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气候圈 Citysphere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城市既是气候影响和风险的热点,也是解决方案的关键部分。
当前,城市已经成为全球57%人口的定居之所[1],并贡献了超过7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因此,推动城市更积极地设定低碳目标、开展气候行动是全球实现《巴黎协定》1.5℃温升目标的关键所在。一套综合、科学、具操作性的信息平台,可为推进解决上述问题提供重要助力。
2024年11月1日,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正式发布“城市气候圈”(Citysphere)平台。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合作伙伴的支持下,该平台综合展示与评估了全球数百个城市的气候目标、政策和低碳进展,以期促进全球多城市实现气候领域实践和经验的分享。(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城市气候圈Citysphere平台)
随着城市重要性的不断上升,WRI陆续在已有的工具和平台上更多地嵌入城市气候行动的维度,如WRI系统变革实验室(Systems Change Lab)已增设城市领域的全球进展评估,WRI全球城市转型项目Urban Shift也已于2023年推出Urbanshift城市学院在线课程。
在此基础上,“城市气候圈”进一步拓展了城市层面的内容与功能,并对中国城市的气候行动给予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在城市层面的低碳目标和行动方面的内容,为全球城市之间的合作与最佳实践分享提供了创新的桥梁。
图源:unsplash
✦
•
深入了解城市的低碳发展现状和碳中和目标设置情况。
✦
•
追踪城市的低碳进展和气候政策变化,进行横向比较。
✦
•
分析城市的问题,特别是在低碳发展方面存在的挑战。
✦
•
制定具体有效的计划和政策,参考其他城市的最佳实践。
政策制定者和相关智库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城市气候政策的优秀案例,开展国际间城市的比较,促进实践和经验的分享。研究者可以一站式查询城市气候变化相关信息、获取研究报告和政策,便于进行比较研究。
案例展示:伦敦,英国
01 | 主要指标展示
在伦敦的城市页面上,Citysphere清晰直观呈现了多项城市关键指标,涵盖社会经济、能源、环境、气候等方面,并辅以碳中和目标年份、碳排放、气候区等重要参数。目前,各类指标主要涵盖了2010、2015、2019和2020年等四个年份的信息,并将持续更新指标和年份的覆盖。
伦敦城市页面。图源:Citysphere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前往Citysphere平台查看完整使用说明视频(中英双语)
02 | 城市低碳发展评价
Citysphere平台开发团队首创低碳发展评价体系,将城市的低碳表现分为四个核心维度: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环境和低碳进程,展示城市在各个维度的成效与不足。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前往Citysphere平台查看完整使用说明视频(中英双语)
从评估结果来看,伦敦在低碳发展评估中的整体表现较好(总分81分,在102个城市中排名第九)。通过雷达图显示,伦敦在“低碳进程”方面表现最佳,而“低碳生产”方面相对薄弱,仍有改进空间,比如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第二产业单位GDP碳排放等。未来,平台将持续更新不同年份的低碳发展评估结果,实现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追踪城市在低碳发展中的进展。
低碳发展评估。图源:Citysphere
03 | 气候政策覆盖度评估
对于城市气候政策覆盖度的评估,Citysphere平台采用了WRI国内外城市气候政策覆盖度的评估框架,涵盖城市层面气候政策的七个关键领域,为城市制定气候政策提供了横向参考和借鉴的可能。
比如伦敦,在城市层面的倡议、建筑和交通领域表现突出,在绿色金融领域仍有提升的潜力。平台还列出了可借鉴的政策示例,如《伦敦规划2021》、《伦敦住房改造行动计划》等,并提供相应的官方网站链接,供用户深入了解相关政策内容。
用户测试反馈|上下滑动阅览 ↑
未来,我们将不断拓展相关的议题,持续扩展“城市气候圈”的内容,丰富城市气候画像,纳入更多城市及其气候行动案例。WRI期待与来自各个城市、国家的决策部门、智库、研究机构等密切合作,共同推进全球城市加速零碳转型。
作者
林嘉颖
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
可持续转型中心
可持续城市项目
助理研究员
邱诗永
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
可持续转型中心
可持续城市项目
研究员
参考文献
[1]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SP.URB.TOTL.IN.ZS
[2]https://blogs.worldbank.org/en/sustainablecities/cutting-global-carbon-emissions-where-do-cities-stand#:~:text=Cities%20account%20for%20over%2070%25%20of%20global%20CO,rely%20on%20far-flung%20infrastructure%20constructed%20with%20carbon-intensive%20materials.
推荐阅读
零碳城市 | 2023世界城市日:以城市为可持续转型的主体,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迈向净零未来,城市该如何行动? 《基于气候政策覆盖度看地方政府低碳策略》系列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