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泉【汉人老家】中营坝巷——汉中城内的烟火老街之五

文摘   2024-12-20 07:00   陕西  



中营坝巷

——汉中城内的烟火老街之五

作者   刘泉


汉中老城区里那些老街道中,最有意思、最有特点的莫过于中营坝巷了。

中营坝巷也叫“宗营坝巷”,是汉中中心城区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巷子,紧挨着汉中的中轴大道“天汉大道”。它北起东大街新华书店西侧,南止于中山街小学东侧,全长仅256米。这条巷子虽然短,却不寂寞,因为这里集合了汉中极具特色的美食。

关于中营坝巷的来历,据说来源与明代的藩王府“瑞王府”有关。相传明朝立国后,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朱家王朝的长治久安,采用分封制,将他的子侄孙辈分封为王,派往全国各地。派到汉中的是他的第二个儿子瑞王朱楼,到了明末,最后一代瑞王朱常浩大兴土木,建造起了奢华的瑞王府,内部仿照北京前门大街,建起了各种集市,中营坝巷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后来李自成“大顺军”起义,朱常洛被杀,王府也被烧毁,而中营坝巷的名称却保留了下来,并流传至今。


今天的中营坝巷内,除了市老年大学、新华书店,以及几个单位的家属院外,最有名气的当数这里聚集了一批汉中本土的小吃餐饮店,而且大多是开了多年的老店铺。有面皮店、梆梆面店,核桃馍、锅贴、牛杂面,还有安徽小馄饨店等。



老字号“陈记锅贴”要算这条巷子的美食“扛把子”,每天早餐,浓浓的锅贴香气都会弥漫在这条巷子里,唤醒汉中的早晨。这种类似生煎馒头的面食是汉中人最喜爱的早点之一。



钟楼黄家面皮则是这条街市最好吃的面皮,其面皮劲道、色泽光亮、切工一流,最主要的是他们的秘制绝料,也是汉中面皮的灵魂——油辣子,内含多种香料,颜色红艳,调出的面皮色香味俱全,入口堪称一绝。在汉中,面皮除了早餐吃,还会被当做中餐或晚餐来吃,算一顿正式的饭,但无论什么时候吃,黄家面皮总是让人难以忘怀,伴随了一代汉中人的成长。



郭家核桃馍是这条街上,另一个不得不说的亮点。老板自称是宁强人,20多年前就来到汉中,在此开店创业。这家核桃馍,小的核桃馍沾满核桃,色泽金黄;大的核桃加花生碎,中间薄,四周厚,吃在嘴里,嚼劲十足。店老板态度好,服务周到,可包邮到家。每天这家门口,前来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除此之外,其余的小吃诸如五香饼、煎饼、牛杂面,这几年新开的正宗四川火锅,也是别具风格、另有一番风味,如果来汉中旅游,建议一定来此街道上走走、看看,品尝美味小吃,感受汉中风土人情。



中营坝巷除了各具特色的美食,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亮点就是这条街上配钥匙的摊位比较多;从北端东大街走进巷子,首先看到的便是街道两侧一个个配钥匙的小摊子,从业者皆是清一色的老年人。来到这里,仿佛走进了配钥匙一条街。虽然配一把钥匙3-5元不等,但这种小产业,养活了一帮从业者,也是带动经济发展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吧。


总之,汉中城里的那些老街道各具特色,每一天都充满了人间烟火,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原生态的生活,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汉中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所以你不妨去看看,去感受另一个真实的汉中生活。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刘泉,笔名白水。生于1989年1月,陕西洋县人,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汉中报业传媒集团,记者。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汉中市、汉台区作协会员。工作之余热爱文学,痴情文学创作,2019年开始文学写作以来,先后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近年来文章多见于《汉中日报》《安康日报》《文学陕军》《读书村》等网络、纸媒。2024年开始创作的《汉中烟火老街》系列散文正在续写之中。

《赤土岭文协》微信平台编辑委员会

总顾问:王蓬

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俊惠  马强  王汉喜  李汉荣  李青石  李虎山  沙建国  姚骏骊 梁中效 黄建中 庞 桥 芦雅萍 杨西藏 赵万宏 魏来安

艺术顾问:武妙华  龙怡珍  陈超  黄国梁  黎 智 史延年  李大庆 何宝安

总编:熊建华

副主编:伍宏贤  王 东

执行主编:胡彦琛

编委:罗枫  张胜利  马艳 孙芬玲 屈树东 孙斌 毛鹏举 王会林 苏值 李艳 杨杨 罗茹 胡丽岚 陈照国

审核:田也,责编:国文,序号:3484

      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官方微信

公众号 

赤土岭文协
传播汉文化精髓,弘扬三线文化精神,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汉中经济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和文化旅游发展;肩负汉中地方资源的宣传、推介和文化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