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凤·李镇西】来自教师的看法——关于“问题学生”及其教育的问卷调查报告(3)

教育   2024-10-29 19:55   云南  

三、来自教师的看法

“问题学生”这个术语是因为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层对某些学生的行为、学习或心理健康状况的担忧及重视而产生的,反映了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对于学生行为和表现的关注。为了全面了解当前教育领域对于“问题学生”的看法,我们设计了如下6个问题,共得到6563名教师的反馈。

1.您认为您现在任教班级中“问题学生”的比例是多少?(单选)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初步估计约有30.38%的班级中“问题学生”人数为0%2%;约有29.62%的班级中“问题学生”人数为3%5%;约有18.45%的班级中“问题学生”人数为6%10%

与此同时,如下数据需要引起重视:有411人反馈,班内“问题学生”约有11%15%;有366人反馈,班内“问题学生”约有16%20%;有248人反馈,班内“问题学生”约有21%30%;有138人反馈,班内“问题学生”约有31%40%;有122人反馈,班内“问题学生”约有41%50%;有129人反馈,班内“问题学生”达到50%以上。

无论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对“问题学生”有着怎样的认知,但是从对班内“问题学生”的初步判断来看,其人数之多令人震惊;相关教师面临的教育教学工作挑战之大,也足以想象。

2.您认为您任教班级中对班级影响最大的学生问题类型是什么?(多选)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从教师群体的视角来看,对班级影响最大的问题为学生的习惯问题,占比65.79%;其次是家庭问题、手机上瘾问题、学习问题、注意力涣散问题、情绪问题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占比均在40%以上;人际交往问题对班级的影响力最小,占22.89%

以上数据不仅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点与难点,也反映出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类别广泛。只有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掌握相应的解决方法、策略与路径,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实现学校的教育功能。否则,教师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将会无计可施,从而感到苦不堪言。

部分教师具体提到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类别的问题:

1)身体与心理问题:

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阿玆伯格、早产儿、发育迟缓、体质非常弱、大脑发展不完善、可能有智力发育障碍、身体和智力发育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2)家庭问题:

①家庭教育缺失、家长宠溺、家长的导向问题、家庭价值观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多、亲子关系问题很大。

②最头疼的是问题学生背后的问题家长,孩子闯祸或者伤及他人,第一时间不是想着如何解决问题,而是想着怎么推卸责任,造成老师沟通协调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3)学生现象:

学生虽然听话,但是眼中无光,并且缺乏自我内驱力去探寻新问题和方法,只会被动等待。

以上问题值得研究,也需要有专业人员提供方法并进行指导。

3.您认为导致学生成为“问题学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多选)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从教师群体的视角来看,有6115人认为导致“问题学生”出现的首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缺失,占比为93.17%其次是社会环境因素、个人性格特质,占比分别为61.08%52.93%再次是同伴影响和学校教育方式不当,占比分别为34.07%24.64%

1)首当其冲的是“家庭教育缺失”这一因素,有教师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当了老师才发现很多人不适合做父母。”部分教师对此作出了详细说明。

①现有很多单亲家庭,孩子没人管,缺少陪伴。

②家长的理念和从小培养孩子的习惯方面都有问题。

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给了学生更多升学压力。

④家长的育儿知识匮乏,家庭教育方式不对头,家庭暴力导致问题学生。

⑤家长不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接受专项教育,结果将孩子放在大班额里成长,浪费了教育契机。

2)“社会环境因素”与“学校教育因素”都不容忽视,许多教师感受极为深刻,现摘录部分反馈如下:

①学生从小全方位地“被控制”,无法按正常规律成长。另外,目前整个教育环境以控制为主,导致学生没有自主性。

②大多数人对这类学生没有包容性不够,大多选择放弃,关注少,缺乏经验引导。

③学校评价方式单一,只要成绩差,就被歧视、被放弃、被否定。社会评价方式单一,严重影响了家长和学校的行为选择。

④先天性使然,教育体制改革不成功,大班制教育普及率太高,教育评价机制与导向有偏差。

⑤在学校这一以学习为主的环境下,不能从学习上获得乐趣的学生,当周围同伴都在成绩上有所追求的时候,很容易孤独,在学校失去乐趣和归属感。

⑥来自各方压力导致学生厌学,社会除了提供升学途径但又没提供更多其他出口,让厌学孩子无所适从。

⑦我目前刚刚接手一个六年级,前面换了三任代课老师,难教儿童很多,我个人感觉除了以上问题,每一任班主任在那一棒的时候有没有到位的情况。

⑧学生的成长与自身启蒙方式有关,也和班级的整体氛围有密切关系。

⑨网络信息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电子产品诱惑太多。

3)“学生的性格特质与身体原因”也是一个客观因素,有部分教师进行了说明。

①有的学生是先天发育存在缺陷,还有一些学生是在幼儿期时,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教育,导致出现了性格异常。

