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在COP29中国角举办,旨在凝聚南南国家气候行动共识,深化“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携手推进绿色低碳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生态环境部与尼日利亚环境部在会上共同签署了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合作建设尼日利亚莱基低碳示范区。(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更多论坛信息)
中国与尼日利亚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 | 图源:生态环境部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致辞时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极端天气灾害频发、气候危机现实紧迫,唯有积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重振全球经济、应对气候危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长期以来,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坚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坚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的“十百千”倡议。近年来,中国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新能源装机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未来,中方将继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尽己所能为相关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作为论坛支持方受邀参会。在“‘非洲光带’项目如何推动低碳能源转型”的高端对话环节,WRI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重点分享了“非洲光带” 在南南合作中日益上升的重要性——不仅是通过南南合作机制满足非洲大陆紧迫的能源发展需求的关键举措,同时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WRI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 | 图源:FECO
方莉指出,有效推动“非洲光带”项目的核心在于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切实协作,将承诺转化为落地行动。在当前为50,000户无电家庭解决照明问题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将项目从 “生活用能” 扩展至 “生产用能”,并将其与中国已经在非洲开展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投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尼日利亚莱基低碳示范区就可作为拓展的应用场景,既能为园区提供绿色电力支持,又能助力当地的低碳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根据WRI最近发布的《中国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潜力评估》,中国海外园区开发可再生能源项目兼具技术开发与减排双重潜力。按照当前情景,中国海外园区中的工业/商业园区的光伏发电量潜力相当于欧盟2023年光伏发电量的2%,而在潜在建成情景下,这部分园区的光伏发电将得到全面开发,带来的发电量将与欧盟2023年光伏发电量达到同等规模[1]。到2050年,潜在建成情景下的中国海外园区整体将为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目标贡献约2%的份额,如果将这一全面开发进程提前到2030年之前完成,该贡献率将大幅提升至近5%。
点击图片,获取更多报告信息
发挥南南合作的框架机制对撬动社会资金参与对非清洁能源投资也十分关键。方莉指出,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全球气候融资集体量化目标的机制下,通过公私合作模式,引导多元化的社会资金,探索包括混合融资在内的创新融资形态,能够切实促进对非清洁能源投资在南南合作中发挥实质性作用,为非洲的低碳能源转型注入更多动力。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总结论坛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日益成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优先和重点领域。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敦促发达国家履行国际义务的同时,积极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中国将继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平等互利、注重实效、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把自身发展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联系起来,与各国携手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发展的康庄大道。”[2]
大会现场 | 图源:FECO
本次论坛是中国代表团自2011年以来举办的第十二届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3]。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项目事务署执行主任豪尔赫·莫雷拉·达席尔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COP29首席执行官埃尔努尔·索尔塔诺夫、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刘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副执行主任凯蒂·范德海登、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迪玛·哈提卜等中外嘉宾,以及来自尼日利亚、塞舌尔、乍得、圭亚那、老挝等国家部长和部长级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
参考文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