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腔调 | 曾静萍:戏曲应坚守本真,而非盲目追求“出圈”

文摘   2024-07-29 21:38   上海  



戏曲破圈、出圈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而且现在似乎还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其实,很多戏曲人现在很不自信,“破圈”这个词似乎还有点心酸。

一个转身的动作就“火”了,如果我们把爆火作为一种追求,非要强迫自己这么去做,也未必能有预期的效果。

因为年轻人发掘的爱好,或者突然间关注的东西,是无法预期和设计的,它有一定的偶然性。

反观我们戏曲人,就坐在这儿的一群人,做戏曲这么多年,突然间讲破圈了,那我们几十年在干嘛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好腔调·第二届新古典戏曲季

梨园戏《御碑亭》


由于戏曲和文旅的结合,大家都特别忙碌。演艺人员的心真的能静下来吗?其他剧种的剧团是否有同样的经历,我没有深入了解,但是这些事情对我们戏曲人的心境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对比如此忙碌的环境,营造宁静的艺术氛围显得非常难得。

戏曲的第一次破圈,应该是六十年代的第一批中国戏曲电影——《红楼梦》《天仙配》,包括梨园戏的《陈三五娘》等,那个时候我们从立体的舞台空间走进了银幕,这算是一种跨界。

然后第一批获得梅花奖的数字电影的出现,像音像戏曲电影,到现在各种项目的戏曲电影工程等等,这也算是一种破圈。


好腔调·第二届新古典戏曲季

晋剧《烂柯山下》


但是,戏曲更需要剧场空间。为什么?因为每一场演出都不一样,演员每一天的状态、每一个年龄段的感知都不一样,对一个角色的塑造不仅需要空间,更需要时间,并且这是与观众共同探讨的过程。

四功五法,戏曲装扮,所有可以用眼睛看见的东西都是静态的,激活观众心灵的是演员运用程式行当的手段塑造出来的角色。

演员在想象构思,在不断叠加,跟观众在剧场里共同寻找故事里的那个人物,那么这个人物在哪里?就在观众和演员同处的剧场空间里。但是第二天演的时候又是不一样的诠释,因为观众是新的,演员自身的感知也有变化,有重复,有新知。

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创造者在每一场的演出中都在寻找不一样的自己,在与时俱进的精神领域中不断成长、精进。况且,随着时代不断进化的视觉冲击力,更是不允许演员懈怠戏曲舞台的任何细节。


好腔调·第二届新古典戏曲季

赣剧《荆钗记》


一直在说古老的剧种,传统的剧目要创新。

大家却忽略了当代人演绎千年古人、古事本身就有一种“新”,进化后人的气质就已经是一种发展,此外,需不需要眼花缭乱的舞台装置和复杂的综合艺术配置?

其实大家心里也很矛盾,特别迷茫,又非常着急。

在剧场空间中塑造人物是一种高级的纯粹,是真实地折射人物心灵最基本的人性,动态的非物质人物形象。

戏曲电影的呈现对于研究戏曲的本质可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好腔调·第二届新古典戏曲季

黄梅戏《天仙配》


另外,争取年轻人对戏曲的喜爱,是不客观的。

为什么?年轻人的思维太快了,他们的选择空间太丰富,真正喜欢戏曲的毕竟还是小众。

问题在于戏曲要让年轻人看到什么?梨园戏有大量年轻观众,他们都在关注着我们,都在担忧梨园戏传统戏的舞台。

他们关注的是剧种内部传承的传统性,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青年戏迷,就是因为《董生与李氏》的国内外巡演,发现了有这么一个剧种、剧团的好戏,历史还这么悠久,因此开始探究这个剧种的老戏而奔赴泉州,从而发现泉州的风土人情。


