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森:玉兰幽香 | 回忆拾光
文摘
文化
2024-07-30 20:00
四川
每周二、四、六20:00丨为您奉上精选作品
“母亲”如同一株静静开放的白玉兰,存着悠长的温柔和馨香。她也将永远开放在“我”心里,期待再相会的一天。
窗外,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雨点撞在窗玻璃上,跌落在窗台上滴答作响。花瓣和树叶被风吹得漫天飞舞,饱蘸雨水的玉兰花在风中低垂着头,似乎在与春天做最后的告别。我心底的雨落了一夜,因为从今以后,在世上再也看不到母亲。我喜爱玉兰,更爱母亲。洁白的玉兰花,没有杏花桃花的艳丽,也没有杨柳一样的婀娜多姿,却洁白如玉如雪,有迷人的幽香。母亲很漂亮,是十里八乡出名的美人。她一生不施粉黛,却有一种天然的美,如同洁白的玉兰花。总以为母亲会像往常一样有惊无险,再一次挺过来;总以为母亲不会走在年迈的父亲前面,可她终究还是告别多年瘫痪在床的病痛,撇下90多岁的父亲,独自远行。父亲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在淮海战役中入党,后又经历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抗美援朝。从部队上退下来时,当时的县委书记亲自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留在县里任职,不要返乡。执拗的父亲一心要回家种田,过田园生活。经过当地妇救会长的介绍,年轻貌美的母亲,和大她9岁的父亲走到一起。母亲从小就和外婆一起信主,深知爱的真谛。外公去世早,她协助外婆照顾着两个妹妹、三个弟弟。母亲虽成家自立门户,但始终牵挂着外婆一家人。从我记事起,就记得母亲不停地往舅舅家送东西。小麦、玉米、山芋干、新鲜的蔬菜都会送。那时没有车,母亲通常是用两个五升箢子挑,我屁颠屁颠地跟在母亲后面跑。稍大些,我也会把二升箢子挎在胳膊上,和母亲一起给舅舅家送东西。可以说,有我们家吃的,就有外婆和舅舅们吃的。不要小瞧那些不起眼的玉米面、山芋干,在饥荒时代那都是救命的粮。在计划经济时代,粮食短缺。没有爷爷奶奶的帮助,父母既照顾着外婆一家,又要养活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实属不易。小时候,家里缺粮少米时,母亲会把米装入用纱布缝制的小布袋,煮给年幼的弟弟妹妹吃,大人只能喝粥。有时母亲连喝到嘴里的麦仁、小米都舍不得咽下去,嘴对嘴地喂给她幼小的孩子。母亲为这个家,真可谓是操碎了心。母亲虽苦,但却格外善良。谁家有缺乏向她伸手,她宁愿自己少用也决不推辞。有个流浪儿路过我家,被我家的狗咬伤,母亲养了他两个月。后来我家就成了那流浪儿的驿站,每逢下雪下雨,他没地方去要饭,就在我家吃住。那流浪儿长大后,条件好一些,逢年过节都会来看望我的父母,父母也会抽时间去看望他。一来二去,我们两家就成了亲戚。母亲过世时,他像孝子一样为母亲守灵……当然,我家也有揭不开锅的时候。在最困难的时期,榆树叶、槐树叶、茅草根都被端上餐桌。掺入树叶的煎饼和窝头,黑不溜秋又有些苦涩,实在让人难以下咽。我中午放学回家,常常会拍一拍窝窝头转身就走。嘴里念叨着:“不吃,不吃了,等着晚上回家喝玉米粥。”母亲的身体与树叶不合,却常常省下玉米粥给我们兄弟姐妹喝,自己吃掺入树叶的窝窝头,导致全身浮肿,两只眼睛肿得像水铃铛。父亲是生产队长,完全可以借工作便利,给自己开个方便之门,以解家庭的燃眉之急。可母亲宁愿全家挨饿,也不愿父亲动用公家一粒粮食。有人半开玩笑半当真地问父亲:“你为什么放着城里的福不享,偏要到农村来受罪?”父亲随口说:“咱享受不了清福。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老百姓生成就是受罪的命。”没想到父亲的随口一说,被别有用心之人添油加醋,告到造反派那里,给父亲带来灭顶之灾。一句话被无限上纲上线,最后被定性为“污蔑社会主义,反党反伟大领袖,是现行反革命”。父亲被开除了党籍,拉到村口的老槐树下批斗,拳头像雨点一样落在父亲的身上脸上。父亲自然是不服,尽管被倒捆在树上,仍不停挣扎,蹬着脚骂,双手不停抠扯树皮,身后树皮落了一地。直到手指磨出血,染红了树。那晚,父亲像喝醉了酒,踉踉跄跄回到家,趔趄着倒在床上。看着浑身是伤的父亲,我和姐姐吓得抱头痛哭,年幼的弟弟妹妹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惊恐地缩在被窝里不敢出来。母亲强忍着心中的痛苦,平静地端来温水,一遍遍摩挲擦拭着父亲的伤口。父亲长叹一声:“干了一辈子革命,没想到最后变成反革命。我不该回村,不该回村的……不回村就不会遭罪,你们娘几个也不会跟我一起受苦了。”母亲轻轻抚摸着父亲的伤口,勉强苦笑道:“别说傻话了,好在你没当什么大官。当了大官,可能连小命都保不住。这年头,能活下来就不错了。”