②有不少来自身体的疾病让这些孩子成为“问题学生”,如注意力障碍、自闭症、狂躁症等,多动症或谱系儿童。其实这些孩子不该叫“问题学生”,他们是特殊学生,但他们确实给正常教学带来很多问题,很多干扰。

4.您在和“问题学生”交流时通常采用哪些方法?(多选)

教师与“问题学生”最主要的交流是谈话沟通,占比为95.25%;其次是家校合作和心理辅导,占比分别为79.78%68.84%;有少数教师采取惩罚措施,占比为15.42%。师生谈话沟通是最直接、最普遍的方式,但在交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学生的问题越突出、越复杂,对于教师的沟通水平与要求就越高。有时候,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并且持续关注,反复交流,才能对“问题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1)不少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反馈。

50%以上农村家长根本不配合学校,只是溺爱自己的孩子。学生发生矛盾时,明明是他家孩子的错,拒不承认,有时还嫌老师偏心。

②我不知道怎么做才会更好,因为到最后基本是有心无力,只能“放任不管”。

③忽视成分居多,想管——心有余力不足,不想管——又不忍,毕竟成绩催得很紧!

④在家长不配合的情况下,教师是无能的,教育是无力的。

⑤我想联系家长合作共管,但是学生家中大多数是爷爷奶奶监管,他们根本管不了,甚至还有在办公室大骂爷爷奶奶的学生,我真的束手无策。

⑥实际上,学生留给老师的时间很少,而且高中三年每年更换教师,所以我们对学生很难长期跟踪、深入了解,即便是谈话更多只是倾听。

2)许多教师尝试了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并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观点或方法。

l 多元评价;生命自觉;激活学生生命活力,满足学生“三被”需求(被看见,被需要,被实现);飞轮展示;静待花开。

l 通过班级公约对学生进行约束;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边界意识;建议惩罚措施换成行为矫正;

l 不打扰;不放大问题;真诚的爱;让他做自己,顺其自然;见招拆招,将心比心;创造一个尊重、信任、爱的场域;鼓励、支持、尊重和接纳学生,并提供一对一帮助;

l 用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如纸条、书信、微信、悄悄话信箱等;遇到更特殊的学生,可以采用沙盘游戏、绘画等形式交流。

l 多开展班级活动,如文学采风、艺术创作、户外运动、自然运动、烹饪、种植、劳动、写日记、写诗、朗诵、戏剧表演,并找班上的同学暗中帮助关心“问题学生”,让他们在温暖的班级氛围得到滋养。

l 一般是多开展活动,走近孩子,发现孩子,把自己融入他们中间,课堂上是学生的朋友,课下成为他们亲密的伙伴。

l 努力发现其闪光点,针对不同问题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寻找机会让他为班级、同学、老师贡献力量,获得成就感与归属感,实现自身价值。

l 真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一些亲近孩子的方式,先接近他,做朋友,再教育。

l 对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学生,我会持续观察,寻找原因,然后找合适的时间节点和合适的方式去慢慢沟通,先取得孩子的信任,再慢慢影响和帮助他。

l 在具体问题中,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给学生搭梯子中,同时传递力量,激发兴趣,调动他们挑战困难的欲望,培养勇气。

l 真诚平等地对待,让他感觉到我在意他,但并不是因为学习成绩。遇到问题,真诚地提供帮助,帮他一起慢慢解决。

l 日常全方位关注,尤其是周围环境,我们要努力减少对需要关注孩子们的干扰。

l 尝试在谈话、心理沟通后组织实践性、反思性活动。

l 因材施教,态度问题要追踪根源,非态度问题要耐心指导。

l 我目前不是班主任,尽量不去惹他。班主任和学校用了以上四个选项的措施,对这个学生而言,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l 提高全体任课教师的情商,真正全方位给予学生关怀。

l 与社会专业心理老师合作,共同帮助“问题学生”。

l 尽力帮助学生调和亲子关系。

5.您认为学校应该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来更好地帮助“问题学生”(多选)

