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
广东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之地,是第一批低碳试点省份,深圳是第一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广东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希望广东继续创新探索、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副厅长周国英:
广东全省碳强度相对2005年下降超过50%,珠三角碳强度降至0.45吨/万元以下,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广东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体系,全省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含西电)超1.3亿千瓦,约占全省电源总装机的52%。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接近3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广东积极推进市场化机制减碳降碳,截至今年10月底,广东配额累计成交量2.287亿吨,累计成交金额66.17亿元,均居全国区域碳市场首位。在全国率先发布广东碳标签,推动开展粤港碳标签互认示范,广州南沙、深圳福田入选国家气候投融资首批试点。
广东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谭杰斌:
广东大力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00家、绿色工业园区1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0家,绿色制造示范数量居全国前列。2023年广东以占全国约7%的能源消费和5%的碳排放量,支撑了约占全国9%的常住人口和约10.8%的经济总量。
WRI ACT2025项目负责人Gabrielle Swaby:
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上,气候脆弱的地区和国家首当其冲,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其气候适应和韧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2022年全球气候适应融资创新高,但仍远低于发展中国家2030年所需的1870-3590亿元资金规模——现有适应资金尚不及这一资金需求的十分之一。对气候脆弱地区和国家,未雨绸缪尤为关键,包括将适应和损失损害融资纳入发展规划、制定策略帮助政府、融资伙伴和私营部门调动资金,以及实施国家适应计划(NAPs)和国家自主贡献(NDCs)的适应行动对引导资金投入的重要意义。
对于全球气候适应的努力,Gabrielle提出了六条关键举措:
支持气候脆弱国家的财政、规划和经济部门——在国家和地方的规划和预算,实现适应性和韧性主流化。
推广气候风险管理的经济和融资分析,支持脆弱国家了解气候风险,识别需优先应对的风险,并制定气候适应的预算和投资计划。
帮助脆弱国家开发一批气候适应和气候韧性待投资的项目清单。
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提供优惠融资和债务减免,确保气候适应和韧性融资的可持续性。
推动气候适应的变革性转变,并重新进行优先级排序,让适应与减缓具有同等重要性。
纳入地方主导适应的原则,确保气候适应战略符合地方的实际情况,并能够敏锐地回应地方社区的需求和权利。
“十四五”期间,广东省持续推动气候适应工作。2022年,广东省在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专项规划中,提出了四项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任务。2024年3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深圳市适应气候变化规划(2023-2025年)》,同年5月,深圳市入选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着力开展红树林的修复和保育。本次边会中,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介绍了深圳高标准保护修复红树林情况,以及19个国家作为第一笔成员国在深圳签署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
WRI与深圳绿色交易所署合作备忘录 | 图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会上,WRI与深圳绿色交易所就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与市场机制等议题达成一致,并签署合作备忘录。未来,双方将共同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与市场机制的研究合作与国际经验交流,助力深圳相关政策创新以及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此次会议由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和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主办,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广东省环境技术中心、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清洁生产协会、广东工业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单位协办。
“COP29”相关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