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1
主创团队
编剧:孙祖平
导演:万黎明
舞美设计:胡佐、张弛
灯光设计:沈倩、周钰棋
服化设计:范丛博
演出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剧照2 下场门“窑洞一角”
路遥,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
1949年12月2日,出生。
1969年,回乡务农。
1973年,被推选到延安大学中文系读书。
1976年,从延安大学毕业,分配到文学刊物《延河》做编辑工作。
1980年,处女作《惊心动魄的一幕》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
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
1992年11月7日,病逝。
路遥只活了42岁,当他决定创作《平凡的世界》时,已经深知自己将进行的是一场命运的“赌博”,赌注便是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平凡的世界》一共三部,时间跨度从1975年初至1985年初,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城乡社会在这十年间经历的巨大历史性变迁,创作工程极为庞大。
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的征途上,遭遇了重重困难与考验。长期的写作生活让他的作息失去了规律,无数个通宵达旦的工作,逐渐侵蚀了他的健康,肺结核和营养不良等疾病接踵而至。他始终坚守在文学创作的阵地上,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路遥的世界》这部话剧,正是对这位伟大作家在1984至1988年间创作《平凡的世界》过程的一次深刻回望,它不仅展现了路遥的生活状态和写作情景,更深入地触摸了他内心世界的复杂纹理。这段时期不仅是他创作生涯的巅峰,也是他生命迅速走向终点的阶段。
在这部作品中,编剧孙祖平教授巧妙地构建了三个交织并行的时空维度。第一个时空是现实时空,这里是路遥日夜兼程、笔耕不辍的战场。第二个时空是路遥的精神世界,那是一个光怪陆离、充满隐喻的秘境。那里居住着一个虚构的“她”,与路遥进行心灵的对话,探讨创作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以及内心的困惑与挣扎。第三个时空是路遥小说中的世界,穿插了《平凡的世界》和《人生》中的故事情节,呈现了他创作的奇幻疆域。
本剧的灯光设计面临的重要任务是清晰地区分并流畅地切换剧中的三个时空,赋予每个时空独特的视觉语言。通过灯光的变化引领观众进入路遥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激情与挣扎,体验他的创作旅程,展现出“路遥的世界”的的多面性与复杂性。这既是对路遥先生的致敬,也是对灯光设计艺术可能性的探索。
剧照3 说书艺人
第一个时空:现实时空
1990-1992年期间,路遥为了回答人们关于《平凡的世界》的诸多提问,写了一篇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随笔中说道:“我对沙漠——确切的说,对故乡毛乌素那里的大沙漠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或者说特殊的缘分。那是一块进行人生禅悟的净土。每当面临命运的重大抉择,尤其是面临生活和精神的严重危机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走向毛乌素大沙漠。”
故事就从1984年秋天的陕北毛乌素大沙地展开。随着一段现代舞轻盈而深邃的引子,路遥出现在这片孤寂的沙漠中,踏上了人生的征途。
剧照4 路遥在窑洞
整个舞台地面都被做成了沙漠的样子,舞台空间比较特殊,舞台的边界被无限延展,摒弃了传统剧场的束缚——既无檐侧幕的遮挡,也无大幕的启合,整个空间是一片完全开放的天地。
台口的两侧设置了两个独特的表演区域:上场门是独唱和击鼓演员的区域,充满了动感和节奏;下场门,则巧妙复刻了陕北窑洞的一隅,古朴而温馨,剧组特意邀请的陕北说书老艺人,以其独特的嗓音和生动的吟唱,作为演出的灵魂纽带,穿梭于各个场景之间,串联起一幕幕往事。
整个空间依靠部分道具和光影的变化,剧中相继展现了路遥在毛乌素沙地、铜川煤矿医院、吴起县小窑洞和榆林宾馆等地的创作场景。
剧照5 四周的灯
在灯光设计中,我选择了各种类型和大小的钨丝灯具,有1万瓦和5k瓦的电影聚光灯、2k瓦的回光灯、1k瓦的par灯,分布在舞台的前区、后区以及两侧的位置,有高有低,有疏有密。这样的设计不仅为空旷的舞台画面增添了视觉元素,更重要的是,这些灯光象征了路遥心中所向往的世界。通过不同灯具组合的光影效果,我们试图捕捉并展现出路遥内心那充满希望和追求的光芒,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他的境遇并不如意。
路遥曾说:“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动机,是他对生活和文学的态度的真实写照。
在《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过程中,路遥的孤独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强烈。作品的深入创作不仅让他承受着身体上的极度疲惫,更让他在精神上倍感沉重。他时常被来自外界的质疑、生活的压力以及创作的艰辛所困扰。然而,即便健康状况日益恶化,路遥依旧执着于他的文学创作。他的身体在日复一日的劳累中逐渐被虚弱和疾病吞噬,但这并没有削弱他内心那份对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相反,这种执着仿佛成了一束亮光,始终在他心中闪耀,激励他继续前行,完成这部重要的作品。
剧照6 孤独的路遥
在灯光设计中,零落暴露的灯光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场景的美学效果,更是为了表达一种精神追求和信念的力量。这些灯光象征了路遥心中那不懈追求的理想世界,代表了他内心深处的那道光芒。通过这些光影效果,我们试图捕捉并呈现路遥对那个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
伴随着鼓声的节奏、说书艺人的吟唱和光影的变幻,舞台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原始、朴素而又苍茫宏大的氛围。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路遥生活和创作中那个“平凡的世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他笔下的那个充满希望与挣扎的土地。这种舞台氛围不仅表现了路遥的生活环境,也深刻地传达了他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
