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VRS2024丨陈有信教授点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生物标志物,又现哪般新发现?

健康   2024-12-04 18:35   北京  

点上方蓝字国际眼科时讯关注我们,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APVRS微专辑

扫描二维码

可查看更多内容



编者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视力损害至关重要。近年来,生物标志物在DR的早期预测、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中显示出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先进设备与技术为DR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探索构建了广阔平台,组学类生物标志物、影像类生物标志物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为实现DR早期准确诊疗做出了重要贡献。聚焦APVRS2024,有哪些DR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又有新的发现。《国际眼科时讯》特邀请北京协和医院陈有信教授,针对该领域的进展作了精彩点评,一起来看看。






陈有信教授带您赏析APVRS精粹:




DR是成人主要致盲原因之一,数十年来,一直是眼科的研究热点。在最近新加坡召开的2024年APVRS会议上,有关DR生物标志物研究成为新的热点。如餐后C肽与血糖水平的比值、脉络膜厚度、超广角眼底影像学研究以及视神经纤维层的变化均可能是DR发展的生物标志物。作为疾病的诊断或治疗预测的生物标志物通常要求是简便、创伤小的检查操作。以上几项研究,正是遵循了以上原则,简便易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是与生物技术基础研究以及检查技术的进步相辅相成的。比如OCT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观察视网膜、脉络膜的精细结构和血流信息成为可能,这就发现了很多的生物标志物;超广角检查使得我们可以可能更周边视网膜的病变;多模态影像学也为我们发现更多、更敏感和特异的眼科疾病影像生物标志物成为可能。欣喜的看到,本次大会上有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的研究报告了他们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听到了更多的中国声音,可喜可贺!


DR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







餐后C肽与葡萄糖比率作为预测2型糖尿病DR的生物标志物

C肽又称连接肽,是胰岛 β 细胞的分泌产物,它与胰岛素有一个共同的前体 —— 胰岛素原。一分子的胰岛素原在胰腺蛋白酶和羧肽酶的作用下裂解成一分子的胰岛素和一分子的C肽。检测C肽水平能较稳定而全面地反应胰岛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并且C肽与胰岛素无交叉免疫性反应,并能克服胰岛素受体的干扰。该研究评估了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餐后C肽葡萄糖比值(PCGR)与DR的关系。


这项横断面研究纳入了 544 名 T2DM 患者。比较无DR (NDR)、轻度和中度非增殖性DR和视力威胁DR (VTDR)组的空腹C肽水平 (FCP)、餐后 C 肽 (PCP)、空腹 C 肽与葡萄糖比率 (FCGR)、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指数和胰岛素抵抗(HOMA-β 和 HOMA-IR)。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进一步估计了这些指数对于 DR 的存在和严重程度的优势比 (OR)。进行多变量逻辑分析,根据 PCGR 四分位数评估 PCGR 和 DR 之间的相关性。生成ROC曲线以确定 PCGR 在预测 DR 和 VTDR 方面的分辨能力。


研究结果

在上述C肽相关指标中,PCGR与轻、中度NPDR(每SD增加,OR=0.67 [0.50-0.91],P=0.01)和VTDR(每SD增加,OR=0.13[0.05-0.34],P<0.01)的相关性最显著。当按 PCGR 四分位数分组时,较低四分位数的患者发生DR的风险较高。一般来说,PCGR 与 DR 和 VTDR 呈负相关,与混杂因素无关(所有P<0.001)。预测 DR 和 VTDR的ROC 曲线下面积 (AUC) 值分别为 0.69 和 0.80。


研究结论

PCGR 与 DR 的存在和进展显著相关。PCGR 可能是一种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识别罹患 DR(尤其是 VTDR)的高风险T2DM患者。


第一作者: Zhaoxia ZHENG
共同作者: Xiaobing YU







早期脉络膜变薄作为 2 型糖尿病患者DR的预测因子:一项为期四年的前瞻性研究

随着眼科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对DR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深层组织病变有了更多的研究和更深入的认识。该研究旨在通过扫频源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S-OCT)测量的乳头周围和黄斑脉络膜厚度 (CT) 的早期变化与2-4年内 DR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纳入1,348 名2型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在基线时和第一年随访后均未出现DR。参与者接受了四年的随访,接受标准的七视野法眼底照相和 SS-OCT 检查。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评估了早期 CT 变薄率与DR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使用 C 统计量、综合判别改善指数 (IDI) 和 Brier 评分评估CT对DR的预测价值。

