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斌|生活变奏曲
文摘
文化
2024-10-22 00:00
山西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追忆过往,时光飞逝,斗转星移,七十五年的沧桑巨变,七十五载的风雨历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衣食住行也从“一穷二白”迈向了“康庄大道”。国庆节这天,我漫步在繁华的祁县古城街头,感受着节日的喜悦与祥和。看着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下迎风飘扬,我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自豪与激动。曾经经历过的衣食住行的往事犹如电影般一幕幕在眼前掠过,从记事起到现在,那份感受和喜悦如果用一句话表达,就是“生活,真的就像芝麻开花”。记得小时候,故乡还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人们的生活简单而朴素。刚记事时,父亲是一名机关干部,领一份清水工资供养我们一大家人大部分生活。那时是计划经济时代,物质匮乏,粮、棉、油等商品凭票供应,常常是挨饿的日子。每到国庆,村里的孩子们只能聚在一起,玩玩捉迷藏、跳跳绳等简单的游戏。那时的我们,虽然物质条件匮乏,但精神世界却异常丰富。我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期待着有一天能够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每当父亲从城里回来,令我最高兴的就是盼着父亲回来,会带回来一些农村一时买不到的好吃的,让我们“饱饱口福”。太贵的东西,父亲买不起,一般只是从县城给我们买点糖果。快过年时,父亲会买点好吃的年货。现在想想,就是一块糖果也很奢侈了。从穿的方面看:我生于60年代中期,平时穿的衣服大部分是几个哥哥穿过的。过春节时,才做一件新衣服,而且衣服的颜色和样式也非常单调,要么是灰色的,要么是蓝色的,衣服上的口袋只是个形式,都是假的。在那个年代,家家大人小孩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几年难添置一件新衣服。大人穿旧的衣服,剪去损坏部分,东拼西凑又改成小孩的服装。小时候我还穿过用裁缝剪下的小布块,拼凑缝在一起,然后制成花花绿绿的百衲衣。70年代初,生产队用上了日本尿素化肥。不知道谁发现,日本产尿素包装袋是“尼龙布”,可以用来做衣服。当时,一传十,十传百,兴起争相用日本产尿素包装袋做衣服的小热潮。不堪回首的过去,就是因为经济不发达,穷。到80年代改革开放,解决了农村温饱,人们开始追逐打扮,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喇叭裤、连体裤、健美裤、运动衣、西装等应有尽有。人们不仅穿得舒服、保暖,而且讲究漂亮、时尚,讲究穿衣的审美标准。农村和城市已无太多区别,衣服店铺到处林立,专卖店、大商场、网店,各式服装,花色品种琳琅满目,由你尽兴挑选。穿名牌成为时尚,补丁衣服和乞丐裤成了年轻人的时髦。如今我家有好几个衣橱,大人的、孩子的四季衣服应有尽有。由于赶时髦,时时添新衣,因此,隔一段时间还要清理一些衣服,有的送人,有的放进县城的捐衣箱。从吃的方面看: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七十五年的沧桑巨变,最让我感觉真切的就是菜篮子、米袋子的变化。在以前,吃不饱饭的大有人在,特别是饥荒年,家家都有逃荒要饭的。50年代,我国是一个满目疮痍、食物匮乏、物资短缺的社会状况。在那个粮票、油票、肉票、布票,有票走遍天下,无票寸步难行的年代,人们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可以凭借着票证改善伙食。记得我家吃过野菜,春天吃过腌制树叶、洋槐花;秋冬天吃过萝卜缨、红薯叶等。只盼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白馍和一两片猪肉。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从县城带回来的一个苹果,当时我们农村里的孩子认为是连过年都吃不到的奢侈品。在我们全家人到齐后,开始切片而分,我很快就一口吃掉了自己的那一份。看着兄妹们手中的苹果片,细嚼慢咽,心想能再多吃一片苹果就好了。由于苹果是当时的“稀罕物”,哥妹们也应该品尝一下。虽然“妄想”没有实现,但那片苹果的味道让我念念不忘。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我家和其他家一样粮食增多,家禽家畜数量增加。市场上油盐酱醋糖,各类副食品,猪肉、牛肉、鸡、鸭、鱼和菌类食品,应有尽有,多得不计其数。现如今,人们对吃又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大鱼大肉,早就不稀奇了,还要讲究饮食结构、营养搭配。吃啥有啥,可以去超市一站式购买齐全,也可以通过网络邮购吃到各地特色佳肴。从逃荒要饭到吃饱肚子,再到吃好,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历了七十五年的努力拼搏,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小康生活。我家吃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肉蛋,餐桌上琳琅满目。一到饭桌前一股过年的喜悦和幸福感油然而生,心里自然美滋滋的。从住的方面看:我家从普普通通的土房到水泥平房,从平房到楼房,又到高层楼房。从一家几代人蜗居在不到几十平方米的土房里,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100多平方米的居室。现在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人们的住房条件也只能是遮风挡雨。小时候,我们一家人住在土木结构的老屋里。由于人口多,住宅面积小,显得拥挤而杂乱。一到下大雨,家里多处漏水,大人们就要用盆、桶接漏水,给生活带来了不小的烦恼。对此,父母亲做梦都想自家有一座宽敞漂亮的房屋。从50年代到70年代,仍然是三间土木结构房屋没有多大的改善。80年代,盖新平房。90年代,搬迁至县城,住上楼房。现在买上高层楼房,住进了现代小区。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安装有天然气灶、集中供热,电气设备应有尽有,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县城一栋栋精致的小别墅和高层楼房拔地而起。从行的方面看:儿时,出门走亲访友、赶集、外地上学,人们出行全靠一双脚走路,加上道路高低不平,弯曲泥泞,“出门一身土,回家瓦灰脸”是出行前后的真实写照。我老家是山区,去县城办事和上学,不管刮风下雨都靠的是两条腿。而如今,山区也通了柏油路,村村有了客运车辆,极大地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出行。我家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电动车。如今,为了出行方便,家里又购置了小汽车。回首交通运输工具的变迁,交通道路的快速发展,我感受到祖国在蒸蒸日上飞速发展。新中国成立75年后的今天,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变化巨大,一桩桩、一件件,真切实在,有目共睹。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沧桑七十五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车水马龙的城市景象让人目不暇接。国庆节期间,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庆祝方式,而是选择旅游、购物、观影等多种方式来庆祝这个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节日。而我,也有幸成为这个繁荣时代的一分子,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捷与舒适。生活就像芝麻开花,每一朵都代表着我们的成长与进步。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从简单朴素到丰富多彩,我们的生活正在不断地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迈进。光阴荏苒,岁月如歌。我家的衣食住行的变迁,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一个缩影,作为普通百姓也能体会到满满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展望未来,我满怀信心与期待。我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像芝麻开花一样,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刘学斌,山西祁县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记者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祁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任记者。阅读魅力祁县 感知人文情怀
“书香祁县”微信工作平台以继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繁荣、发展祁县文化、文学事业,促进文化、文学交流为宗旨,大力推介优秀文化、文学作品,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友好使者”,讲好祁县故事,传播好祁县声音,为“中国智慧”贡献“祁县力量”。
☞点击这里加入祁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
3970314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