剧照7
第二个时空:精神时空
剧中有一个重要角色——“她”,这个人物是路遥臆想中的存在,象征着路遥内心的深层情感和精神世界。她时常出现在路遥的思绪中,与他进行对话,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每当“她”出现在舞台上时,路遥向“她”袒露心声、表达困惑,构成了剧中精神时空的主要表现方法。
路遥曾坦言:“无论精神多么独立的人,感情却总是在寻找一种依附,寻找一种归宿。”这句话揭示了他内心对情感寄托的渴望与需要。
剧照8 路遥和“她”-1
在这个精神时空中,灯光着力营造一种空灵而纯净的气氛。这种变化不仅通过演员的表现和灵动的音乐来传递,更通过灯光的画面控制来实现。通过人物温润地照明,刻意减少不必要的光束和光斑净化空间,让画面纯粹干净,使这个虚拟的“她”出现时就代表了路遥精神上的依附和归宿,是他在现实困境中的一抹温暖的慰藉。她的存在,让观众感受到路遥内心的孤独和对完美情感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他在精神层面上的丰富和复杂。
这种情感寄托不仅体现了路遥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更象征了他对一种纯粹情感的渴望。这种精神依附是他在文学创作中获得的巨大动力,也是他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与困境时的精神支撑。通过“她”的存在,舞台成功地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深刻揭示了路遥的内心世界和他那不懈追求的精神理想。
剧照9 路遥和“她”-2
第三个时空:小说时空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由小说构建的时空里,观众仿佛穿越了一条时空隧道,直接踏入了《人生》与《平凡的世界》所描绘的人生画卷之中。
尽管面临重重困境,路遥始终坚持创作。他深信文学的力量,并将创作视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以黄土地上的平凡生活为创作蓝本,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不仅是他对社会的观察和反映,也是他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表达。通过这些人物,路遥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性深处的探索。他的创作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记录,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在我看来,尽管路遥的现实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困苦,但笔下所描绘的世界却充满了希望和理想,那应该是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
剧照10 李向前和田润叶的婚礼
在路遥的笔下,平凡的生活被赋予了不凡的意义。他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不起眼的角落,也有生命之花顽强绽放。因此,在灯光设计中,我们力求通过色彩与光影的巧妙运用,让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都散发出独特的光芒,让观众在视觉的享受中感受到生命的温度与力量。
在这个时空,灯光特别使用了一些浓烈的色彩和夸张的光影效果。这是为了突出路遥笔下丰富多彩的平凡世界,在那里,喜怒哀乐交织,生活中的美好与丑陋共存。例如,在高加林与巧珍的爱情纠葛中,光影的流转仿佛诉说着青春的迷茫与执着;在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中,色彩的碰撞则映射出生活的艰辛与希望……
剧照11 路遥和笔下人物
剧照12
剧照13 煤矿
这样的设计意图不仅是为了展现那个时代真实的生活质感,更是为了捕捉那个时期的强烈生命力,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路遥笔下角色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所经历的苦乐。同时,这些视觉元素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美化舞台或增强观赏性,更是为了深刻揭示路遥自己人生的倒影。他通过小说中的人物与故事,寄托了对时代的思考、对命运的抗争、对生活的热爱。而那些浓烈的色彩与夸张的光影,正是路遥内心情感的外化,是他对那个“有滋有味”的平凡世界最真挚的颂歌。
当观众沉浸在这一幕幕由光影与色彩编织的梦境中时,他们不仅是在观看一出戏,更是在与路遥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共同感受那份属于那个时代的生命力与感动。
剧照14 孙少安和田晓霞
最终,路遥喊出了自己的心声:“我已经看见那根横在跑道尽头的终点线!我就要撞线了啊——路遥咬咬牙,路遥迈开腿,路遥不能倒下!”
紧接着,所有现实中的人物和路遥小说中的人物都拼命奔跑起来,所有人都推着路遥往前跑,灯光效果也激烈起来,路遥在坚持与放弃之间做出了选择,决定继续创作,直到完成《平凡的世界》。
剧照15 奔跑
后记
2023年9月,《路遥的世界》第一轮在上戏实验剧院演出,座无虚席,听说观众从剧场门口一直排队到学校旁边的全家超市,这样一个故事如此受欢迎,让我们很惊喜。观众喜欢真正属于这个平凡世界的人物和故事,平凡的世界,就是最好的世界。
沈倩,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副主任、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灯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剧协舞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曾获2020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2022年度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多年来一直从事戏剧和演艺领域灯光艺术的教学、研究和应用工作,参与过百余部各类演出的灯光设计工作,主要作品有话剧《路遥的世界》《兰考》《军歌》《雷经天》《独龙天路》等;京剧《换人间》《穆桂英再挂帅》等;担任大型实景演出《天酿》灯光总设计。作品多次获得各类国家级、省市级舞台美术奖项。
编辑:六木
注:本文为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舞台美术发展研究”(批准号:20ZD2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