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玉超|家乡之美,城市蝶变

文摘   文化   2024-10-31 00:00   山西  

国庆75周年


祁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征文启事


家乡之美,城市蝶变



我的家乡祁县,是晋商故里。这里人文荟萃,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城市与文化建设的相结合,使得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通过一系列治理措施,祁县成功重现了“昭馀祁泽薮”的盛景。大道如砥,岁月如歌,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作为一名城市建设的参与者,让我带大家一同领略祁县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

(一)城市规划建设的起点

建国初期,国家急需从战后的废墟中重建家园,城市规划者们肩负着为亿万人民打造宜居环境的重任。195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标志着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正式启动。在这一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初步发展。就祁县而言,真正意义的城市规划建设始于1978年。
1977年10月,祁县建设局改称为祁县基本建设委员会(简称建委)。1978年,祁县建委自行编制简要的县城规划并组织实施县城规划工作。1983年,祁县成立了城市规划领导组,开始县城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1984年6月,县城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祁县的城市建设严格按照县城总体规划部署实施开来。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迎来大发展

1978年,祁县城市道路主要为古城道路。1980年代,根据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县城区将城关乡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城南、会善、三合等村划入,县城主支道路增加到83条。至2010年,县城主支道路增加到134条,总长度达39千米,基本形成了“五横三纵一环”的方格网状路网结构体系。1979年,祁县自来水公司成立,至2014年建成城市供水输、配水管网总长达119千米,服务县城区及周边人口6万余人。根据县城东南高西北低的地理形势,从1980年代开始县城区所有主支道路都构筑了排水管网,排水汇入一支、二支、三支三条排水渠,县城区街道排水系统基本形成。
2003年,祁县天然气工程启动,到2008年投产运行,铺设主支燃气管网110余千米,辐射60余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居民及公福单位用气。2007年引资上项新建城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2万吨,县城区及周边实现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与此同时,城区卫生清扫提出“五净四无”要求,环卫工人年清扫路面约1.5亿平方米。垃圾处理由简单的填埋处理到2014年建成日处理能力230吨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厂,日处理县城区及周边生活垃圾100余吨。
此外,2004年投资新建昭馀文化广场,2008年新建人民公园。城市绿化、亮化同步实施,2010年县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36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0.2%。祁县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城市建设的里程碑:重大工程与标志性建筑

建国75周年之际,祁县城市建设的辉煌篇章中,重大工程与标志性建筑无疑是最耀眼的篇章之一。从县城火车站和剧院,到祁县中学和灯光球场,从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到烈士陵园和工行大楼,对于1978年的祁县这些无疑都是标志性建筑,是县城发展进程的象征。
在城市建设的里程碑中,重大工程的建设往往伴随着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和城市功能的提升。例如,1979年新建邮电大楼,1980年新建县政府第一招待所客房楼,1982年9月县政府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1984年新建电影院,1986年新建图书馆和新华书店营业楼。2000年以后新建了地税局、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办公楼,新建交通局运政服务大厅等等。至2014年底,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祁县中学等公共服务设施绝大部分从古城迁出,汽车站、高铁车站、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等相继建成。
在城市建设的历程中,重大工程与标志性建筑的建设往往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它们的建设过程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正如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每一座标志性建筑都是城市历史的见证,它们不仅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记忆,也推动着城市向更加繁荣、和谐的方向发展。


(四)居民住宅条件不断改善

1992年以前,祁县实行福利分房,由单位解决城镇职工的住房问题。1993年,根据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精神,祁县成立了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和房地产交易所。同年成立了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全面推进住房制度改革。1994年祁县开始新建商品房,1998年房地产业快速发展,至2010年先后开发建成安康小区、安宁小区等20多个商品住宅小区,建筑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解决6800余户居民住房问题。
2010年,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祁县新建了昌源北路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在新建普通商品房住宅小区以5%的总建筑面积比例配建廉租房,逐步建立起了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供应体系。2010年全县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31.5平方米。2011年,祁县规划局成立。同年祁县城乡建设局改称为祁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更加体现了国家对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的高度重视。2011年-2013年祁县各类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程加快,陆续建成了新御花园、晨虹花园、紫金花园、紫东花园等保障性住宅小区,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

(五)城市建设迎来质的飞跃

近10年来,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祁县县委县政府集中实施了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工程项目。其中包括中轴线市政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PPP项目、134条城区街巷道路及管线改造工程项目。新建道路5.8千米,改扩建道路17.44千米,改造地下排水管道15.1千米,退水渠拓宽改造12.26千米。现有城市道路框架形成了“五横四纵一环”的方格网状路网结构体系,主支市政道路总长度约82.77千米。敷设集中供热(一、二次)管网177.8千米,新建换热站130座,发展集中供热面积约461.82万平米,涉及用热户36000余户。新铺设天然气中压管道28千米,改造中压管道80千米,供气管网总长度已达约293千米。“以气代煤”改造居民天然气供热15000余户,年供气量已到达约6300万立方米。县城绿化覆盖面积达到约585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5平方米,荣获“省级园林县城”称号,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卫生乡镇(东观)。全县供水规模达10万立方米/天,城乡供水实现全覆盖,城乡供水入户率100%。
2013年以来,祁县商品房住宅小区由普通型向中高端型发展,在祁县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达到20余家。全县陆续建成56个商品房住宅小区,建设商品房22500余套。全县城镇住房面积由367.48万平方米提高到530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31.5平方米提高50.3平方米。

(六)展望未来:城市建设的新愿景

在建国75周年之际,祁县的城市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型城镇化战略成为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的关键路径。根据统计部门数据,截至到2023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66.2%,山西省城镇化率达到64.97%,晋中市城镇化率达到62.52%,祁县的城镇化率达到47.78%。
展望未来,祁县将全面落实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推进机制,重点推动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构建产业升级、人口聚集、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加快东部新城和东观节点型城市“双城建设”,构建以县城为核心、东观镇为副中心,周边乡镇为支撑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完善城区路网系统,强化排水防涝能力。健全大型公益性设施和生态环境宜居建设,构建“一廊多轴多点”绿地系统,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步入新的历史征程,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前景更加光明。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以创新引领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祁县城市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武玉超,中共党员,现就职于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阅读魅力祁县 感知人文情怀


“书香祁县”微信工作平台以继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繁荣、发展祁县文化、文学事业,促进文化、文学交流为宗旨,大力推介优秀文化、文学作品,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友好使者”,讲好祁县故事,传播好祁县声音,为“中国智慧”贡献“祁县力量”。

☞点击这里加入祁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

397031434@qq.com


扫码关注

更多精彩

书香祁县
“书香祁县”微平台以继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繁荣、发展祁县文化、文学事业,促进文化、文学交流为宗旨,大力推介优秀文化、文学作品,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友好使者”,讲好祁县故事,传播好祁县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