義會”Svenska Kyrkans Mission, SKM,該會1874年經瑞典國王批准成立,瑞典《教會法》確認其代表瑞典國教會在世界各地設立傳道機構,總部設在烏普薩拉。1916年瑞典國信義女差會代表瑞典國信義會 派遣兩位女傳教士韋慷德和羅育德【3】來華。

韋慷德Ingeborg Wikander, 18821941,二十世紀初瑞典基督教學生運動著名領導人,1901年畢業於斯 特哥爾摩的安琳斯卡女子學校Åhlinska skolan1903 年創建瑞典國信義女差會Svenska Kvinnors Missionsförening, SKMF1916年代表瑞典青年婦女基督教協會YWCA參加在印度舉辦的世界學生大會後來到中國,在上海、南京等地參加 了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Young Wo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YWCA工作,1918 年在長沙成立“瑞華信義會”或稱“湘北瑞華信義會”,1919年擔任 該會湖南分會會長;1927 年韋慷德返回瑞典。瑞典國信義會主要在長沙、桃花侖、益陽等地,通過與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合作,開展中國婦女佈道工 作,1923 年成立桃花侖女子信義大學。

抗日戰爭前後,瑞典國信義會傳教士陸續撤離中國。


【1】江成德(Vincenzo Epiphane Carlassare, 18441909),生於意大利維琴察,1865 年加入方濟各會,1866 年晉鐸,同年來華;1884 年任鄂東代牧區 主教;擅長藝術和建築設計,1862 年受明位篤委託主持修建曇華林湖北代牧區主教公署樓,1885 年修建稱為“崇正書院”的教區大修院,1887 年 修建曇華林嘉諾撒仁愛修女會會院,1889 年修建武昌花園山聖家堂,1890 年修建武昌沙湖咀真福董文學紀念堂,1892 年重建柏泉天主堂,附設孤兒院和公學等。
【2】任大德(Karl Wiktor Engdahl, 18641940),瑞典人,1890 年受瑞典行道會派遣與妻子來華,初期在廣東、上海、煙台等地,1892 年駐武昌、沙市,1903 年到宜昌,1906 年到湖南辰州;1907 年離華。
【3】羅育德(Ruth Gabriella Nathorst, 18831961),生於瑞典卡爾瑪縣(Kalmar län),畢業於烏普薩拉大學,1916 年受瑞典傳道會派遣來華,在湖南教會學校任教,1944 年返回瑞典;逝於斯德哥爾摩;著有《中國古代和現代女性》《耶穌的山上寶訓》《以色列宗教進化史》等。


节自姚鹏《自西徂東——中國近代基督新教明信片研究》,香港三联书店2023年出版,当当网有售

守谷书屋
与读者交流历史、文化学习之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