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追寻教育的“理想国”(评论点赞数前十的可以获我这本书签名版一套)

教育   2024-11-11 20:41   四川  

起笔之时,适逢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开始,高考语文作文题初在网上“发布”,讨论一片热火朝天的时候。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语文作文试题共3道。猛然觉得这不仅仅是给高考学子的试卷,也是给当今学校和教师们的试卷。于是又想起《学校的100种可能》,想起书中照亮的教育生态中那些被忽视的细节,看到师生间温暖的互动、学生眼中闪烁的好奇、教师背影中的坚持与不易。作者李镇西老师的文字引起我们的共鸣,也是更多同道之人,共同怀揣这份“初心与探究”,融合社会与个人、科学与人文,在“回归与未来”间观察学校,在“打开与看见”中引发你我的“思考与共鸣”。

在“问题与答案”中思辨,聚焦学校发展背景下“问题”内涵与外延的变化,在开放多元的思路中,寻找确定性。做将学校教育主责主业与更为恢宏的国计民生事业的内在关联者。

《学校的100种可能》是作者教育生涯的一次深情回望,也是对未来教育探索的深邃前瞻。它不仅记录了教育现场的生动画面,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温润而坚定的力量,引领学校中的我们思考教育的真谛,感受教育的温度和厚度,启发我们不断追寻教育的“理想国”。

领略了李老师字里行间所流淌出的对于教育现象细腻的观察与思考,我想,《学校的100种可能》不仅是一本学校观察日记,更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自我思想觉醒之路。书中我们跟随李老师走进不同的学校:被自然与爱熏陶的北京一零一中、充满童趣的十一未来城学校、受文化浸润的史家胡同小学、民主为校训的北京四中……虽然我列举的这些名校各具特色的教育匠心背后付出的智慧和汗水可以想象,但是我相信李老师去过的他心中的那些“田园”般的学校,也同样给人春风拂面之感,也是“风景这边独好”。这就好比这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学校也是如此。

李镇西老师与孩子们的合影

只是我想说,相同的是今日学校责任之重大,不言而喻;学校所遇见的当下环境之复杂,未来挑战之艰巨,难度系数之惊人,也绝非凭过去的经验便能预见。这些巨大的挑战,有些时候令我们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远远超出了我这样的校长或相关学校管理者的经验。虽说每一所学校的整体风格能体现出每一位校长的教学风格与理念,过去也说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但这也只是个相对概念。在还未完全实现现代化治理的今天,学校建设还要靠师生、家长,甚至整个社会。

例如就国家提出的“双新”背景下,做好学科专业与教育价值的融合,那么如何带领团队,做好“课标—教材—课堂”三者不同的转化和细化?面对家长提出的各类诉求,带领学校教师实现“育人能力形成”又谈何容易?拒绝成长,仅凭经验自嗨又是多么心虚和心慌。好在有李老师这样的前辈,作为榜样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教育这片复杂但又广袤的田野上,不断憧憬理想,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所以,哪怕所处的时代再复杂,我们也可以通过“大减法”进行去粗存精。李老师提到,在今天的中国,什么都可以塑造,唯独灵魂——人的精神和个性,是不可塑造的。因此,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是塑造,而是发现,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发现自己和发掘自己的底气与力量。进而教师把职业发展的“小我”融入实现教育强国、民族复兴的“大我”之中,安静地办学,负责任地办学,按照教育规律去办学。困难和挑战有可能就是礼物,最终转化成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资源,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更为恢宏的国计民生事业相连接。

在“抵达未知之境”中,观察学校教师的心里是否怀揣“儿童的心灵”。坚定不放弃、不躺平、放眼未来的坚韧信念,克服功利,朴素大气,做一个胸怀远大理想的实践者。

李老师从来都没有改变他既柔和又敏锐的育人目光,他在学校的日子里每天都能发现“人”的成长。我想,这个“人”前端看得见的就是站在你面前的儿童,在后默默付出托举的就是教师自己。你托举得多高,儿童就长得多高。我们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三观正确的人,对世界、对宇宙人生、对人类社会存在的价值有正确的理解,有一种崇真、向善、爱美的观念。

尤其今日的儿童与过去几乎不同,其丰富性和多样性决定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成长。在清华附小,我们有这样一句口头禅:“陪伴才有感情,有了感情才能发生教育,有了教育才能看见成长。”“永远和学生在一起,心就永远年轻。”李老师笔下的语句,和我们的追求是一样的。他深入基层学校的微观,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捕捉到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对学生意义深远的瞬间,我们可以在书中发现有这样一群同伴——他们是一批富有教学热情、坚守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他们在育人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育己”。

清华附小的成志愿景

这不就是我们的初心吗?保持着“为了学生成长”的教育初心,才有资格站立三尺讲台。李老师也一直倡导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沉浸在富有个性、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而不是浮于表面。这不就是我们在新时代下呼唤的课堂之境吗?

