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公司已经证明了,末尾淘汰听着很能激发员工,实际执行并不是。企业要想实施末位淘汰,就要想清楚一些列的问题,比如:工作分配是否公平?结果考核是否公正?考核标准是什么?你考核业绩,那大家都没有业绩,都是0,你怎么淘汰?你考核遵守记录,那大家都是模范标兵;你考核工作时长,那本来8小时能干完的活,现在16小时也未必能干完。
被末尾淘汰掉的人,大多数是和直系领导关系不好的员工。一般某个员工和上司关系不好,就很难接到“好活”,干的都是一些脏活累活,自然就很难出成绩。什么是好活?就是重点项目,很多人在关注,资源有限配置,人力重点关注。有困难自然也能被上级及时知晓,及时解决了。脏活累活刚好相反,苦哈哈干了很久,也出不来成绩。即使做到了120%的努力,可是整个项目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自然绩效不理想了。
还有一种人,也容易被末尾淘汰。就是这个人本身就准备离职了,刚好选择被淘汰,可以拿到公司的 N+1 赔偿。俗称“背绩效”。看到一位网友分享:新来的领导就是厉害,一上任就对全体员工实行末尾淘汰制,结果不到一个月,因为太卷了,1/3员工选择辞职,而被淘汰的只有一个人。真正需要淘汰什么人,不需要考核,也能知道。一个项目组里,谁的能力强,谁的能力弱,大家还是心知肚明的。但是这个强弱,需要很蠢一段时间去验证。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内,业绩末尾并不代表能力末尾。如果企业过于依赖末尾淘汰制来评价员工,可能会误判一些有潜力的优秀员工,导致他们被错误地淘汰。而且,一旦开启末位淘汰,意味着大家都是竞争关系。会不会造成内耗?故意使绊子?
比如,这件事需要配合,但是因为这件事是你的KPI,不是我的KPI,那我为什么要帮助你?
末尾淘汰还会带来的压力,部分员工可能会选择主动离职,导致企业的人才流失。这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招聘和培训成本,还可能影响企业的稳定性和凝聚力。往期文章:
面试了一个42岁的程序员,他要1.5万一个月,HR说可以。然后,我送他离开,他和我说刚才要高了,他1.2万也是可以的,让我反馈下
同事和上级因加班吵了一架,便立马提了辞职,可上级没批。结果下午意外收到全公司邮件通知上级被开除了,同事立马悄悄拿回了辞职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