母亲嘴上虽然这么说,可是伺候父亲躺下后,再也忍不住,眼泪像断线的珍珠夺眶而出。后来,村里住进工作组。县武装部部长吴大胖子了解到父亲的情况后,勃然大怒:“妈了个巴子的,老刘能是反革命吗?他是枪林弹雨闯出来的,他要是反革命,老子也是反革命!”在工作组的干涉下,父亲被平反恢复党籍。吴大胖子带人敲锣打鼓,把光荣牌子送到我们家,并送来一些米面鱼肉等慰问品。父亲不在意那些慰问品,父亲在意的是属于他的那块光荣牌子,他抚摸着那块牌子,老泪纵横。转眼间父亲脸上又堆满笑容。他把光荣牌子举过头顶,含泪带笑地对母亲说:“我不是反革命,我平反了,平反了。”看父亲高兴的模样,像个孩子。母亲嗔怪地白了父亲一眼:“我心里早已给你平反,从来不认为你是反革命,你是个好人!”父亲是个好人,母亲嘱咐我也要做一个好人,更希望我能够像她一样信Z。母亲知道我成为一家公司的管理人员后,又把约瑟被卖做管家当宰相的故事讲给我听。我当不了什么宰相,也不求闻达于诸侯,能够吃王子桌下的碎渣儿,就已心满意足。母亲为我能信Z,整整祈祷十年。每次离家,母亲都要把我拉到磨道,和她一起跪下来祷告,祝福我走又长又远的路。不祷告就不放我走。《唱一首天上的歌》《圣灵带着你我走》《谁是主心上的人》等都是母亲教我唱的歌。年轻时,我是为讨好母亲才信Z,并不是真正信。直到我年过半百,“尘满面,鬓如霜”时,才真正悔改,真正体味到父母的爱,真正认识到祂的爱。当我真的信Z,稍微能为祂做点事时,母亲却一病不起。为了照顾父母,特别是痴呆瘫痪在床的母亲,我与妻子不得不两地分居,我留在上海工作,妻子辞职守望在家看顾老人。
母亲清醒时常对我说:“儿啊,是老娘的病身子拖累你。等我病好后,你的负担就轻了。到那时,你们夫妻就可以团聚喽。”母亲也会抚摸着父亲雪白的头发说:“你都是八九十岁的人了,还要照顾我。等我好了,我要好好照顾你。”然而,母亲终究还是没有真正好起来。尽管父亲和我们兄弟姐妹,连同妻子、弟媳都在悉心照顾,但母亲的病情日益加重,最终还是没有拉住母亲的手。无论我们多么爱她,多么不舍她离开,也无法阻挡她逝去的脚步。说也奇怪,前几天一直是小雨不断,到母亲出殡那天,天突然放晴,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路旁的野花竞相开放,金黄的苦苣菜、紫色的野草葵、白色的春飞蓬,仿佛都在一夜之间盛开。和煦的微风吹起漫天飞舞的团团柳絮,大地似乎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雪,披在路边的花上,倒挂在田间的玉兰树上。我的家乡盛产玉兰树,几乎家家都有玉兰园。红的、黄的、白的玉兰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我最爱的还是白玉兰,洁白的玉兰不与梅花争春,不与玫瑰斗艳。她只是静静地开,慢慢地散发着自己的幽香。母亲就如同一株散发着馨香的白玉兰,永远开放在我心里!我无心细看一朵朵野花,感恩的泪止不住地流。感恩父母用他们的一生养育我,感恩母亲把好消息的种子撒在我的心里,把我带进永恒的国度。我和家人把母亲安放在我们自己的玉兰园里,坟头堆满凋零的玉兰花瓣。花落春犹在,凋零的是花而不是春天。母亲虽然离开世界,但去了一个更好的家乡。相信总有一天,我和母亲会在天堂相见,母亲会微笑着在天堂门口等我。到那时,我和母亲会穿着细麻衣和众天使一起跳舞。那洁白无瑕的细麻衣,比玉兰花更香更美。
—THE END—
山东临沂人,平时工作和生活在上海。一个在信仰长河里默默行走的天路客,受洗归主20多年,在上海郊区教会有讲台事奉。曾先后在《新民晚报》《文汇报》《解放日报》及“馨香”“鹿慕溪畔”“故事的呼唤”等公众号发表过诗歌、散文。于2019年来创文进修学习,摸索文字事奉的道路。期盼透过圣灵的带领,我草根作者笔下“野生”的文字飞入千家万户,在寻常百姓家生根、发芽、结果。
如果回忆是一个个点,连起来,会是怎样的画面呢?如果回忆是一本书,打开来,会是怎样的书页呢?您曾否打开回忆,聆听它诉说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
也许,您不曾想过打开它,因为不知意义为何;也许,您曾经想打开,却缺乏勇气;也许,您曾打开过,却从未提笔书写……
在人生跑道上,我们来不及回首,来不及省视,来不及凝望。回忆失去了声音,成为没有语言的哑巴。
您是否听见回忆在心灵深处的呼唤?邀请您拾笔踏上回忆书写的旅程,让回忆开口说话吧!
请点击链接查看投稿须知:
→【莫非可以如此爱】约稿←
1. 微信公众号:莫非可以如此爱
2. ID:mofeilove91745
3. 内容不得修改,任何修改删减请务必事先告知;
4. 要求转载的公众号,请务必在转载前发送后台信息告知;
5. 未满足以上要求而随意转载修改者,将视为非授权转载,随时受到举报处理。
“在神里
从来没有
过眼云烟的事
只有从未说尽的
故事
……”
赞赏请长按识别小程序码
您的鼓励可以竖起
天地间更多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