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凤·李镇西】来自家长的困惑——关于“问题学生”及其教育的问卷调查报告(4)

教育   2024-10-30 19:56   四川  

四、来自家长的困惑

人们普遍认为,“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有着问题家长。根据本次问卷调查的反馈数据,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有74.54%的孩子选择寻求家长的帮助;而在教师的视角中,“问题学生”的产生,有93.17%的原因是来自家庭教育的缺失。为了全面了解家长的困难与困惑,我们设计了如下8个问题,共得到15033位家长的反馈。

1.您是否认为您孩子存在问题行为?(单选)

10898名家长并不认可自己的孩子存在行为问题,占比为72.49%;有1573名家长认可自己的孩子存在行为问题,占比为10.46%;还有2562名家长表示不确定孩子是否有行为问题,占比为17.04%。由此可见,家长对“问题行为”这一词语略有排斥,或者不太认可。

2.您认为您孩子存在以下哪些类型的问题吗?(多选)

为了进一步探寻家长内心深处的观点,我们在第2题中列举出9个常见的问题行为选项,请参与者进行判断和选择。

在该问题的反馈中,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在习惯与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最严重,其中有6492名家长表示孩子存在习惯问题,有6441名家长表示孩子有学习问题,两类问题的占比均在40%以上。其次,孩子的情绪问题和注意力涣散问题不容忽视,占比均在35%左右。另外,手机上瘾问题和性格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占比均在25%左右。有3524名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问题,占比为23.44%。有734名家长表明孩子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占比为4.88%。有726名家长认为孩子存在家庭问题,占比为4.83%

在本问卷投入使用的过程中,有家长整理并提供了周围朋友家中的案例——

问题学生1:男,18岁,初一开始辍学在家,不想学习、不说话、只玩电脑,诊断为抑郁症。

基本情况:从小父母离异,孩子由奶奶看管,奶奶的家庭也是组合家庭,奶奶比较强势,对他宠溺有加,但要求学习钢琴,在小学四年级钢琴通过十级。

问题学生2:女,36岁,从高考失利后一直待在家,沉迷上网,没有基本的自理能力,不知道任何礼貌和规则,现在还在参加高考,一直400多分。

基本情况:妈妈不爱说话,爸爸暴躁,家庭缺乏沟通。小时候奶奶带的多,奶奶性格执拗孤僻,不接触外界,对她宠溺有加,要什么给什么,不让做任何事。

这位家长解释道:“社区里的家长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有问题,即使确诊存在某些问题,也不想暴露出来,害怕自己和孩子遭到非议。”由此可见,实际情况比问卷收集的数据更加严峻。

3.您认为导致孩子出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多选)

9373名家长认为导致孩子出现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占比为62.35%。其次,是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与“个人性格特质”这两个因素,占比分别为49.45%45.21%。“同伴带来的不良影响”这一因素紧次其后,占比为30.96%。从家长视角来看,“学校教育方式不当”占比仅为20.8%。另外,有少数家长强调了电子产品的副作用,提到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以及家庭成员间教育观点的不一致。

4.您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通常采用哪些方法?(多选)

     通过调查可知,家长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多采用“鼓励、关怀、帮助等方式”的方式,占比为86.32%其次是“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或社交活动放松心情”,占比为49.14%然后是“说教、批评、指责等方式”,占比为37.11%“打骂、惩罚、发脾气等方式”,占比为11.34%

家长在寻求其他力量帮助时,首选是希望获得学校老师的帮助,其次是亲朋好友的帮助,然后才是心理咨询师和专业医生的帮助。

从以上数据可知,大多数父母希望通过柔性的方式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呵护孩子健康成长。然而,由于家长观点陈旧、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学习提升的意识与渠道,导致了不少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仍然选择打骂或责罚等方式。

5.您是否认为在处理孩子问题时缺乏专业指导或支持?(单选)

5325位家长认为自己在处理孩子问题时缺乏专业指导,占比为35.42%;有9708位家长认为不缺乏专业指导,占比为64.58%

1)家长认为自身能力有限,无法正确处理孩子的问题:

