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鹏 | 图说蒙古人婚俗

文化   2024-10-21 06:22   北京  




姚鹏 撰文



比利时天主教神父南怀义【1】创建的圣母圣心会,经过几十年苦心的经营,在口外建立了察哈尔的西湾子、南壕堑、玫瑰营子、香火地,热河的松树嘴子、城厂、赤峰,绥远及陕甘宁三边地区的二十四顷地、缸房营子、巴拉盖、毛脑海、小桥畔等教区。1883年梵蒂冈传信部正式将内蒙地区分为三个教区,对应上述三个地区分别为“中蒙古代牧区”“东蒙古代牧区”“西南蒙古代牧区”。圣母圣心会在中国传教九十年间,共从欧洲派遣六百七十九位传教士来华。圣母圣心会本来仅仅是比利时司各特镇的一批有志来华传播福音的献身者,在无传统背景、经济窘迫的困境下,做的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凭着一腔热血,历经几十年寒耕暑耘,在中国天主教修会林立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他有志奉献者仿效的榜样。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圣母圣心会发行了一套“蒙古婚俗系列”(Mongoolsch huwelijk / Mariage mongol)明信片,颇有历史文化和风俗研究价值。印刷者:Drukkerij “De Beurs” Antwerpen/ Imprimerie de la Bourse, Anvers(荷兰安特卫普证券印刷所),尺寸:135mm×90mm。这套分别用荷文和法文两种文字印制了两套,图片内容、形式、数量大致相当。编者不太了解蒙古婚俗,明信片的序号不符合婚俗程序,笔者做了调整。

La fiancée

《新娘》

草原民族传统婚姻有两种,或是“抢婚”,或是“聘亲”。圣母圣心会传教士记录的年代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和土默特等地已然比较开化了,基本上均为“聘亲”。

De bruidegom weerhouden voor de deur zijner zijner schoonouders.

《新郎被挡在岳父家门外》

男方家要托媒人带着象徵和谐、甜蜜、旺盛的白糖、茶叶、胶等物品,用一块白手巾包着,到中意的女孩家“撮合”。女方收下礼物后,男方带着哈达、奶酒、糖块之类礼品求婚,蒙古人相信“多求则贵,少求则贱”,为了女儿不被小觑,女方家长必须屡屡把男方“拒之门外”,然后被“真诚”打动笑纳订婚哈达,与男方家长喝订婚酒。

La fiancée,voilée, est conduit à cheval vers l’église

《披着面纱的新娘去教堂》

受藏传佛教的影响,蒙古族男女两家定亲后要请喇嘛占卜结婚吉日。哈达是是藏传佛教敬佛的礼品,敬献哈达也成为蒙古人与未来亲家礼尚往来中是必不可少的礼仪。而在一些信奉基督教的家庭,占卜吉日和敬献哈达被去教堂参加礼拜活动所替代。

En route vers la maison de son époux

《迎亲》

蒙古人娶亲分男方迎亲和女方送亲。男方身穿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到女方家后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次日与女方送亲队伍合并一处返回婆家,在草原上纵马奔腾,追逐为先。

De bruidegom moet een schapenbeentje breken.

《新郎折断羊颈骨》

迎亲队伍到新娘家时,女方家人为他们摆上或丰或简的“筵席”。新郎首先必吃是一种“羊颈喉肉”,羊颈喉肉骨头坚硬,连接牢固不易掰开,吃羊颈喉肉是新人对婚姻终身不悔的表示。这种婚俗早在《元史》里就有记载。

La nouvelle coiffure de la jeune épouse

《新娘红妆》

新娘到公婆家,头戴“筒帽”或披着绸巾。新郎用箭挑开头盖,引新娘进新搭的帐篷。族中长辈妇人“梳头妈”给媳妇修改发型,改梳一种中分的“媳妇头”。

La jeune mariée fait les neuf saluts rituels devant sa beelle-mère

《新娘向婆婆施九叩礼》

婚礼最重要的是祭拜仪式,拜灶、拜祖先、拜公婆。许多天主教神学家和传教士把这类礼仪视为“迷信”加以斥责,但是从明季利玛窦神父开始就“容忍”这些儒家礼仪,认为与敬奉上帝并不冲突,并行不悖。新娘新郎喝完交杯酒后,双方来宾杯觥交错、长歌劲舞,“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乃人类衍绵之循环。

Het gelukkige echtpaar

《幸福夫妻》

蒙古族婚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风俗习惯,2019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圣母圣心会蒙古婚俗系列”明信片用了八张图片还原了那个时代蒙古族婚嫁礼仪,并且记录了基督教对奉教家庭婚俗的影响。



【1】南怀义(Theophile Verbist1823年生于安特卫普,就读当地耶稣会公学和美林(Mechelen)小修院,1847年晋铎,在美林小修院任学监;1853年担任布鲁塞尔皇家军事学校(École Royale Militaire)驻校神父,兼任莫伦贝克(Molenbeek)妇幼基金会主管。通过后者,南怀义开始知道中国,了解到中国有无数等待拯救的孤儿。1860年南怀义提出建立一家以“解决中国的贫穷和缺乏孤儿院”为宗旨的新修会,获比利时红衣主教的批准。这家在俗宗会叫作“无玷圣母圣心传教会”(Congregatio Immaculati Cordis Mariae, CICM),在中国简称为“圣母圣心会”,文献通常用其创建地比利时司各特(Scheut)称呼其会其人。1862年南怀义前往罗马觐见教宗庇护九世,本来拟议赴香港传教,因香港教区已经归米兰外方传教会管理,1864年梵蒂冈传信部说服遣使会把蒙古代牧区划给圣母圣心会,次年南怀义等四位神父前往罗马,拿到任务书,先期来到西湾子,接管蒙古代牧区,出任副主教。同治七年(1868)南怀义感染斑疹伤寒逝于滦平县老虎沟,1931年遗骨运回比利时,重葬在安德莱赫特(Anderlecht)的“南怀义教堂”。



节自姚鹏《往训万民——中國近代罗马新教明信片研究》,香港三联书店2023年出版,当当网有售

守谷书屋
与读者交流历史、文化学习之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