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VRS眼底丨PCV研究新动向,多维度探索未来之路

健康   健康   2024-12-02 17:00   北京  

点上方蓝字国际眼科时讯关注我们,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APVRS微专辑

扫描二维码

可查看更多内容

编|者|按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一种脉络膜视网膜疾病,伴有血管动脉瘤息肉样病变,伴有或不伴有相关分支血管网络,是导致视力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第17届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大会(APVRS 2024)上,众多关于PCV的前沿研究成果纷纷亮相,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人们对PCV病理机制的理解,还为该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示。


PCV人群脉络膜血管指数 (CVI) 的区域差异


CVI是评估脉络膜血管状况的重要指标,其数值体现了脉络膜血管腔与脉络膜整体面积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脉络膜血管腔与脉络膜总面积的比例。在PCV患者中,CVI的变化可能与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然而,关于CVI在PCV患者黄斑区不同部位的差异情况,目前尚缺乏深入研究。鉴于此,Yu Jeat CHONG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纳入了53例未经治疗的PCV患者,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对患者进行7x7mm范围的黄斑区体积扫描。通过一种基于扫频源OCT(SS-OCT)的新型自动化算法,精确勾勒出Bruch膜和脉络膜巩膜界面(CSI),并计算CVI。扫描区域被细分为36个1x1mm的小区域,每个区域的CVI均被计算并显示。此外,还将这些区域进一步细分为中央区、上鼻区(SN)、上颞区(ST)、下鼻区(IN)和下颞区(IT),以更细致地分析CVI的区域变异。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平均年龄为69.8岁,标准差为5.6岁。平均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为238.72μm,标准差为99.68μm。在黄斑区整体、中央区、SN区、ST区、IN区和IT区,CVI的平均值分别为61.04、60.93、60.97、61.06、61.03和61.11,标准差分别为1.45、1.67、1.75、2.12、1.42和1.59。各个1x1mm区域的CVI值介于60.25至61.79之间。黄斑区整体CVI和中央区CVI与所有36个区域的CVI均呈显著正相关。同时,SFCT与黄斑区整体CVI(Spearman rho=0.63,P=4.9×10-6)也呈正相关。此外,CVI还与脉络膜涡静脉间吻合的存在呈正相关(OR=1.62,P=0.0472)。


该研究表明,基于SS-OCT的自动化CVI算法能够有效评估PCV患者黄斑区CVI的区域变异。CVI与SFCT和脉络膜涡静脉间吻合的存在密切相关,具有评估脉络膜结构的潜力。这一发现为深入理解PCV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可能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指导。


讲题:Regional Variation of Choroidal Vascularity Index (CVI) in an Asian PCV Population Using Automated SS-OCT Algorithm

第一作者:Yu Jeat CHONG

共同作者:Noa GILEAD, Masahiro AKIBA, Kelvin TEO YI CHONG, Gemmy Chui Ming, Cm CHEUNG


非渗出性PCV的短期纵向分析


非渗出性PCV是指未出现视网膜下或视网膜内液体渗出或硬性渗出(SHRM)的PCV类型。关于非渗出性PCV的短期变化,尚缺乏详尽的研究资料。针对这一现状,Wenghang WONG等人开展了一项研究,纳入了符合非渗出性PCV诊断标准的患者,其诊断基于SS-OCT/OCTA、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在研究的基线与随访阶段,所有纳入的患者均接受了6x6mm2视野下的SS-OCTA成像检查。研究人员对多个成像特征进行了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分支血管网(BVN)的规模与密度、息肉状病灶的高度及其内部结构特征、色素上皮脱离(PED)的大小、脉络膜厚度(CT)以及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等。同时,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非渗出性PCV的预后情况,并探索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还评估了对侧眼的临床特征。


该研究共纳入了4名患者,其中2名患者的对侧眼患有渗出性PCV并正处于治疗阶段。随访时间介于6至9个月之间。在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患眼均未观察到新的渗出性改变。BVN大小和密度在所有患者中均保持不变。1例患者的息肉状病灶高度增加,但未出现渗出性变化。所有患者的CT和CVI在随访期间均保持稳定。所有非渗出性PCV眼的视力在随访期间均保持稳定。

该研究表明,对于无症状的非渗出性PCV患者,可以在不治疗的情况下进行监测。然而,对侧眼息肉状病灶的生长和渗出性变化可能表明渗出性发作的风险增加,需要更频繁的随访。这一发现有助于制定针对非渗出性PCV患者的合理随访策略。


讲题:Short-Term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Non-Exudative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 on Swept-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d Angiography (SS-OCT/OCTA)

第一作者:Wenghang WONG

共同作者:Nuo TANG, Jingli GUO, Chen GUO, Min WANG, Wenting ZHOU

小结:本次APVRS年会上所展示的关于PCV的研究进展,不仅深化了人们对PCV病理机制的认识,还为眼科医师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和随访计划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科研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相信未来能够为PCV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订阅号搜索“国际眼科时讯”或“iophthal”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声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国际眼科时讯
同步传真国际眼科时讯最新学术进展,为眼科临床、科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及时介绍眼科领域在科研及临床领域中的国际最新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