①没念过书,不能辅导作业。

②没有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不知道如何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③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也读不懂孩子的心理。

④孩子的问题千奇百怪,我们有时候仅凭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也难以解决。

2)家长表示自己缺乏经验,无法应对孩子的问题:

①我第一次当父母,经验不足,也没有上过相关的育儿教育。

②第一次做父母,我也不知道怎样做是对的,也不知道怎样做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

③第一次为人父母,都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可能处理起来会习惯性地沿用父母教导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但是时代不同,环境也不同,必然结果也不会相同,所以我很迷茫。

3)家长倾诉自己的困境、顾虑与需求:

①作为家长,很多时候对于孩子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做才好,希望孩子好也怕自己用错方式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想求助学校老师又怕影响老师工作。一个班级有那么多学生,老师也不可能单独围着我的孩子打转。所以,我们很需要有这样的平台帮助家长答疑解惑,指明方向。

②我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在处理孩子的相关问题时存在信息差,眼界也有限,很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③我不会处理也没办法处理,更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因为我要生存,要每天拼搏赚钱!

④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无人能理解一个家长每天都处于崩溃边缘的感受。

⑤我不懂说话的技巧,也不知道怎么与孩子沟通,每次交流的结果都不理想。

⑥在处理孩子问题时,我们能寻求帮助的渠道太少,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费用太高。

⑦希望拥有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我们分析孩子在每个阶段的成长规律与心理特征,为我们提供助力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家长提到自己的矛盾心理与教育的阻力:

①迫于中国传统的棍棒教育,孩子一旦有问题行为,周围人的眼光就觉得父母没有严厉教育,所以我们父母一方面想去共情孩子,另一方面又要不得不在意他人眼光,唯恐把孩子宠坏。

②在孩子有情绪时,我自己也欠缺专业的方式去处理,然而家人却依旧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去威逼利诱,我想阻止却导致产生很多家庭矛盾。

5)家长表达了自我学习提升的诉求与遭遇的困难:

①我想看书学习,但是家庭教育的专业书籍太少,理论性又太强,很难看下去。

②虽然育儿书很多,但是每个孩子的情况似乎都不同,还是要靠自己用心去对待,有时候也感觉挺难的。

③我每次只能通过自己看书或者网络查找资料,没有找到更专业的指导。

④我一般都是自己看家庭教育的推文,希望能得到启发并实践运用,但是收效却一般。应该是专家的观点理论性太强,而我又理解不了。

⑤我认为真正能救孩子的外在关系一定是父母,因为父母是孩子的根。但是我很多时候感觉力不从心,因为大多父母本身就有很多创伤未曾疗愈,如何引领孩子成长?所以我们需要时间,也需要有人指导自己更快速地成长。

⑥我学习了尹建莉、郑渊洁、孙瑞雪等教育专家的系列书籍,她们奠定了孩子成长不同阶段的教育理念基础,现在遇到孩子性格急躁,不经意说脏话的毛病,正在学习《正面管教》,以期帮助孩子度过他的叛逆期。

6)家长提到孩子的现状,表示非常苦恼,十分渴望得到帮助:

①孩子喜欢玩手机游戏,晚得特别睡。我们说重了,他生气;说轻了,他不改。

②孩子写作业慢,专注力差,我们家长缺乏方法,学校也没有提供专项的应对方法。

③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我们家长想找老师时,孩子就很抗拒,一直哭闹。我们作为家长确实不太会处理。

④孩子性格孤僻,脾气暴躁,有手机瘾,一说就哭,希望学校能有心理老师帮忙沟通。

⑤孩子不想上学,我不知道是该支持她不上学还是鼓励她继续上学,因为毕竟初三了,升学的压力还是挺大的。

⑥孩子逃避写作业,我们同他商量并制定计划,但是最终都没有写。多提醒多几次,孩子就发脾气、闹情绪。我只是要求他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这都很难。为了作业那些事,我们吵架,难过,哭泣……

