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安贵|自行车的故事

文摘   文化   2024-10-19 00:00   山西  

国庆75周年


祁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征文启事


自行车的故事



我的童年在上世纪60至 70 年代的时光里。那是个经济困难,物资似贫瘠荒漠的时期。自行车在当时是紧俏品,而凤凰牌自行车在农村人眼里更是一种奢侈品。当时女孩子嫁人的条件就是三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这是开启新生活的钥匙,也是美好生活的标志。
我家所在的那条街,仅以为退休教师一户人家拥有自行车。年轻人到县城买东西,或者到其他村里走亲戚,都只能满脸堆笑地去他家借自行车。在我们小孩子们眼里,将来能骑上一辆自行车是很大的梦想。
上学后,经常看到村支书每天骑着一辆自行车,悠然地在全村田间小路巡查工作,那车轱辘碾过泥土的声响,仿佛是一曲权力与责任交织的乐章;乡里的联合校长骑上自行车奔赴各个学校,那背影如同知识海洋里的领航灯塔;县里的干部们,虽不知来自哪些神秘的部门,也骑着自行车踏入村子,他们身上仿佛自带一种令人敬仰的光芒,因为他们无需在田间挥汗如雨。那时的我,对这些骑着自行车的人们,心底油然而生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羡慕,又有敬仰,还有那么一点嫉妒。


一、见缝插针:初逐自行车的欣喜与坎坷

学习骑自行车,首要的难题便是得拥有一辆车,这是最起码的前提条件。恰在此时,父亲开始了为村集体卖豆腐的生计,从市场上购回一辆旧得仿佛从历史尘埃中走来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很旧很旧,也很笨重,据说是日本牌子的。但是由于年代非常久远,车子的本身牌子和漆水都不见本色了。后座是方钢架子,属于载重型的自行车。
买回来之后,我父亲又进行了整理和维修,将装豆腐、豆腐干的两个大木箱子挂在后面车架上。从此,这辆老旧自行车便成了我父亲劳作的工具,也是维系我们家全家七八口人生活的生产资料。
自从这辆自行车到了我家之后,我便萌生了学习骑自行车的想法。然而父亲每天早早地就骑上自行车到周边村庄卖豆腐去了,直到下午很晚才能回来,并且那两个大木箱子就挂在后座上,总也没有学习骑自行车的机会。我父亲大概也看出了我的心思,在某个阳光尚好的午后,当天他大概买卖做的还可以,心情比较愉快,将大木箱子卸下来,带我去队里场子上骑了一下午自行车。
第一次征服自行车并不顺利,我的个子矮小,自行车又过于笨重,一下午的时间摔了好多跤。那笨重的铁架子压在身上,非常疼,两眼流泪,但是还不敢放声哭,生怕失去这个机会。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往后的日子里,只要瞅准父亲回来的早,我便会悄悄地把木箱子卸下来,推上车,溜到村里场子上去练习。刚开始,叫上小伙伴们在后面把住车后架,我左脚踩在脚蹬上,右腿从梁下斜着伸出去骑。起初,车把仿佛有自己的犟脾气,说什么也不听,我想往左拐,它偏要向右扭去。一不小心,我们两三个孩子就被一起压倒在自行车下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掌握了些许技巧,也能熟练地在场子里绕圈了。
有一次,我不满足于只在场子里绕圈儿,骑上车,打算直接骑到村里的养猪场去。这段路是下坡路,很陡,车子飞快地溜下去,我害怕极了,慌乱中只知道捏紧刹车,车是停住了,我却整个人直接飞了出去,美美地跌了一跤,把我跌得鼻青脸肿,满身泥土,裤子也扯了大口子。一个有经验的小伙伴训斥我说:“下坡路,你不能刹前闸,得刹后闸。”当时虽然不懂什么是惯性,但也隐隐的明白了其中的原理。
在经过之后无数次的尝试与教训,我终于能骑着自行车行驶在路上了。不过,有一回我和小伙伴们大胆地骑到离村子不远的东夏线柏油路上,身旁不时有汽车和拖拉机呼啸而过,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和扬起的尘土让我感到无比恐慌。后来,大人们严厉告诫我,千万不能在公路上骑自行车,那实在是太危险了。直到后来上了初中,我才真正开始在公路上骑自行车。


