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演时间:2024年9月6日
演出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演出地点:中国大戏院
编剧:钱珏
导演:马俊丰
舞美设计:胡佐 石昊 姜雪莹
灯光设计:沈倩 周钰棋
平面设计:陈晔
剧照拍摄:轰炸机
《同学少年》讲述了上世纪中期,四位来自比乐中学的中学生,在新中国成立的喜悦氛围中,毅然选择参军,踏上抗美援朝的战场。这是一部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交织的时代故事,通过跨越时空的叙事,展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成长历程,以及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如何寻找自我、探寻生命的意义,最终塑造了一幅充满激情与理想的青春画卷。
在这场演出中,大量演员都是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在读学生。望着舞台上一个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形象,我深刻感受到了一句话:“青春是一首艳丽的歌。”这句话也成为了我对这部演出灯光设计的整体追求。
本剧巧妙地构建了三个时空:两个是历史时空,一是四位年轻人在参军途中的经历;二是他们在前线时,他们的父母在上海家中的生活;三是敬老院里老年来阿姨生活的现实时空。灯光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通过视觉手段清晰地区分并呈现这三个时空,并细腻表达不同时空中人物的情感。
演出开始于老年来阿姨与一位老先生的对话。来阿姨是一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像许多患有这种病的老人一样,她记不住眼前的事,却能记住许多记忆的碎片。在现实时空中,来阿姨的灯光处理非常简约,大部分情况下采用柔和的暖色调光区,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突出情感与温情。舞台设计在台口乐池位置用破碎的小提琴、手风琴和军号等形象,设计了一条象征记忆碎片的沟壑。每当来阿姨上场时,冷色灯光隐约投射到这条“沟壑”上,象征着她的记忆碎片。来阿姨与老先生的对话是整部剧目中时空转换的关键交织点,逐渐拼凑出一幅幅属于他们共同青春岁月与历史印记的画面。
在来阿姨与老先生的对话中,我们得知这位老先生名叫“方晨新”。随着手风琴声响起,幕布缓缓升起,舞台瞬间转入历史时空。灯光骤然亮起,比乐中学的学生们正在排练合唱,青春的气息弥漫整个舞台,迅速将观众从宁静的回忆带入到充满活力与激情的过去。
历史的画卷就此徐徐展开,四个普通上海家庭的孩子——方晨新、来云秋、来云夏(亲姐妹)和肖鲁青,是比乐中学里再寻常不过的中学生。他们在家庭的温暖与庇护下成长,怀揣着各自的梦想与希望。舞台设计在呈现这三个家庭时采用了简约而富有象征性的手法。半透明的石库门景片传递出浓厚的时代感,展现了上海的城市风貌,并巧妙地分割了空间。室内布景则通过简单的道具,如书架、奖状、衣物等,暗示了每个家庭的不同背景与特点。
灯光设计在表现这三个家庭的场景时同样遵循简约的美学原则,配合石库门景片划分的室内外演区,采用方形光区进行精准投射,共同营造出一个井然有序的舞台视觉空间。天幕则采用了均匀而简约的色彩处理,在色彩的选择上既充分考虑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环境条件,又融入人物的情绪氛围。前方的演区与天幕色彩相呼应,共同勾勒出这四个上海孩子所处的日常生活状态:环境整洁有序,物质上虽不奢华却自足安乐,氛围宁静而和谐。这不仅是四个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上海众多家庭普遍生活状态的一种缩影,映射出那个时代上海独有的社会风貌与家庭温情。
如果没有战争,他们将会像大部分孩子一样,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音乐的热爱,在这样小而自足的家庭中生活、成长。然而,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他们的人生轨迹悄然发生了变化……
时代的洪流将四个年轻人推向了历史的舞台,他们离开了宁静温暖的家庭,成为了时代大潮中的一员。他们毫不犹豫地放下书本和乐器,穿上军装,成为了保卫国家的战士。他们登上了闷罐火车,一路摇晃、呕吐,原以为目的地是南方,直到班长拉开车门,雪花纷飞,他们才得知自己已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将前往朝鲜战场。
在战场上,他们经历了生死考验,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与战友的牺牲,同时也收获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方晨新在风雪中悉心照料受伤的战友,来云夏用歌声和舞蹈温暖了异国战友的心,而肖鲁青则在生死关头学会了勇敢与担当。这些青春的身影,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如同一首首艳丽的歌,激励着每一个人。
在表现四个孩子参军的历史时空中,灯光设计力求传达“青春是一首艳丽的歌”这一主题。首先,在色彩运用上,选择了浓烈且高饱和度的颜色,以白、蓝、红为主,以此与其他时空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个独特的视觉时空。尽管他们在战场上的生活充满艰辛与残酷,但年轻人特有的乐观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困苦中寻找到生活的乐趣,并从严酷的环境中恢复过来,发现生命的意义。他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既有泪水也有欢笑,展现了青春独有的浓墨重彩。
其次,为了创造出独特而强烈的视觉效果,我们精心挑选了几款市面上的特殊灯具。其中四盏圆形的装饰性灯具象征着这四位年轻人,它们可爱、明亮,充满了希望之光。在结尾部分,当他们即将与大部队会合时,来云夏不幸中弹。方晨新背起来云夏,两人一边歌唱,一边倾诉心事。此时,代表其他三位青年的三盏灯逐渐消失,唯独留下代表来云夏的那一盏。最终,来云夏倒在了方晨新的背上,那盏灯的颜色也从白色缓缓转变为红色,直至完全熄灭……
随着剧情的层层展开,记忆的碎片逐渐拼凑完整,来阿姨终于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姐姐来云夏,而是妹妹来云秋;陪伴她的老先生,也不是战争结束后回到上海与她组建家庭的“方晨新”,而是另一位伙伴“肖鲁青”。
青春终将散场,但那些深藏于心的热爱与记忆,会永远照亮我们的心灵。
注:本文为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舞台美术发展研究”(批准号:20ZD22)阶段性成果。
编辑:六木