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SG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及投资机构等都高度关注ESG、主动践行ESG。”5月16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院长、国家标准委环境社会治理(ESG)标准化项目研究组召集人柳学信以视频方式在首届华夏大健康产业ESG发展大会上发表演讲。
本次大会为第88届药交会分论坛之一,以“追寻新质生产力·聚焦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由华夏大健康研究院和国药励展共同主办。
今年是ESG概念提出的20周年。ESG是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Governance(治理)首字母的缩写,ESG的概念在2004年被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正式提出,并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投资决策和企业管理中。
“ESG是伟大的市场创新。”柳学信说,“ESG是CSR的升级和迭代,自下而上由投资驱动,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ESG把治理因素纳入整个框架体系,使ESG可自我实施。”
在柳学信看来,ESG也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越来越多国家通过采纳指南、国际规则等软法实践,制定正式法律规则等硬法,提高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和治理水平,促进ESG实践和可持续发展。ESG政策法规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企业与投资者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稳定。
目前,中国是ESG发展实践最活跃、进步最快的国家。在实践中,我国在贸易和投资规则和规制、生产中管理和标准等方面进行对接与协调,有效促进中国和世界经济安全有序融合。
柳学信表示,ESG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我们要利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不断对标对表国际通行规则,实现制度创新的对外开放战略。“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为全球提供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国方案。”
我国ESG实践快速发展
“ESG的内涵与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它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柳学信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ESG是将环境、社会和治理战略融入商业模式和管理体系的理念和方法论,本质上也需要新发展理念的指导,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工具。
同时,ESG也是我国担当全球可持续发展责任、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战略工具,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阵地。
“协调”是ESG的内在本质。柳学信认为,协调意味着经济发展的目的不再仅仅是经济数量上的累积,而是追求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企业ESG实践从单一追求利润转向更加综合平衡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更关注社会和环境的整体均衡,从而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绿色是ESG的实践基础。ESG与绿色转型要求相契合。‘十四五’规划提出,经济社会发展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ESG理念在中国落地实践提供了机遇。”柳学信称。
我国ESG实践在快速发展,表现之一是ESG信息披露制度加速完善。证监会在2022年11月发布《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制度。2024年4月12日证监会统一部署,上海、深圳、北京交易所同步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
2023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等碳主题相关政策密集发布,主要聚焦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碳数据计量与核算以及碳市场建设运行,推进气候转型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绿色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明确绿色边界,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助力相关领域发展。
ESG投资快速增长。来自权威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ESG投资规模目前已达33.06万亿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达34.02%。上交所、人民银行分别在绿色公司债券和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方面着手施策,推动了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保障境内ESG投资规范发展。
这是ESG在叙事方式和重要议题上中国化的体现。柳学信认为,我们可以利用ESG实现中国的战略目标,在环境、社会、治理三个维度中体现中国国情的重要性议题,实现国际规则体系的中国化。
构建中国ESG披露标准体系
柳学信表示,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应该构建中国特色的ESG披露标准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成立四年来一直在研究中国特色的ESG披露标准体系,并提出“1+N+X”框架。其中,“1”代表通用标准,分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中国ESG标准的共性议题;“N”代表行业议题,根据行业或专业领域特点制定的行业实质性议题;“X”代表专项议题,是根据ESG特定主题等特点制定的特色议题。
据介绍,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立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研制并牵头起草的我国首个《企业ESG披露指南》团体标准于2022年4月16日发布、2022年6月1日实施。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在国内外引发高度关注和广泛反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还起草了旅游企业ESG标准披露指南,钢铁、酒业等4份行业团体标准已发布,十余项行业团体标准正在研制中;此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正在进行汽车、建材、矿物制品、材料和投资等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的ESG相关标准研究,制定行业团体标准。
“另外一些诸如气候风险、生物多样性、中小企业、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等专项标准也正在研制中。”柳学信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1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通知,批准环境社会治理(ESG)标准化项目研究组成立。该项目研究组聚焦于环境社会治理(ESG)领域,围绕环境社会治理(ESG)标准化需求、标准化路径开展专项研究的标准化项目研究。
为了实现中国特色ESG标准体系的构建,柳学信建议,应尽快出台中国ESG法律政策,促进我国ESG规范发展,以明确中国迈向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构建中国特色的气候治理体系,将ESG系列标准与政策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相衔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来
源
华夏时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
China 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 Institute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作为北京市属重点研究型大学,拥有工商管理、应用经济、管理科学与工程和统计学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及博士后站,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劳动经济学”、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工商管理”、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市与教育部共建)等研究平台,长期致力于人口、资源与环境、职业安全与健康、企业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ESG相关领域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科研成果。基于这些研究优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盈富泰克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机构于2020年7月联合发起成立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研究院的宗旨是以高质量的科学研究促进中国企业ESG发展,通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家智库和企业咨询服务协同发展,成为引领中国ESG研究和ESG成果开发转化的高端智库。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研究院围绕ESG理论、ESG披露标准、ESG评价及ESG案例开展科研攻关,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一些阶段性成果此前已通过不同形式向社会传播,如在《当代经理人》杂志2020年第3期ESG专辑上发表,在2021年1月9日研究院主办的首届“中国ESG论坛”上发布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近期,研究院将前期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进行了汇总整理,并以“中国ESG研究院文库”的形式出版。这套文库的出版,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中国ESG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既有利于全面推广ESG理念,也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ESG政策和企业发展ESG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ESG研究院文库
主编:钱龙海 柳学信
中国ESG发展报告2023
作者:王大地,孙忠娟,王凯,张晗
中国ESG发展报告2022
作者:王大地,孙忠娟,王凯,张晗
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报告2022
作者:刘柳,张天华,王凯
弘扬学术精神
传播财经科学
彰显人文情怀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