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额存单重出江湖,小银行火力全开,大银行中枪

财富   2024-12-10 21:00   广东  

一到年底小银行就开始“吹起冲锋号”,在跟大银行抢存款方面,他们毫不留情。

1




3%的存款利率放在两年前那都是洒洒水的事情,根本没有什么奇怪,而且对小银行来说还算比较低了。
但在当前这种环境之下,3%的存款利率那可以算得上“天价”了。
因为最近两年时间,在市场流动性大幅增加的背景之下,银行存款利率一降再降。
经过多轮利率下调之后,目前大多数银行官方挂牌利率都不超过2%。
虽然很多银行在吸收存款的过程当中会在官方挂牌利率基础上上浮,但绝大多数银行实际的利率也不超过2.5%。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些小银行动作频发,开始频频上调存款利率?
昨天我们刚提到有不少小银行逆势上调了官方挂牌利率。
现在又有一些小银行更进一步,直接将存款利率拉到了3%的战线上。
年底关键时间,各大银行都在拼命吸收存款,为了吸收更多的客户,各大银行又重新祭出了大额存单这个大招。
而且从部分银行发布的大额存单来看,其利率要比普通定期存款高出不少。
比如贵州银行有一款三年期的大额存单,年化利率可以达到2.45%。
但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近日无锡锡商银行就推出了一款三年期大额存单,其年化利率高达3%。
而且这个大额存单还支持转让,可以说兼顾了利率和流动性。
3%的利率不仅要比目前的普通定期存款高出不少,也比一些大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高出很多。

2




看完这个利率之后,我们只能感叹现在的银行真的太卷了。
可能大家对3%的利率没有什么概念,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数据。
但3%利率的背后有可能是银行在做亏本生意。
大家都知道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是息差,净息差占很多银行营收的比重都达到70%以上。
但最近两年时间在信贷利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之下,银行的净息差一直在不断收缩。
以前很多银行的净息差都可以达到2.5%以上,但是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的平均净息差已经下降到1.53%的历史最低水平。
基于这种净息差水平,如果银行以3%的利率吸收存款,大概率是不赚钱的。
因为目前很多银行的贷款利率也很低,各大城市的首套房利率大多低于3%,经营贷和消费的利率也只有3%左右。
再加上其他经营成本,如果以3%的利率吸收存款,很有可能是亏损的。
对于这个道理,我相信各大银行都懂。
但为什么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有些银行仍然逆势上调存款利率呢?
主要是到了年底,银行又“缺钱”了。
这可能跟大家的认知有一些出入,但一点都不意外。
一方面是年底是银行面临考核的关键时期,存贷比各种指标必须满足监管需求,所以存款必须达到合规线以上。
另一方面年底整个社会对信贷的需求相对比较旺盛一些,银行得准备更多的资金应对。
再一个是这两年很多银行都在积极转型业务,加大非息业务的开发力度,尤其是投资业务已经成为很多银行业绩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银行并不嫌钱多,如果投资收益高于存款利率,他们当然愿意吸收更多的存款。
总之银行不嫌钱多,只要有钱他们有足够多的赚钱渠道,哪怕把钱放在央行都是可以获利的。
尤其是对于锡商银行这些民营银行来说,目前他们的净息差仍然可以达到4%以上,即便利率给到3%仍然有赚钱的空间。
但是,过去一年的时间,在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很多银行都出现了存款搬家,客户都把存款转移到了股市等其他地方,结果导致银行的存款增速比较缓慢,甚至下降,所以银行必须想尽各种办法吸收更多的存款。
尤其是到了年底,能否吸收更多的存款,对于明年的经营至关重要。
所以为了吸收更多的存款,一些小银行只能“火力全开”,通过大幅提高利率这个招数来跟大银行竞争。

3




银行这种提高存款利率确实能够有效吸收存款,但中抢的却是大银行。
目前大银行的存款利率很低,比如国有六大行官方挂牌利率最高只有1.55%,这点利率塞牙缝都不够。
也正因为利率偏低,很多客户都把钱转移到一些小银行,这让大银行备受压力。
与这些小银行可以大幅上调存款利率不同,大银行受到的监管更严格,责任也更大,这就会出现两个矛盾。
一个是信贷投放持续增长。
国家的很多经济刺激政策都是通过大银行来进行的,比如国家就要求大银行对“两重”“两新”行业的信贷投放。
另外在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重大基础设施信贷投放上面大银行也承担重大责任。
这意味着这些大银行需要更多的资金实现信贷投放。
但另一方大银行必须严格遵守监管部门的一些监管政策,比如存款利率不能随意上调,不能破坏了银行业的存款环境。
结果是很多大银行都只能老老实实的按照市场的实际情况定价,存款利率比较低,对客户的吸引力不大。
尤其是到了年底,很多小银行都纷纷上调存款利率抢存款,这让大银行吸收存款难度更大。
而所有难度最终都是由一线员工承担的,因为银行会把存款任务等各种指标分到人头上,如果完不成任务,奖金绩效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对于这种困境,我相信大银行的员工恨不得把这些小钱给痛骂一顿,这种背刺同行的做法确实太让人头疼了。

毒舌财商
分享有价值的银行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