教师认为学校最应该提供“专业心理辅导”和“建立家校联系机制”来帮助“问题学生”,这两种方法占比分别为79.93%76.5%。这些方法能够从专业的角度给予学生更科学的帮助,同时赢得家长的支持,从而给学生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其次,“加强教师与学校的有效沟通”和“开展行为矫正课程”的认可度分别为62.12%54.24%,这两种方法都是从教师主体出发,也会带来较好的效果。“建立专门的爱心支持小组”“优化学校规章制度,多包容学生”“降低考试带给学生的压力”这三种方式的认可度相对较低,同时也说明采用这三种方式的难度较大。

对于学校能够为“问题学生”提供的支持策略,教师有着极其深刻的见解,并且倾吐肺腑之言。

1)对于学校的考试,教师这样看待:

①学校在每次月考后从六个维度给老师赋分,并且在质量分析会公开分析,这样会导致教师把学业压力传递给学生。我觉得不能以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更不以问题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给老师排名次,要降低考试带给教师的压力,否则会导致出现更多的“问题学生”。

②上级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看,将学生当“人”看,不要把自己的政绩压给老师,不要把成绩质量分析会变成批判会,不要给老师之间制造焦虑,制造恶性的你死我活的竞争,要给老师和学生安全感,认可感,归属感。

2)对于学校领导层面,教师这样建议:

①提高教师校长对教育的理解,让所有教师认真学习心理学,形成用心理学指导日常工作的思维习惯。

②减负!行政主管部门领导要多学习,依法、依照教育规律科学管理学校,不过度管理。核心是要选拔出真想做好教育的“一把手”来管理学校。之后谈帮助问题学生才比较有用。试想,学校的一把手只想着不出事,唯上唯分数,“问题学生”怎么可以解决呢?

3)对于学校的制度建设,教师这样认为:

①改变对“问题学生”的评价方式,改变学校的文化和课程,让“问题学生”在丰富的学校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尊严和信心。

②减少形式主义,把体音美按课标上,减少语数英占用过多时间,真正落实五育并举。

③减少学生在校时间。课后服务开展以后,学生明显上课浮躁了许多。

④应该设立心理课,专门用于减压,轻松快乐的没有任何作业或者任务的课程。

⑤优化学校量化考评,多角度挖掘学生的潜力,让每位学生获得价值感。

⑥构建健康成长案例,让文学采风融入大自然去治愈心灵,提升学生自我信仰力量;构建更多自我艺术疗愈空间,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给予孩子更多的课程选择。

⑦进行养成训练或者生涯规划,比如教会学生规划时间,合适进行业余娱乐和学习,教会学生如何提高课堂专注力,如何克服小毛病,获得不同的职业体验等。

⑧如果是初中生,初中后可分流,社会能促进良好就业环境。如果是高中生,则提供好的就业。

4)教师从“家校联系机制”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①由班主任带头,定期向家庭推送先进的教育观点,引领家长学习成长,实现高质量的家校合作,共同帮助孩子。

②建议从小学开始学校开设家长培训课堂,让家长从小建立孩子正确的升学观,真正让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感觉上学的幸福!这个幸福的教育真正建立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减少大量的“问题学生”

③有些家庭的环境不适合学生成长,有些“问题学生”需要家校医社的协同支持。希望政府对“问题学生”多加关注,在专业医生的指导方面,从政策和基金上给予补助。

另外,还有教师建议提高教师的惩戒权,要有明确的惩罚措施,让学生知道犯错是有成本的,不要越过底线。

6.您对改善“问题学生”的现状和提高教育质量有什么建议和想法?(开放式问题)

1)教师的肺腑之言:

①教育是一件需要情怀的事情,但老师们的情怀正在无奈地消逝,因为有太多想做不能做,愿意做却被各种抹杀,甚至还需要自行承担全部教育风险。如果老师们不能专心做好学生教育,只能无奈地唯分数是从,不敢教育,敷衍管理,收回情怀,那学生问题又有谁来引导关注、协同探讨、努力帮助并争取解决呢?

