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凤·李镇西】四双眼睛看“差生”(1)——关于“问题学生”及其教育的问卷调查报告

教育   2024-10-27 16:01   云南  
今天,我在昆明宜良举行的第三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上,发布了《关于“问题学生及其教育的问卷调查报告”》。所谓“四双眼睛”分别指学生、教师、家长和专业心理工作者的眼睛。这次调查由我和王丹凤老师共同策划实施。从今天起,我在镇西茶馆分四次公布调查报告。

随着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问题学生”,如何改变旧有教育价值观、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改变“问题学生”,已经成为需要直面解决的社会问题。      
 为此,我们特意设置了关于“问题学生”及其教育的大型问卷,并从学生、教师、家长和心理(医学)专业人员等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以期获得更加全面真实的信息,为研究“问题学生”及其教育收集有价值的数据,切实帮助“问题学生” 。

我们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镇西茶馆”等公众号为平台,结合多个实验区校进行了为期13天的问卷调查,共计收到调查样本总数为37956份,其中有效样本为37956份,有效样本占样本总数的100%,覆盖了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

一、调查概况

1.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人员主要来自广东、甘肃、山西、四川、海南、山东、北京、江西、安徽、重庆、湖南,占比总量约为94.08%,另外还有少量来自国外的参与者。

(答卷地图数据表)

(答卷地图分布图)

2.参与问卷调查的人员性别分布为男性15436人,占比40.67%;女性22520人,占比59.33%。

3.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人员中,学生与家长的人数相对较多,教师、心理专业人士和医学专业人士的人数相对较少。其中,学生16046人,占比42.28%;家长15032人,占比39.6%;教师6563人,占比17.29%;心理学专业人士和医学专业人士315人,占比0.83%。

4.对于“问题学生”这个概念,目前并没有准确的定义与评价标准。为了充分了解众人对“问题学生”这一称呼的真实看法和普遍态度,我们没有提前定义,也没有设定标准,而是采取模糊处理,设置了问题:您认同“问题学生”这个说法吗?

令人吃惊的是,有32566人认同“问题学生”这一说法,占比高达85.8%;仅有5390人不认同“问题学生”这个称呼,占比为14.2%。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人心中已经默认“问题学生”这一概念,并且会主观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是否有问题”的判断。这一实际情况,令人心情无比沉重。

为了对“问题学生”这一说法加以辨析与研究,我们全方位收集了关于“问题学生”的不同看法,现在摘录部分有代表性的反馈如下。

(1)有人员对“问题学生”这一概念提出了质疑——

①一定要给一个不符合你们预期的孩子群体下这个定义吗?

②“问题学生”指哪些?是不认真学习还是不听话?

③怎样界定“问题”?不能界定“问题”,就不能界定“问题学生”!

④所谓的“问题”难道就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吗?

⑤我不认同这个说法,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问题。我觉得“问题学生”这个称呼过于狭义,既然能这样叫,那为什么不提问题学校、问题老师、问题家长,而只说问题学生?学校教育学生不要起绰号,但“问题学生”对于学生而言,不就是一个绰号吗?

⑥“问题学生”的问题是什么?没有问题就是好学生吗?那有没有问题家庭,有没有问题老师?有没有问题学校?问题,本身就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⑦每个人身上都有问题,有问题是正常的事,为什么要把正常的事说成“不正常”呢?人的一生每天都在面对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度过,在解决问题中长大的吗?当然,有些问题最终得到的解决程度是不同的。

⑧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什么是问题学生?这个提法就有问题!都是没问题的学生,还要老师去因材施教吗?

(2)有人员就“问题学生”这一概念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①我认为不是学生有问题,而是学生遇上了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不知道找谁帮忙解决,或者说应该把学生存在的差异现象视为问题。因此,这个称呼会混淆大家对学生的正确认知。

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只是没有遵守学校的统一规定或没有遵从老师和班集体的意愿,被定义为“问题学生”欠妥。

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不能一刀切,不能简单按成绩区分好坏!不能说不开花就不是好孩子,说不定他本来就是一棵树呢!

④学习和行为习惯欠佳不代表有问题,多动、感统失调、自闭等大多数是天生的,需要接受专业的辅助治疗,简单归于“问题学生”并不恰当。

⑤将学生简单地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往往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这不仅可能损害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他人对他们的期待,还忽略了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拥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此外,这种标签还可能减少对学生的包容性,使他们无法得到本应获得的关心和支持。更有甚者,这种固定印象会限制人们对学生改变和成长的期待,从而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3)有人员就“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①与其说是问题学生,不如说是“遭遇问题的学生”可能更符合。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是因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导致其性格或为人处世方式不被人接受,同时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教育规划,而被认为是“问题学生”。

②问题学生多半是被家庭或学校逼成这样的,问题不出在他们身上,并且这个根本的问题不解决,“问题学生”会源源不断地产生。

③每个孩子从出生都是天真烂漫的,行为习惯及学习等大部分是后天形成的,除非本身身体原因外不存在真正的问题学生,这个不仅是家庭、学校的教育引导方式决定,社会大环境影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网络信息等途径学到不当行为后直接影响身边的其他同学及同伴,毕竟孩子的辨别及认知是有限的,这个传播速度及影响范围是非常大的)

④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他们有自己的个性,且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和青春期,没有“问题学生”这种说法,所谓问题学生只能说是他们只是有一些心理上的小问题 ,他们害怕孤独,害怕不被人在乎,他们的所作所为只是想让自己被注意,被人重视,来掩饰孤独。

⑤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有的人可以很好地应对、快速的解决;有的人可能需要多一点时间、多一些尝试才可以做到,在这个长一点的时间里,这个人就会暴露出各种问题,但事实上他只是解决困难比别人慢了、与别人不同,并不能简单称之为“问题学生”。

⑥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的行为背后往往有复杂的原因,可能是家庭环境、心理问题、成长阶段的特殊需求等,简单地将他们定义为“问题学生”容易忽视这些深层次的因素,不利于真正解决问题。“问题学生”的说法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被孤立和否定,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⑦标签效应:给学生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可能会对他们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这样的标签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让学生自我认同这一标签,从而导致行为上的固化。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问题也各有不同。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心理状况、教育方式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简单地将所有面临挑战的学生归为一类是不公平的。

(4)有人员阐述了对待“问题学生”的基本方案——

①我觉得问题学生只是在某些方面遇到了困难,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理解他们的处境,用爱和耐心去引导他们,而不是歧视或排斥他们。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只要我们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能够发光发热。

②教育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延迟性。小孩子一个阶段不能理解掌握的知识内容等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会自然地顿悟和理解。另外,每个小孩子本身具有差异性,每个小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需要个性化的教育,因材施教。

③每个孩子的花期不一样,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孩子在表达需求,我们需要看到他/她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并对此表达我们作为家长的关爱,孩子感受到了,自然而然就好了。

④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不能贴标签;从娃娃成长的角度看,“问题”是成长中的偏差;从教育的角度讲,是一个又一个教育故事;法律上也没有这一概念;从社会角度来说,这个群体存在,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怀,最好用一个更合适的词语表述。

(未完,待续)

推荐我的三本新书——



镇西茶馆
发布我的教育观点、教育经验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