好腔调·第二届新古典戏曲季

昆剧《千年一叹》


在梨园戏发展的过程中,我也经历过不少“破圈”的事情。除了刚才说过涉及到的数字电影和像音像工程以外,在2003年到2007年间,我以梨园戏演员的身份,参与了欧洲一个由二十几个国家组建的实验剧,剧名为《环球灵魂》。

舞台上汇聚了五位来自五个不同国家、不同艺术门类的演员,而舞美、灯光、服装、化妆和道具等综合艺术部门又揽括十几个国家的艺术家参与。这部戏剧在五年间巡演于欧洲的各个艺术节。

当时我有很多机会能够留在国外,现在发现我回来是对的。我如今还能够站在祖国的土地上,在泉州,在梨园戏的舞台上,每一天都脚踏实地地生活,这算是一次破圈后的回归。


好腔调·第二届新古典戏曲季

长沙花鼓戏《夫子正传》


2014年第一次去铃木忠志的合掌屋剧场演出,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零距离的表演,那也算是一个破圈。

我去的时候,在合掌屋剧场,铃木大师亲自为我做灯光的时候,他告诉我剧场通常只能容纳两百个人,今天却有四百个人报名。

演员和观众的距离很近,有些还坐在更近的地板上。

对于作为演员的我们来说,原本的唱法是传递出去,而在这种面对面的空间就需要收敛,对表演、面部和声音的控制都是新尝试,以至于我们的传统乐器都不能用嗳仔,可想而知到底有多近。

那一刻我第一次发现我的“呼吸”和我的表演是融通的,观众在期待我传递人物每时每刻的情感,并和我一起相信。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做这个行业太崇高了,因为我们给观众开启另外了一个人的人生世界。


好腔调·第二届新古典戏曲季

秦腔《西游记之大闹天宫》


回来了以后,我又在想近距离的戏剧表演、戏曲表演,对演员的要求并不只是四功五法、手眼身法,它还有适度,还有控制,更重要的是演员的修养和品格。

因为,你对于每一个角色的认知是跟你自己的品格和修养直接联系的,你夸张的面部表情,真的跟你对于理解人物的修养高度相关,因此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我从2014年往后走的日子特别忐忑,因为我认识到我在从事的职业中还有那么多不足之处。


好腔调·第二届新古典戏曲季

玉溪花灯戏《莫愁女》


“首届海丝泉州戏剧周——2023年全国南戏展演”发起后,泉州市政府和文旅局给了很大的支持和鼓励。

请了十几个剧种的梅花奖演员,各自带着他们的老戏来泉州,引起了业内高度关注,但是我们不懂得宣传,圈内很热,但圈外很多人不知道。

今年我们又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第二届的南戏展演不但继续举办,还增设了“新空间戏剧孵化”项目。

在七月底,重点推动年轻人学老戏,尝试新的方式激发年轻人的兴趣,让老师们带着传承剧目来展示。

让我欣慰的是,我们的年轻一代戏曲人并没有放弃初心,这就是我们的希望和动力。


好腔调·第二届新古典戏曲季

梨园戏《御碑亭》


其实,想说的很多,时间有限。总之,说到头,一切都是为了戏曲能传承得好,后继有人。无论是“破圈”还是“跨界”,关键在于适合与否。

重中之重的是对后辈的关注度,哪怕不是那么好的苗子,经过他们的努力也有成才的可能。他们也有期盼,而且戏曲生源太难找了。

我们现在做的传统艺术不一定能让大家都喜欢,但还有人真心喜欢,长期喜欢,足矣。热爱戏曲几十年,今天有感而发,又加上今天领导也在,志同道合的人也在,我希望大家能抱团取暖,能够为我们的年轻的一代做些事,让他们少一点迷茫,他们很需要我们。

我们一起努力,谢谢。




编辑 / 洪嫣红 温兴强

审核 / 文  静

终审 / 屈曌洁

大舞美与表演设计研究
依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舞台美术发展研究》,积极服务国家文化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国家中心任务及战略要求、积极开展中国舞台美术理论研究和前瞻性的理论探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