二、风雨同舟:旧车相伴的难忘时光

时间来到1981年,我上八年级,也就是初三的时候,我们村的学校初中部合并到其他村,我不得不前往本乡的王村中学读书。学校离家的距离一下子变得遥远起来,一辆自行车成为了我最迫切的现实需求。然而,家里根本买不起,也不可能为我一个初中学生买新车。不过好在姐姐想了办法,她回家将我姐夫二十几年前骑的一辆自行车翻了出来,车已经破旧得不成样子,但我还是很高兴,将它认认真真地清洗出来,给链条灌上油,又请人换了新轮胎,最后安上前后闸皮。当一切准备就绪,我终于可以骑着它踏上求学之路。
这辆老爷车,就这样陪我走过了初三和高中三年,整整四年的学习时光。在这 4 年中,我和它就像一对好伙伴,形影不离,风雨同舟,同甘苦,共患难。我和这辆自行车有很多故事,有几个场景至今都历历在目。
场景一:我骑上这辆自行车第一件壮举就是带着两个外甥女,去我哥哥家赶会。七月初四秦村赶会,我哥哥家在圪堔村。我和两个外甥女要去赶会。那年,我 14 岁,她两个一个 10 岁,一个 9 岁。前梁上坐一个,后座上坐一个。正常条件下,我是上不去车,就找一个下坡路。我先将一条腿迈上去,又在车子上顺着坡下去,我已经调整好位置,开始骑上车。一路上,这样的过程有个四五次,还摔了一次跤。终于到达目的地,我心里非常高兴。我到了家里的时候,大人们露出了担心的表情。他们说:哎呀,真是老鼠拖葫芦。那时候,我也听不懂啥意思,现在想起来,非常可怕。
场景二:上世纪 80 年代,农村的院子里、街道上,包括村外的道路都是黄土路,一下雨就是泥泞一片。“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就是那时候的真实写照。晴天的土,咱们不怕,反正也是灰头土脸。下雨天就难了,步行还勉强可以,骑上自行车就成了累赘。骑是根本不可能,推上走吧,一会儿黄泥就把车轮胎和刮泥板塞得满满的。走一段路,找上个木棍子,将塞住的泥扒拉上半天。后生们索性就将自行车扛在肩上,我也试着扛,无奈身小体弱,走了几步,连人带车倒在泥里头,一身泥一身水,狼狈极了。这样的情景,每年都有那么几次。当时是多么痛苦的经历,现在想起来,成了美好的回忆,也是我成长的一部分。
场景三:那是 1985 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很大很大的雪。我正在上高三,周六下午放学后回家,骑上自行车,走上一段路就摔一跤,一路走一路摔。好在那时候正是十七八岁,身体柔软,不怕摔。有一段路特别滑,摔倒之后,自行车滑了老远老远。我爬起来,将自行车扶起,马上又摔倒,接连四五次,我才推着自行车离开那一块地方。路上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回家了。虽然是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我却浑身冒汗,棉衣棉裤都湿透了,棉鞋根本不见原来的样子。我躺在厚厚的被子里,喝了一碗姜汤水,美美的睡了一觉,做了一个好梦,梦见我买了一辆新的自行车。
场景四:那个时候,路况非常差,经常有钉子呀,铁屑呀,走着走着,车胎就没气了。特别是走在半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需要推上很远很远的路,才能找到补胎的铺子。补一次胎要一块钱,那时候一块钱是多么金贵呀。为了省钱和方便,我就从家里拿上补胎的工具,随身携带,自己开始补胎。刚开始真是笑话百出。我将补胶涂在补皮和轮胎破损处,马上摁上去,补不好。经老师傅指点才知道,补胶要等稍微晾一会儿才能粘上去。这个关过了之后,就是上轮胎。内胎很容易上,外轮胎就不是那么容易,需要用铁铲才能压上。好不容易压上去了,还是打不起来。原来,在上外轮胎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这个铁铲子又把内轮胎弄破。后来,我也熟悉了,也有经验了,补胎不在话下,我也考到太原上学去了。别了,这辆老爷车;别了,我的好伙伴。


三、梦想成真:飞鸽相伴的美好记忆

1989 年春天,我到祁县县委机关上班。正好名牌自行车开始公开向社会销售。我花了 180 多元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当我从五交化公司将这辆崭新的自行车推到街上的时候,心里那股高兴劲儿,和娶上新媳妇没有什么两样。回到家,我将自行车的大梁,用专用的塑料袋子一圈一圈地裹起来,装上座套和把套。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骑上新车第一天上班的情景,早早起来,吃过早饭,将崭新的自行车上上下下擦抹了好几遍,推到街上,走到十字路口,在邻居们的啧啧称赞声中,翻身上车,疾驰离村而去,一路上绿意盎然,鸟语花香,我家到县委机关十几里的路程,仿佛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
这辆飞鸽自行车在随后的十年里,成为了我生活中最忠实的伙伴。我骑着它上下班,骑着它回农村老家看望母亲,骑着它走亲戚、下乡工作。它还见证了我甜蜜的恋爱时光,陪伴我接送孩子上幼儿园、学校。它就像一位无声的挚友,见证了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见证了我的工作、生活、结婚、生子,见证了我人生中的酸甜苦辣,也见证了我平凡日子里的柴米油盐。
时间很快迈进新世纪,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摩托车、汽车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我的那辆自行车终于退休。我对它没有敝帚自珍,束之高阁,而是送给了一位收旧物件的老人,让它继续发挥余热。我和它虽然离开20年了,深深镌刻在心底的印记,永远无法磨灭。它们是我一生最珍贵的回忆,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温度与情感,每当回忆起,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温暖与感慨。 




梁安贵,市县作协会员。

阅读魅力祁县 感知人文情怀


“书香祁县”微信工作平台以继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繁荣、发展祁县文化、文学事业,促进文化、文学交流为宗旨,大力推介优秀文化、文学作品,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友好使者”,讲好祁县故事,传播好祁县声音,为“中国智慧”贡献“祁县力量”。

☞点击这里加入祁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

397031434@qq.com


扫码关注

更多精彩

书香祁县
“书香祁县”微平台以继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繁荣、发展祁县文化、文学事业,促进文化、文学交流为宗旨,大力推介优秀文化、文学作品,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友好使者”,讲好祁县故事,传播好祁县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