⑦孩子休学在家,大部分时间在用平板玩游戏、看短视频,这有助于孩子缓解压力,但长时间使用平板对孩子的身心又是不利的。孩子对其他事情又都不感兴趣。我们不知如何帮助孩子减少对平板的依赖?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以上内容可谓字字泣血,句句含泪。我们迫切希望尽快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凝聚更多力量,建立更多渠道,来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6.您希望学校或社会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来解决孩子的问题?(多选)

     家长们最期待的是加强家校沟通,共有12437名家长选择这一选项,占比为82.73%其次是希望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共有9180人选择,占比为61.07%7093名家长选择“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占比约为47.18%

1)家长对手机和电脑游戏深恶痛绝,提出质疑或建议:

①目前有成批的孩子沉迷于手机或电脑游戏,绝大部分孩子的自控能力很差。别说孩子,成年人的自控能力也有限,不然国家为何要用法律来禁止赌博、嫖娼和吸毒?

孩子们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国家应该高度重视手机和电脑游戏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应该立法保护孩子。我建议国家将所有手机和电脑游戏进行管制,成立一个专用的游戏管理平台,所有游戏公司只能在这一个平台上注册运行,如果在平台之外私自发布必须重罚。所有玩家必须在这个平台上注册真实身份,只能进入这个平台才能玩游戏,而且这个平台要统一管理玩家。成年人玩游戏不限制时间,12岁以下的儿童不准玩手机游戏,12岁以上青少年可以注册,但是有时间限制,例如只能在假期玩游戏,并且每天只能玩1个小时。如果家长或其他成年人注册登录后给孩子玩的,那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判刑罚,为了国家未来必须用重典。

②关于手机使用的问题。学校经常要求学生和家长在手机上完成任务,至于完成的质量怎么样?完成后作业,在手机上玩游戏或看视频该怎么监督?学校经常甩锅给家长,说家长没有监督到位,换成你会怎么想?

2)家长对学校教育发出呐喊:

①孩子的美术课、音乐课、手工课呢?我希望孩子在语数英的学习之外,能充分学习其他课程,得到放松,而不是以视频的方式教育。孩子会画、会唱、会跳,孩子身心健康,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②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改变中国式教育教学,让孩子有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多给孩子一点自由活动时间。

③实现真正的减负和素质教育,不开倒车,不喊口号,不讲一套做一套,只做表面文章和形式主义,例如延时减负,最后走样变成增负。

④加大班主任的心理健康专业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干预技术,由班主任指导家长,多开展家校共育活动。

⑤我对学校非常失望,沟通了也没啥实质性的效果,只能提高自己的认知,以正确的方式爱孩子、教育孩子。

3)家长的其他诉求:

除了学科知识的学习之外,我希望学校鼓励多元化的个性化教学,能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开展社交技巧课或团体活动,帮助孩子们学会与同龄人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社区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公益项目,给孩子提供安全且有意义的社交场所和成长机会;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学校和社会可提供专门的资源和支持。

不管孩子多努力,都要面对初中普职分流的问题,希望考不出好成绩的孩子也能得到学校和社会的尊重。

希望国家多点资源,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国家和社会肩负着重大责任,促进孩子良好发展的资源太少,大部分家长都缺乏教育孩子的能力,包括我自己。为什么生育率低?这也是原因之一。

7.您认为家长应该如何避免自家孩子出现问题?(多选)

       如何避免孩子出现各类问题,这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并探索的议题。家长们在问卷调查中给出了反馈:有12994人认为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占比为86.44%;有10859人认为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占比为72.23%;有10669人认为自己心态良好、情绪稳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占比为70.97%;有10497人认为要学会倾听和表达,占比为69.83%;有9441人认为要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占比为62.8%;有5726人认为需要寻求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占比为38.09%

8.您对改善孩子问题行为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有什么建议和想法?(开放式问题)

