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易概述
大股东王氏家族同一控制下的资产注入
交易概述:双成药业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奥拉电子100%股份。
昨天文章我自己删除的原因是假定了100%股份对价,但如果把现金比例调高,整个交易方向也会变得有趣起来。
交易双方股权结构:均为王氏家族同一控制
至于“支付现金”:公司账面仅有4300万货币资金及理财。8亿总资产中,固定资产及开发支出合计5亿+。相比于收购交易的需求而言,账面资金严重短缺。这也是昨天未考虑现金对价的原因。
【二】奥拉电子估值
王氏家族与投资机构的博弈
1、整体估值预计不超过90亿
本次交易属于大股东资产注入,按照目前监管口径仍需业绩承诺。在具体计算方式上采用“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口径(下图来自思瑞浦收购创芯微)。
奥拉电子的“剔除股份支付净利润”在2022-2023年均为正、合计1亿,2024年1-7月达到3亿。
(1)按照线性外推去看,2024全年6亿,按照15x窗口指导计算,整体交易估值预计不超过90亿。
(2)考虑芯片库存周期等问题,保守方式口径是年均4亿,按照15x是60亿整体估值。
但是,奥拉电子的历史估值曾达到100亿+,这个gap如何处理?
2、按照100%股份对价的场景
根据目前公告,发行股份的价格已经确定为每股3.86元。假设全部采用股份对价,可以分别测算估值60亿/90亿的场景:
情形1:按照90亿估值,增发股份目前市值162亿,整体市值191亿(6亿利润的32倍)
情形2:按照60亿估值,增发股份目前市值108亿,整体市值137亿(4亿利润的34倍)
王氏家族在收购方双成药业持股比例是49.01%,在标的公司奥拉电子持股57.51%,比例非常接近。这也就导致了:
(1)在100%股份对价情形下,王氏家族增发后股比始终在49%-57%之间。
(2)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变化对估值不敏感。奥拉电子即使按照90亿估值注入,相比于60亿估值的55.72%,也仅是多出0.5%。
相比于0.5%的微小股份增加,估值90亿(相比于60亿提高50%)所带来的业绩压力是几何增加的,三年业绩亦不能决定公司长期估值。因此从业绩承诺义务人(大股东)的角度,他们可能不会强求高估值。
(3)对于投资机构而言,按照最新股价6.94元,如果能够按照90亿估值注入,目前股价已经让他们实现保本并实现60%收益(按照100亿估值算)。
但如果仅有60亿估值,目前股价也仅是让他们刚刚保本,投资机构对于后续股价上涨就会抱有更多期待。
【三】能否提高现金对价的占比
表面上看,双成药业账面资金仅有4300万。
但是可以考虑在本次交易中,大股东/持股平台、投资机构也做差异化估值(之前讨论比较多,但大股东注入的情形中应该是第一次)。
1、通过并购贷款,或者“大股东股权质押+股东借款”方式,解决投资机构的现金对价问题。
假设投资机构按照150亿估值全现金退出,
情形3:换股交易估值80亿,整体估值89亿(6亿的15倍)
情形4:换股交易估值50亿,整体估值63亿(4亿的16倍)
可以看到:(1)同样是60亿/90亿整体估值,也就是同样的业绩压力下,投资机构若全部现金退出,大股东在双成药业的持股比例还能提高6%左右;
(2)硬币的另一面是债务增加。投资机构20亿的现金对价需求,无论通过股权质押再提供借款,还是通过并购贷款,目前股价的安全垫并不足够。
下图是7月份老文章《影子银行收缩下的A股重组》对于质押率的周度统计,“无限售股票”平均质押率在35-40%。至于未在图上体现的“有限售股票”,历史数据上看,同一周的质押率比“无限售股票”平均要低7%。
也就是说,即使大股东将未来新增发行取得的股票全部用于补充质押,按照目前每股6.94元股价(按上述指标的发行后整体市值100-150亿),对应的隐含质押率为20-30%,对于金融机构也仅仅是刚过安全线。
若后续股价无法继续上涨、并维持高位,通过债务资金支付现金对价的计划,恐怕也就很难闭环了。
2、能否通过募集配套资金置换债务?
眼睛尖的读者可能已经看到,20亿现金对价不仅低于股份对价金额的50%,也低于按照目前6.94元每股价格计算的未来市值100-150亿的30%,也就意味着20亿资金有机会全部通过配套资金解决。
但是,如8月份文章《期指基差》讨论过,增发再融资的交易对手是二级市场基金等机构,他们的投资行为与“期指基差”的收敛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1)下图是2016年以来月度频次的定增募集资金规模(剔除金融地产行业,剔除大股东认购、仅考虑从二级市场抽取流动性)。
(2)鉴于100-150亿的市值区间基本属于中证1000个股,因此与沪深300一并比较期指基差。可以看到,定增发行的高峰期,指数不一定上涨,但期指基差都是收敛的。
背后原因在于,(1)即使是缺乏资产定价能力的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大盘的稳定(至少不拖累)有助于他们获取并锁定发行折价的收益。
(2)对于能够执行“long个股/short期指”的深度基本面机构,基差收敛也有助于他们降低short成本。
那么,即使本次交易在6个月-1年后取得审核并拿到,在1年有效期内能否“运气好”遇上市场行情、从而顺利募集配套资金?这其实就是在赌了,能否赌赢是一门玄学。
写于2024年9月12日
修改与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