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2020-2022年位列全球光伏电池片前列的润阳股份,尽管在2023年6月取得了ZJH的创业板IPO注册批文,随着12个月批文有效期的届满,最终在1个多月后的2024年8月,创始人决定将润阳的控股权出任给通威,并于8月13日签署了《意向协议》。
根据《意向协议》,本次通威控股润阳的交易方案比较平平无奇,但如果去深挖可以发现不少细节:
(1)通威的50亿资金支持,事实上替代了润阳原计划通过IPO实现的40亿募资,缺点在于老股东暂时没看到明确的退出路径,甚至在投资4年后,股权估值还回到了原点。
(2)提供10亿过桥资金的主体是江苏悦达集团(集团公司,当地gov是>90%的股东),而不是润阳现有的老股东悦达新能源(集团下属的第三级子公司),所调动的资源级别较高。同处于困境中的江苏悦达相关企业高合汽车,难免也会希望“当地国资过桥纾困+产业接盘”模式能够复制,使得自己有机会走出泥潭。
(3)润阳最早披露的40亿IPO募投项目中最大一笔开支是“润阳硅材料”的20亿宁夏5万吨多晶硅项目(2023年已经投产),是宁夏石嘴山当地规划产能的第一期项目(总共四期,合计投资220亿,第一期50亿)。
但是,通威目前就有45万吨多晶硅产能(内蒙包头25+云南保山20),占2023年全国143万吨的约1/3,另有40万吨在建——但是硅料目前处于严重供需失衡状态,市场价格已经开始跌破部分企业的现金成本。那么,宁夏当地的后续3期项目会不会被通威砍掉,或者至少缓建几年?这对于宁夏当地officials的“业绩考核”有可能造成不小影响。
(4)无论砍掉或缓建,这都意味着上述40亿增资金额可能是有溢余的。因此,老股东尽管暂时没看到明确的退出路径,我留意到的是上述40亿增资款会否用一部分来减资回购投资人的股份?
若仅考虑2020年进入的投资人,按照7.5亿总成本(4.1亿增资+3.4亿受让老股)和年单利8%对应的4年利息2.4亿,总对价仅10亿,通威在资金支付能力上绰绰有余。而对于其中的利息部分,按照23Q1未分配利润约43亿(估算)和2020年投资人持股14.5%,应享有未分配利润为6.2亿、远大于上述2.4亿,此时通过减资程序而不是股权转让甚至还能取得tax benefit(对于税法意义上的居民企业,减资中的未分配利润部分视为免税分红,而不是转让所得)。
【一】
润阳原计划的40亿元IPO募资,通威出了
根据本次《意向协议》的交易方案,第一步是江苏润阳注册地所在的盐城国企“悦达集团”提供10亿元过桥融资。
第二步是通威在完成尽调、协议签署后通过增资+收购第一步10亿增资所对应股份,取得不低于51%股权,交易金额上限为50亿。
——倒轧出来就是:整体估值约100亿,第二步增资的金额上限40亿,而润阳原计划就是通过IPO募资40亿(见下表)。
可以理解:本次50亿New Money对应的是10亿紧急流动性支持+25亿未来资本开支+15亿备用资金,“暂时不涉及”存量股东的退出。
【二】
与江苏悦达同处漩涡中的高合汽车
本次《意向协议》的签署方仅有创始团队(含持股平台)以及江苏悦达,盐城下属建湖县的产业基金并未参与在本次协议中,因此可以理解为本次交易是创始团队、江苏悦达(盐城市国资委实控)发起或主导的。
(有人会说,“也许”是财务投资人无法在短期内履行完毕内部程序,但你留意一下财务投资人中有一个自然人,这个就会有点说不通)
同时,本次江苏悦达提供10亿过桥资金的主体,并非老股东“悦达新实业新能源”或“盐城元润基金”,而是直接上升到了悦达集团,其股东是直接是盐城GOV+江苏财政T,实际上调动了较高层级的资源。
对于盐城/江苏悦达通过斡旋取得的“local SOE提供过桥+产业集团增资收购”的方案,高合汽车/华人运通势必也渴望high-profile支持。
但是,对于高合这种拿过多个地方的资金、且公司注册地目前仍在上海的公司,整个协调难度势必是大幅增加的,更何况悦达和青岛各自也有其他出血点(例如与悦达相关联的起亚汽车)。
【三】通威和润阳的晶硅产能
以下图表主要取自联合资信针对通威2022年所发行可转债(通22转债)的《评级跟踪报告》:
(1)多晶硅产能在2021-2023年从50.5万吨上升至82.7万吨,143万吨,但价格从2021年12月最高每公斤42.7美元下跌至2024年4月底的6.3美元。
(2)通威股份的产能:截至2023年底,通威的高纯晶硅年产能45万吨,在建项目40万吨。存量产能45万吨已占全国143万吨的1/3,新增产能尚需投资金额50亿。
(3)润阳股份的晶硅投资:上游晶硅生产、中游电池片制造,两者存在明显的聚集效应。而如果面对供需不平衡的市场情况决定缓建晶硅,则电池片的capex也将势必受到波及,因为在缺乏上游原材料情况下,开工率、产能利用率都会比较低,存在闲置可能。
【四】润阳的财务数据
润阳股份的财务数据目前仅更新到2022年底,23年一季报仅有简要数据,因此放在最后看。
(1)2020-2022年简要数据
(2)23Q1未分配利润(估算),等于22年底未分配利润+23Q1归母净利润
(3)2020年新进财务投资人成本,包含约4亿增资,以及大约3.4亿老股转让。
尤其对于2020年9月新进入的投资机构,平均估值在45亿左右。
如果通威本次直接按照100亿投后估值增资40亿,所对应的60亿投前估值意味着这批投资人2021年以来的估值浮盈全部破裂,仅剩每年8%的单利利息。
写于2024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