家长的反馈如下:多倾听,多陪伴,多鼓励,多包容,多共情,多引导,多理解孩子,多换位思考,多参加集体活动,多注重孩子的心理感受;自己多学习,改变自己,为孩子当好榜样;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改善家庭氛围、高质量陪伴、加强体育锻炼;期待老师家访,并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强烈要求关闭游戏。

1)家长深刻的家庭教育感悟:

①要亲自养育孩子,多加强亲子陪伴。童年只有一次,这种陪伴永远无法替代。父母是儿童成长的首要责任人,即使有隔代抚养,祖辈也不可能替代父母。

②经常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真实想法,引领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共同协商解决方案,制定亲子互动时光,增进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更信任你。

③家庭教育应该是家庭全员都应该参与的活动,而不只是父亲或母亲的事,而且需要达成共识,共同努力,家庭成员不认同教育观念是家庭教育的硬伤。所以我觉得家庭教育的实施者,需要建立统一战线,才有可能取得成效。

④首先要耐心观察与孩子沟通,了解问题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心理需求未满足、环境影响还是学习压力等。当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请保持开放、尊重和理解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⑤建立家长与孩子的心理链接,借助《窗边的小豆豆》与《佐贺的超级阿嬷》,还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的理念与方式,以快乐为基本和最高准则,不过度教育,汲取电影《抓娃娃》中两夫妻的教训,顺应孩子的天性、能力、个性、兴趣与爱好,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舒适、愉快的生存生活方式。

2)家长的家庭教育小妙招:

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做饭过程,只要父母对做饭保持一定的兴趣,以开放姿态邀请孩子参与,这就是亲子之间良好的沟通时机。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和孩子一起读一些有趣的笑话,笑起来的时候大家沟通就容易多了。和孩子讨论一下他们在学校的生活,保持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度,不要忽视他们对学校生活的描述。

3家长对社区和政府的建议:

①建议政府建设一些适合幼儿至青少年参加公益户外活动的教育场所,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

②现在的孩子集体活动太少,集体荣誉感不强,社会责任感欠缺,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建议以社区或学校片区为单位,定期组织户外活动、体育活动,组织体验环卫工人的工作内容,学习爱护环境,组织进养老院照顾老人,学习尊老爱幼等等。

4家长的专业建议:

①及时沟通: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观察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原因,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明确孩子内心的诉求。可以让孩子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够正确表达,从而预防比较恶劣的行为问题发生。

②教育纠正:孩子喜欢打人、骂人,或者经常摔东西,脾气比较急躁,可能与家庭环境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应该给孩子树立比较良好的榜样,纠正问题时,尽量以平和的态度与孩子交流。

③心理治疗:如果孩子有比较严重的行为问题,比如重复刻板的行为,或者有自言自语、胆小、不合群等方面的问题,可能与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有关,比如自闭症、多动症等。建议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

5家长的全面思考与观点:

以下是关于改善孩子问题行为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一些建议和想法:

①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花时间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梦想和担忧。让孩子知道他们的声音被重视。观察孩子的行为,尝试理解背后的原因。也许是在学校遇到了困难,或者是与朋友之间有了矛盾。

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保持开放和诚实的沟通风格,避免批评和指责,而是鼓励孩子分享他们的经历。当孩子表达观点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回应,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

③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 规则要明确、简单且合理,让孩子清楚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对于违反规则的行为,要有一致的惩罚措施,但也要给予孩子解释和改正的机会。

④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展现积极的价值观,如诚实、善良、勤奋和责任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或表现出不良习惯。

⑤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做出自己的选择,从而培养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分配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家务,让他们明白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⑥关注孩子的学业和兴趣爱好 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但不要给过多压力。支持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专注力。

⑦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鼓励 经常拥抱、亲吻孩子,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和成就,哪怕是小小的进步,都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⑧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关爱和支持,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定期举行家庭活动,如一起看电影、做游戏、外出游玩等,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未完,待续)

推荐我的三本新书——



镇西茶馆
发布我的教育观点、教育经验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