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跨境:全托管供应商洗牌

文摘   2024-07-28 21:53   广东  



广州,剧情相同,从主站到买菜再到跨境,一样的连续剧,而这背后,则是跨境全托管供应商的洗牌,潮进潮退,全托管业务迎来巨变。



1


铺货


五个关键词:牛仔裤,广州,增城,新塘,temu,这五个关键词浓缩了全托管模式前期暴发户增长模型。


疫情期间,广州外贸受阻,增城新塘整个牛仔裤产业链停滞,但工人要吃饭,持续出货,库存积压,老板发愁,恰逢多多跨境,老板迫于清库存压力,开始铺货上架,两眼一蒙,赌时运赌流量,但目的在于清库存,在拼多多海外铺天盖地流量攻势下,这批清库存老板不仅清了库存,还依靠前期平台红利,毛利不透明情况,赚得盆满钵满,关键核心在于有库存,有尾货,去铺货,等流量,总有一个成功。


时到今日,增城那批老板,脑海里还在回荡多多买手那句话“有货就上。”,而这样的猛烈的铺货模式,则演变成今年的重灾区,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首先义乌商家先炸,那边对多多跨境骂声可谓滔滔不绝,而骂声不绝原因在于海量铺货模式遇到了资质审核收紧、以及全托管模式要打平的迫切,他们撞到枪口上。


义乌小件货,通过快速铺货、测品、找品、赚钱,一气呵成,因此前期他们会疯狂铺货来找到爆品和毛利品,但随着平台对资质要求提高,很多产品都缺资质,很多工厂都没有资质,严苛的资质要求,加上不顾一切的铺货,造成了巨大资质漏洞,天价罚款从天而降,这批义乌供应商本身没有太多跨境经验,对资质证书并不敏感。此前有些供应商为仓促上架,还p证书,提供各种假的检测报告,如今资质没跟上造成巨额罚款,谁也没想到平台真的会罚款,而且罚得“一丝不苟”。


而广州供应商也没逃过罚款,服装供应商成了重灾区,过多的铺货造成了不同size在不同国家流通,造成所谓货不对板,天降5倍罚款,另外就是图形、图案的侵权,还有美国0元购兴起,顾客以质量问题为由退款不退货,商家承担罚款,最惨的是这批服装厂老板必须把铺出的货给清完,他们得硬着头皮去清库存。


而这次罚款,对全托管供应商来说是一个巨大警示,第一就是曾经粗鲁铺货模式无法应对平台的收网,从新增电池规则到标签位置,再到欧盟医疗器械报告,若继续铺货无法兼顾资质,最后会被罚死;


第二全托管方向变了,以前铺货测品时代过去了,小商小贩选品上架时代过去了,流量开始向头部优质商家和商品倾斜。


第三国外对全托管业务开始出手,关税壁垒,亚马逊入局,整个形势日趋严峻,全托管业务必须保证充足毛利来做压力测试,压力测试对象是供应商。


一句话总结,全托管局势彻底变了。




2


集中


铺天盖地的铺货模式已经成为过去,留下来、存活的只能靠精细化商品运营,在某个品类有足够的深耕能力,一能迅速补资质,能快速面对各国资质审核迅速找的解决办法,能有足够抗风险能力。


二是持续让利,多多跨境会把流量倾斜在这类头部商家,要求商家获得流量同时必须持续低价,这是全托管后面面对高关税以及要盈利的重要手段,头部流量的倾斜,以及头部商家持续降本,从而用规模效应面对各国即将提高的关税以此保证底价,全托管业务进入深水区,对各种违规情况的罚款背后意义深长。


其次罚款以及资质审核,带来了全托管运营成本逐月提升,上架要求越来越高 ,一大批全托管供应商将消失这轮更新迭代确实有点猛。


供应商品类精细化运营,流量投放向头部、优质商家倾斜,使得规模效应越来越集中,那些被清理的供应商销量集中起来了,目前头部品类头部供应商单量非常稳定。


回头来看,全托管业务在一轮血洗后顺势进入新阶段,第一阶段在商品稀缺的情况下,清库存都能起量,有什么卖什么,这背后在于前期投流较猛,很多商品直接给到流量。


第二阶段在于铺货选品,流量放缓,第一波投流形成的复购逐渐支撑后面选品迭代,供应商通过迅猛铺货来找出能持续复购且有流量的品。


第三阶段在于合规与精细化运营,国际形势的变化,投流必须严格考虑转化率,还有小件包裹0关税即将取消,全托管必须面对未来不可知的风险,加收关税也要转移到供应商和平台身上,之前大开大合已不适应这种严苛国际环境,成本上投流上会更加精细化,平台流量集中在头部商家更能抗风险,成本也更低,因为这批供应商也更能抗压。


全托管下半年策略一定是在加紧资质审核同时,把铺货商家清掉,用规则筛选制造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强的商家,迭代还在继续。



3


未知


等待多多跨境全托管业务的是各种未知风险,而对于全托管供应商而言,风险和机遇并存。



END



添加六哥微信进群:

liuge4000

六哥调研
聚焦社区电商 新零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