研究结果

在2~4年的随访中,163名参与者 (12.1%) 出现了 DR。与未患 DR 的患者相比,患 DR 的患者在乳头周围 CT (pCT) 和黄斑区CT (mCT)的早期变薄率明显更快。多变量调整后,pCT和mCT的早期加速变薄与DR发病率显著相关(pCT:优势比[OR] = 1.54,95% CI:1.26,1.89,P<0.001;mCT:OR = 1.41,95% CI:1.12、1.78、P=0.003)。将 pCT 和 mCT 的早期变薄率纳入预测模型显著改善了对DR的预测(C 统计量从 0.623 增加到 0.781,P<0.001;IDI=0.079,P<0.001;Brier 评分=0.085)。


研究结论

在中国 T2DM 人群中,早期CT 加速变薄与 DR 发展相关,其预测价值高于传统的危险因素和基线CT。监测早期 CT 变化可以指导基于人群的筛查和个性化管理。


第一作者: Kaiqun LIU
共同作者: Wenyong HUANG








使用超广角光学相干断层血管成像技术比较年轻和老年患者DR的生物标志物

超广角光学相干断层血管成像技术(UWF SS-OCTA)提供了更清晰的玻璃体视网膜图像,使DR的诊断分级更为精准。该横断面观察研究使用UWF SS-OCTA评估了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之间DR的生物标志物的差异。


研究纳入两组覆盖所有分期的DR患者(年轻组:在45岁之前诊断为糖尿病;老年组:45岁以后被诊断为糖尿病)。采用6×6mm、12×12mm和26×21mm进行UWF SS-OCTA血管成像。分析OCT指标包括浅层、深层血管密度(VD),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和脉络膜血管指数(CVI)。使用研究者团队开发的机器深学习算法计算无灌注区(NPA)和新生血管形成(NV)。在不同的DR分期比较了两组之间生物标志物的差异。

研究结果

共纳入 54 名患者的 108 只眼(12 名年轻患者的 24 只眼和 42 名老年患者的 84 只眼)。两组中 FAZ 和 CVI 随着 DR 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而 VD 则减少。在近乎相同的DR分期阶段,与年轻组相比,老年组的总NPA更高。在增殖性DR中,年轻患者观察到的NV数量高于老年患者。


研究结论

这项研究强调了使用 UWF OCTA 作为一种快速、非侵入性方法来评估 DR 关键血管特征的重要性。它还提高了对年轻和老年糖尿病患者之间这些特征差异的理解。这种见解有助于为两个年龄段的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监测和治疗方案。


第一作者: Yusra ASAD
共同作者: Wei Hing SEAH, Hnin Hnin OO, Wenjun SONG, Wenting ZHOU







四年内初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和DR的风险

为探讨视网膜乳头周围神经纤维层(pRNFL)在短期内快速变薄是否与DR未来发生风险增加相关。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利用广州糖尿病眼研究的四年随访数据,使用逻辑回归分析 pRNFL 丢失率和 DR 之间的相关性。使用 C 指数、净重分类指数 (NRI) 和综合判别改进指数 (IDI) 评估预测模型的附加预测价值。


研究结果

在基线和一年随访期间,共有1012名无DR的糖尿病患者(1012只眼)被纳入研究。在四年的随访中,132 只眼 (13.04%) 出现了 DR。调整混杂因素后,初始 pRNFL 丢失速度较快与DR发生风险显著相关(每 SD 降低的比值比为 1.15;95% CI:1.08、1.23;P<0.001)。将基线 pRNFL 厚度或其丢失率纳入传统预测模型可显著提高判别能力。与仅具有基线 pRNFL 厚度的模型相比,增加 pRNFL 丢失率进一步增强了判别能力(C 指数从 0.685 增加到 0.731;P=0.040)。IDI和NRI分别为0.114和0.463(P<0.001)。


研究结论

初始 pRNFL 丢失率与 DR 发病率相关,并提高了传统预测模型的判别能力。这为 DR 的管理和筛查提供了新的见解。


第一作者: Huangdong LI
共同作者: Shaopeng YANG, Ziyu ZHU, Wei WANG




总结

近年来,DR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发展迅猛,在DR的风险评估、尽早发现、进展预防、治疗干预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亟待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发现更多的理想生物标志物,使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现DR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从而降低DR的致盲率。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订阅号搜索“国际眼科时讯”或“iophthal”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声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国际眼科时讯
同步传真国际眼科时讯最新学术进展,为眼科临床、科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及时介绍眼科领域在科研及临床领域中的国际最新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