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各大银行都在轰轰烈烈地搞开门红。
开门红的任务五花八门,从存款到贷款,到中收都是很多银行的重中之重。
但是今年的中收对于各大银行来说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一直以来,国内众多银行对净息差的依赖度都很高,大多数银行都达到70%以上。但这几年在整体环境并不太好的情况下,银行的净息差越来越小。受净息差持续收窄拖累,很多银行的利润增速都比较缓慢,甚至有一些银行利润出现负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国内银行也开始重点发力中收业务和投资业务。而且有些银行相当有魄力,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困难,他们都会定下坚实的任务,一定要保持业务的增长。从最近一年各大银行中收业务的表现来看,整体表现并不太理想,一些大行甚至可以说“全军覆没”。中收业务的表现大概可以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看出来。我们以2024年前三季度6家国有上市银行和9家股份制银行为例,来分析一下他们中收业务的增长趋势。根据各家银行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这15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全都是负增长,可以说“全军覆没”。其中降幅最少的2.83%,降幅最大的达到20.56%。另外有9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超过10%。当然除了这些大型商业银行之外,一些中小银行的中收业务降幅更加明显。比如前三季度宁波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7.53亿元,跟2023年同期的32.2亿元相比下降了45.6%,第3季度降幅更是超过5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最近一年时间,各大银行的中收业务表现并不太理想,甚至可以用槽糕来形容。总结各大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减费让利已经成为了很多银行不得不面对的共同选择。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在整体经济表现不佳的背景下,国家一直在强调给实体经济,给小微企业让利。所以最近几年很多银行一直在不断下调手续费,甚至直接减免很多手续费,这也导致银行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根据支付清算协会公布的数据,自2021年到2024年二季度,协会会员累计为各类主体减费让利就超过了1,000亿元。一直以来理财市场都是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是代理的保险产品,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一直能够获得很可观的收入。但这些理财产品的表现一定是跟整个经济的形势相关的,在整体经济表现不佳的背景下,理财产品整体表现也并不太理想。尤其是最近几年股市、基市整体表现都不太好,交易相对比较低迷,这也导致银行的佣金也受到了影响。比如2024年上半年,工行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6.7%。2024年上半年,招商银行代理保险收入同比下降57.34%。过去几年,很多银行一直都在争夺私人财富管理市场,有些银行的管理规模已经达到好几万亿。相比于普通客户而言,这些私人财富管理单客金额比较大,能够给银行贡献可观的利润。但是最近两年因为行情表现不佳,私人财富增长比较缓慢,这也导致很多银行的私人财富管理业务明显收缩。从一些大银行公布的数据来看,个人财富管理业务降幅确实比较明显。这几年因为净息差增长乏力,很多银行都开始发力中收业务,这也导致中收业务竞争加剧。为了抢夺更多的客户,很多银行都主动下调费率,甚至实行零费率。受以上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2024年很多银行的中收业务都持续下降,这早在市场预料之中。不过面对持续下滑的中收业务市场,很多银行仍然不信邪。即便面临市场颓势,面临残酷的竞争,很多银行仍然定下很高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细化成多个任务分配到员工的头上。在一些银行高管看来,只要把员工逼紧一点,哪怕再困难的任务都能够实现,这才能彰显出他们的能力。不过在这我们想说的是,任何脱离市场实际的目标,最后的结局肯定是很难看的。事实已经摆在面前,这两年中收业务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不是一两个银行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银行业都面临的共同问题。因为按照当前的大环境来看,很多人的收入都不太理想。没有收入的支撑,大家对中收业务的需求自然就会下降。如果银行不考虑这种事实,而是一味的寻求增量,必须保持正增长,那不仅不会获得好结果,反而有可能把员工逼疯。毕竟市场的蛋糕就那么大,而且越来越小,但是各大银行都虎视眈眈,你能采用的招数别人也能够采用。到最后把大家弄得疲惫不堪,但中收业务仍然继续下降。所以面对当前这种市场环境,我觉得银行没有必要陷入“增量怪圈”当中,没有什么业绩是必须一直保持增长的。大家必须认清现实,然后及时调整战略,与其片面追求增量,还不如聚焦自己的优势业务,在传统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这或许会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