②我们不应仅仅想着去诊疗他们,而是要真心接纳他们,无条件地爱他们,让他们的情感世界变得丰富而温润。真正的爱是教给学生本事,提升他们的能力,助力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的问题。

2)教师对课程或教学评价的建议:

①开全开足课程,每天开展适合学生的社团活动。

②多开设到探索大自然的课程,如徒步,爬山等活动,让学生从源头释放身心灵压力,这是提高孩子身心健康的有利途径,并且实施起来没有太大难度。

③定期开展心理团辅,让孩子在团队协作锻炼心理素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对待问题学生,不能把压力强加给教师,不能掩耳盗铃式地减负,要切合实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能一边说不用分数衡量学生,一边却又用分数来量化评价教师。

④学生、学校评价机制不以分数排名,只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或者只是有一个最低标准,符合这个最低标准就都是合格学生,合格学校。例如,学生平均分达到60分即为合格学生,学校设施设备及各项工作只要基本符合国家要求就是规范学校。不能用升学率排名,也不能用期末学生考试成绩给老师排名,给学校排名。

3)教师对评价的反馈:

①多方面评价学生和学校,不以分数论英雄,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不应该过于急功近利,为了眼前的成绩而忽视了“人”。在我看来,小学教育尤其不应该仅有分数,而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现在为了那一点点分数,许多事情都被忽略了,甚至连最基本的教育底线也被抛在脑后。例如,为了学生有一个好看的分数,领导为了政绩竟然在教师大会上公开要求老师教学生舞弊,还美其名曰是为了学校好,因为其他学校都在这么做,如果不这样做,自己的学校就会吃亏。为了可怜的分数,学生的音体美课被占用,午休被占用,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月考。天哪,这样急功近利的教育,没有“人”的教育怎么能培养出健全的孩子?国家教育政策要求减负,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仍然以分数来评价学校,学校则以分数来评价教师,教师再去给学生施压,学生的负担怎能减轻?

②随着受教育程度提升,老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向,加上社会更加多元,包容度更大,教师们对于“问题学生”的包容度也随之增加。但往往是在学校层面,对于及格率、优秀率的过度关注,使得“优秀班级”评价维度很单一,对教师的评价也不够多元,认为班上有“问题学生”就是教师管理有问题,能力不足,从而导致老师们急于求成,对于“问题学生”从内心感到不满,进而采取的教育方式也不够科学。对于“问题学生”,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在学生毕业时也不一定能彻底改变,但是如果教师们没有来自学校的压力,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学生总会在某个瞬间“花开”。

4)教师的实践案例:

我认为作为教师,面对“问题学生”应该多点耐心和爱心,摸索出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孩子走出困境。本学期我接手的班级中有一个自闭症孩子,之前一直由家长陪读,因为孩子会影响其他学生,而且他无法独立学习,需要全程家长陪同。我尝试让家长适时退出,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情况比我预想的要好。当然,期间也收到个别家长的投诉,但我都合理解决了。其他任课教师也由最初的担心变为适应。我在班里一再强调,孩子们都要去关心这位“问题学生”,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好学生。班里的孩子们也都能接受,目前这位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能跟得上,只是由于病情,他经常控制不住自己,拍手或发出怪声,课堂上有时需教师特别关注。

总之,我认为“问题学生”各有不同,作为教师,一定要与家长学生共同努力,帮助他们,让他们也能绽放光彩!

5)教师的综合建议:

l 开设家长课堂,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给孩子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对课堂进行改革,让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同时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性。

l 改善学生现状和提高质量的前提是改善家庭、老师、社区、学校的现状,比如,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社区提供较为精准和全面的服务;学校拥有更强大的专门的心理干预团队,为老师和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持;在成绩方面,应减轻教师的成绩压力,让老师能够更多关注孩子品质的培养。另外,就像医生会诊一样,对于特别突出的孩子,应组成“会诊”团队,给孩子,任教老师和对应家长提供更多的可行建议和专业支持。

l 了解其内在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拿到高分,孩子只要进步就可以了。进步的方面还包括:是否喜欢学习,学习的态度是否有改进;学方法是否有改进;③具体的学习内容是否能够掌握。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针对“问题学生”,可以设计专门的评估方式。更多的是注意沟通,加强情感链接,帮助这类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找到自信。

l 按不同程度、不同问题个性对待,其中不变的是爱和尊重。以图书、影视等大众更易接受的方式呈现“问题学生”的成长案例。给15-18岁中考失利的学生提供更多社会支持,更重要的是,营造“行行出状元”的社会共识。进一步规范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

l 承认大部分人最终都是普通人,降低就业焦虑。社会与国家层面应树立正确的职业导向,例如,掏粪工人时传祥也是全国劳动模范。

(未完,待续)

————
推荐我的三本新书——


镇西茶馆
发布我的教育观点、教育经验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