当然我们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普通的人,大家要生活、要恋爱、要赚钱、要养家,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那么我们平凡的人生怎么承担起这个时代、这个国家交给我们的艰巨使命呢?尤其是像我这样,已从教多年的老教师,能否不断掸拭尘埃、洗尽铅华,永葆那刚上讲台的“青春模样”?

因此,我们要做永远葆有激情与思想的实践者,就必须要靠理想信念的支撑。成长和舒适是不能并存的,使你成长的也必将使你痛苦。坚守这种信念的人,就在《学校的100种可能》中。李老师探访丑小鸭中学的过程中,詹校长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写在教室墙上,并承诺“任何时候校长都会帮助你”。这种对学生的深情关怀和坚定承诺,让丑小鸭中学成了一个充满爱和希望的家园。这一切,李老师都用文字记录下来,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感受到了“教育的确是心灵的艺术”。

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与学生交流

阅读《学校的100种可能》,我也越发理解李老师在书中数次提到的“朴素”一词的意味。我想,我对“朴素”的粗浅理解是一种回归的再超越,特别是新课程标准颁布一段时间以来,如何从学科逻辑到生活实践逻辑,再到实践运用转化逻辑?——“既然蜘蛛网正在扑向你的脸庞,既然前面的森林法则不可测,那我们回到事情本身,回到教育最本质的地方。”

能发现并回到教育本身,并不容易。我们必须集中发力,加强学习和自修——不把自己仅仅局限在一个课堂,而是放眼国际和人类,以高站位来思考。我们自身的胸怀越大、格局越大,将来培养出来的人,所拥有的胸襟就越大;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在复杂情境下,解决这种充满挑战的问题时,就越得心应手。也许这就是我们教师面对各种负担后,不抱怨,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在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与从容”中抵达“朴素”。

在“真正的相遇”中,探讨师生“对话”的典型问题,发掘有利学校、有利教师的问题为研究的课题,做一个始终向学生学习和时刻反思的行动者。

在李老师的笔下,学校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心灵交流的小屋。他总是能俯下身来,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对话,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就阅读和学习李老师的书,模仿他的方式给学生写信,用书信的方式开展与学生“爱与爱的交流”。我也曾跟随北师大去乌克兰参加“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诞辰9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无论是在阅读中还是亲眼所见的大家认为的“中国式苏霍姆林斯基”——李镇西,我发现,伟大的教育家,都善于和学生在一起,那种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的姿态,那么真挚和率真,敬重之情油然而生。这种发现心灵的对话方式,特别神奇,在对话的过程中,碰出了“心灵的撞击”和“思想的升华”……

成都东蜀华育小学学生的礼射表演

这不禁让我想起去年邀请李镇西老师参加“央央有约午餐会”(基于管理“教师站立学校正中央”,基于教育“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的情景。李老师回应了几位即将升入中学的学生的疑问,他在倾听中始终看着学生,认真听学生的侃谈,然后举一反三、旁征博引,既关注学生此刻的心情,又发现每个学生或语言或神态或在其他细节中表现出的“不凡”,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那一个特别的“有约”中,增添无法预约的、“旁逸斜出”的惊喜。

“一个人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发现让自己吃惊的自己。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个卓越的自己。”这番话真是醍醐灌顶啊!是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成长,何必要将孩子的未来发展限制在一个阶段呢?他们明明有一生的时间去发现自己,走向卓越。后来,他还在微信公众号“镇西茶馆”中写道“清华附小是一所把孩子放在正中央的学校”。

这当然是对我所在学校“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教育哲学的莫大肯定与鼓舞,更折射出了李镇西老师“眼里有儿童,心里有儿童”的博爱,而这也是清华附小教师用敬业博爱儒雅,成就每一个学生,时时呼吁教育要有“儿童视角”的崇高追求。

李老师用他最真挚的文字,搭建了一座见证与展望的桥梁,把学校“打开”,并穿过校园围墙,连接起教育的现实与理想未来。这位学校观察的行者,记录的教育风景与教育哲思,每一滴墨香都饱含深情与积淀。循着文字回望他观察的目光,认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之“观察”。这种观察不仅是格局辽阔地仰观教育的“宇宙之大”,更有细致入微地俯察教育的“品类之盛”。

在这样的教育大家面前,我们小学老师虽然满怀着“学校观察”的热忱,但阅读中的理解与看法难免狭窄露怯,仅铺陈点滴微思,聊供笑谈吧。

窦桂梅 于北京清华附小

2024年6月7日



赠书活动:


参与评论区留言,点赞数量排名前十的朋友即可获赠李镇西老师签名版《学校的100种可能》一套(开奖时间为2024年11月29日,11月29日 10:00 评论区留言点赞截止,截止后点赞数量不计。)










编辑 | 李蕊、杜渝

校审 | 章勤璐、李梦雨

终审 | 张谦

漓江出版社


世界不远,漓江不老;

一脉清流,生生不息。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学校的100种可能(上下)》

镇西茶馆
发布我的教育观点、教育经验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